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754发布日期:2020-05-29 12:15阅读:1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安装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无支撑压型组合楼承板的一种。钢筋桁架在后台加工场定型加工,运送至施工现场,使用栓钉将其固定,再放置钢筋桁架进行绑扎,验收后浇筑混凝土。

现有技术中,对于钢筋桁架楼承板一般用于与现浇梁的连接,对于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的连接,则难度较大,存在可靠性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快速,短时间内提供坚定的工作平台,免支撑故能实现多楼层分层浇筑混凝土板的流水施工。在使用阶段,楼承板作为混凝土楼板的受拉钢筋,提高了楼板的刚度,节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梁、钢筋桁架楼承板1;所述预制梁中对穿式预埋并固定套管4,对拉螺杆2穿入所述固定套管4内且两头露出,对拉螺杆2两端与支撑角钢3连接固定;预制梁及支撑角钢3上端形成对钢筋桁架楼承板1支撑的端面,预制梁内预埋至少一预制梁箍筋11,预制梁箍筋11上部伸出预制梁的部分,用于与钢筋桁架楼承板1一并浇筑成型。

优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1包括底板102与固定在底板上的钢筋桁架结构101。

优选的,所述制梁箍筋11上部还与预制梁顶部纵筋10固定连接。

优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1与预制梁竖直对应的位置还设有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所述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一并接受混凝土浇筑。

进一步的,所述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相互平行,且均与预制梁顶部纵筋10相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底部还预埋设置预制梁底部纵筋9。

优选的,所述制梁箍筋11呈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角钢3通过接头螺栓6与对拉螺杆2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底部的底板102表面设有压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快速,短时间内提供坚定的工作平台,免支撑故能实现多楼层分层浇筑混凝土板的流水施工。

2)楼承板作为混凝土楼板的受拉钢筋,提高了楼板的刚度,节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

3)底板表面压纹增加了楼承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配以加劲肋,使楼承板系统具有高强承载力。

4)解决了预制结构具有材料差异两者之间的连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钢筋桁架楼承板,101.钢筋桁架结构,102.底板,2.对拉螺杆,3.支撑角钢,4.套管,5.螺母,6.接头螺栓,7.支座附加钢筋,8.支座底部连接钢筋,9.预制梁底部纵筋,10.预制梁顶部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梁、钢筋桁架楼承板1;所述预制梁中对穿式预埋并固定套管4,对拉螺杆2穿入所述固定套管4内且两头露出,对拉螺杆2两端与支撑角钢3连接固定;预制梁及支撑角钢3上端形成对钢筋桁架楼承板1支撑的端面,预制梁内预埋至少一预制梁箍筋11,预制梁箍筋11上部伸出预制梁的部分,用于与钢筋桁架楼承板1一并浇筑成型。

对拉螺杆隔2一定间距设置一个,具体间距根据受力计算确定。附图未对此详细展示。

套管4为预埋pvc套管,直径20mm。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钢筋桁架楼承板1包括底板102与固定在底板上的钢筋桁架结构101。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梁箍筋11上部还与预制梁顶部纵筋10固定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钢筋桁架楼承板1与预制梁竖直对应的位置还设有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所述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一并接受混凝土浇筑。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相互平行,且均与预制梁顶部纵筋10相垂直。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预制梁底部还预埋设置预制梁底部纵筋9。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梁箍筋11呈矩形结构。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支撑角钢3通过接头螺栓6与对拉螺杆2连接固定。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底部的底板102表面设有压纹。底板102为压型板,表面压纹增加了楼承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配以加劲肋,使楼承板系统具有高强承载力。

现场施工顺序如下:

1)将对拉螺杆2拧入pvc套管4;

2)在预制梁处,两侧分别安装端部角钢3,并拧紧螺母5;

3)安装钢筋桁架楼承板1,搁置于支撑角钢3上;

4)放置支座附加钢筋7及底部连接钢筋8;

5)浇筑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钢筋桁架楼承板与叠合梁之间的连接难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预制梁、钢筋桁架楼承板(1);

所述预制梁中对穿式预埋并固定套管(4),对拉螺杆(2)穿入所述固定套管(4)内且两头露出,对拉螺杆(2)两端与支撑角钢(3)连接固定;

预制梁及支撑角钢(3)上端形成对钢筋桁架楼承板(1)支撑的端面,预制梁内预埋至少一预制梁箍筋(11),预制梁箍筋(11)上部伸出预制梁的部分,用于与钢筋桁架楼承板(1)一并浇筑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桁架楼承板(1)包括底板(102)与固定在底板上的钢筋桁架结构(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梁箍筋(11)上部还与预制梁顶部纵筋(10)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桁架楼承板(1)与预制梁竖直对应的位置还设有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所述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一并接受混凝土浇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腹筋(7)和底部连接钢筋(8)相互平行,且均与预制梁顶部纵筋(10)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底部还预埋设置预制梁底部纵筋(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梁箍筋(11)呈矩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钢(3)通过接头螺栓(6)与对拉螺杆(2)连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底部的底板(102)表面设有压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梁、钢筋桁架楼承板;预制梁中对穿式预埋并固定套管,对拉螺杆穿入固定套管内且两头露出,螺杆两端与支撑角钢连接固定;预制梁及支撑角钢上端形成对钢筋桁架楼承板支撑的端面,预制梁内预埋至少一预制梁箍筋,预制梁箍筋上部伸出预制梁的部分,用于与钢筋桁架楼承板一并浇筑成型。本实用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快速,短时间内提供坚定的工作平台,免支撑故能实现多楼层分层浇筑混凝土板的流水施工。楼承板作为混凝土楼板的受拉钢筋,提高了楼板的刚度,节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弢;方松青;恽燕春;夏锋;庞巍祥;袁华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紫宝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