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8493发布日期:2018-08-14 18:4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组合梁,特别是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背景技术:

目前组合结构体系中,梁主要有纯钢梁、型钢混凝土梁、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组合的组合梁等形式。

纯钢梁主要为工字型、h型和箱型形式,不包含任何混凝土,存在用钢量大,钢梁刚度弱的缺点。型钢混凝土梁其混凝土外包在纯钢梁的四周,存在混凝土用量多,需要增加较多的钢筋用量,钢筋连接和混凝土浇筑困难的缺点。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组合的组合梁,是在工字型或矩形钢梁的上翼缘布置栓钉,上翼缘与楼板混凝土浇筑一起,存在刚度较弱,钢板腹板易凹陷,建筑处理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现技术中型钢混凝土梁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大,制作难度大的问题,以及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组合的组合梁刚度较弱,腹板易凹陷的问题,为此提供本发明的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这种组合梁用材省,承压与抗剪强度高,制作施工方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殊之处是设有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焊接有箍状抗剪筋,该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与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垂直,且所述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外缘相对上、下钢板侧缘间连线内移一距离h,所述箍状抗剪筋沿上、下钢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布置有混凝土,以致所述箍状抗剪筋成埋置于混凝土中之状态。

所述箍状抗剪筋可以是箍筋,也可以是成对对称设置的弓形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种a-a剖视图,具有箍筋;

图3是图1的又一种a-a剖视图,具有成对对称设置的弓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一

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参见图1、2,设有上钢板1和下钢板4,上钢板1和下钢板4之间焊接有箍筋301,箍筋301的竖直部分与上钢板1和下钢板4垂直,箍筋301的竖直部分外缘相对上钢板1、下钢板4侧缘间连线内移一距离h,箍筋301沿上、下钢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上钢板1和下钢板4之间布置有混凝土2,以致箍筋301成埋置于混凝土2中之状态。

混凝土2可以在工地现场与上、下钢板浇筑在一起,也可以在工厂与上、下钢板浇筑在一起,形成整体,运输到工地。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

1.上、下钢板承受梁的弯矩作用,箍筋和混凝土承受剪力,同时发挥钢材延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优势。

2.取消了传统钢梁中间的腹板,混凝土阻止了钢梁翼缘的局部稳定的产生,大幅度降低了钢材的用量。

3.比纯钢梁的刚度增加较多。

4.因为取消了传统钢梁中间的腹板,故减少了钢梁翼缘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取消了钢梁腹板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

5.减少梁底部的木模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6.本组合梁在工厂制作时,可减少现场湿作业,施工速度快。

例二

本例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参见图1、3,区别于上例的在于以成对对称设置的弓形筋302替代箍筋301,其他构造与上例的相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强度高,用材省,加工方便的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设有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焊接有箍状抗剪筋,该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与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垂直,且所述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外缘相对上、下钢板侧缘间连线内移一距离H,所述箍状抗剪筋沿上、下钢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布置有混凝土,以致所述箍状抗剪筋成埋置于混凝土中之状态。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黎;陈勇敢;尹卫泽;刘晓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2
技术公布日:2018.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