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隔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7227发布日期:2020-06-09 21:5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隔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隔震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会产生两种波型,一种为地震横波,另一种为地震纵波,现有的抗震隔震结构,只能减弱地震横波所带来的危害,且不能对地震纵波所带来的危害加以防护,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隔震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隔震结构,包括连接底座、底座连接丝杆、底座加固螺栓、纵波阻尼杆槽、纵波阻尼杆、阻尼活塞、隔震装置、顶座连接杆、连接顶座、顶座连接丝杆、顶座加固螺栓、杆槽橡胶套、橡胶环、粘滞流体,所述连接底座底部四角均设置一个底座连接丝杆,且每个底座连接丝杆上都设置有三组底座加固螺栓,连接丝杆与楼房地基连接,连接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四个纵波阻尼杆槽,每个纵波阻尼杆槽内都套有杆槽橡胶套,杆槽橡胶套内部盛放满粘滞流体,所述隔震装置底部设置四组纵波阻尼杆,且每组纵波阻尼杆底端都焊接有一个阻尼活塞,每个阻尼活塞侧面套入一个橡胶环,纵波阻尼杆插入到纵波阻尼杆槽内部,使阻尼活塞只能于杆槽橡胶套内上下活动,隔震装置上部设置有四组顶座连接杆,且隔震装置通过顶座连接杆与连接顶座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顶座上面设置四组顶座加固螺栓,且每组顶座加固螺栓上都设置有三个顶座加固螺栓,连接顶座通过顶座连接丝杆与楼房主体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隔震装置包括隔震装置橡胶外套、夹层橡胶、夹层钢板,所述隔震装置橡胶外套上表面与顶座连接杆连接,隔震装置橡胶外套下表面与纵波阻尼杆连接,隔震装置橡胶外套为空心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夹层橡胶及夹层钢板,所述夹层橡胶与夹层钢板相互叠加,每两个夹层橡胶中间设置一个夹层钢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阻尼活塞侧面套入的橡胶环在上下活动时会受到粘滞流体的流体阻力及橡胶环与杆槽橡胶套之间的摩擦力的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解决了现有抗震隔震结构只能对地震横波产生防护,且不能对地震纵波产生防护的问题,通过阻尼活塞在连接底座内的上下活动对地震纵波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护,通过隔震装置对地震横波进行有效的防护,使其增强了楼房对地震的防护作用,结构简单,防护效果更佳,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阻尼活塞阻尼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底座1、底座连接丝杆2、底座加固螺栓3、纵波阻尼杆槽4、纵波阻尼杆5、阻尼活塞6、隔震装置7、顶座连接杆8、连接顶座9、顶座连接丝杆10、顶座加固螺栓11、杆槽橡胶套12、橡胶环13、粘滞流体14、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夹层橡胶16、夹层钢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抗震隔震结构,包括连接底座1、底座连接丝杆2、底座加固螺栓3、纵波阻尼杆槽4、纵波阻尼杆5、阻尼活塞6、隔震装置7、顶座连接杆8、连接顶座9、顶座连接丝杆10、顶座加固螺栓11、杆槽橡胶套12、橡胶环13、粘滞流体14,所述连接底座1底部四角均设置一个底座连接丝杆2,且每个底座连接丝杆2上都设置有三组底座加固螺栓3,连接丝杆2与楼房地基连接,连接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四个纵波阻尼杆槽4,每个纵波阻尼杆槽4内都套有杆槽橡胶套12,杆槽橡胶套12内部盛放满粘滞流体14,所述隔震装置7底部设置四组纵波阻尼杆5,且每组纵波阻尼杆5底端都焊接有一个阻尼活塞6,每个阻尼活塞6侧面套入一个橡胶环13,纵波阻尼杆5插入到纵波阻尼杆槽4内部,使阻尼活塞6只能于杆槽橡胶套12内上下活动,隔震装置7上部设置有四组顶座连接杆8,且隔震装置7通过顶座连接杆8与连接顶座9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顶座9上面设置四组顶座加固螺栓11,且每组顶座加固螺栓11上都设置有三个顶座加固螺栓11,连接顶座9通过顶座连接丝杆10与楼房主体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隔震装置7包括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夹层橡胶16、夹层钢板17,所述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上表面与顶座连接杆8连接,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下表面与纵波阻尼杆5连接,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为空心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夹层橡胶16及夹层钢板17,所述夹层橡胶16与夹层钢板17相互叠加,每两个夹层橡胶16中间设置一个夹层钢板17。

如图3所示,所述阻尼活塞6侧面套入的橡胶环13在上下活动时会受到粘滞流体14的流体阻力及橡胶环13与杆槽橡胶套12之间的摩擦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需要设置于楼房的地基与楼房主体之间,使楼房达到对地震的有效预防,其中通过隔震装置对地震横波进行有效的防护,通过阻尼活塞侧面套入的橡胶环在上下活动时会受到粘滞流体的流体阻力及橡胶环与杆槽橡胶套之间的摩擦力,使楼房在对抗纵波上下移动使起到阻尼效果,通过隔震装置内部夹层橡胶与夹层钢板能够使其对抗地震横波产生的水平位移,使楼房的防护能力极大的增强。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底座(1)、底座连接丝杆(2)、底座加固螺栓(3)、纵波阻尼杆槽(4)、纵波阻尼杆(5)、阻尼活塞(6)、隔震装置(7)、顶座连接杆(8)、连接顶座(9)、顶座连接丝杆(10)、顶座加固螺栓(11)、杆槽橡胶套(12)、橡胶环(13)、粘滞流体(14),所述连接底座(1)底部四角均设置一个底座连接丝杆(2),且每个底座连接丝杆(2)上都设置有三组底座加固螺栓(3),连接丝杆(2)与楼房地基连接,连接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四个纵波阻尼杆槽(4),每个纵波阻尼杆槽(4)内都套有杆槽橡胶套(12),杆槽橡胶套(12)内部盛放满粘滞流体(14),所述隔震装置(7)底部设置四组纵波阻尼杆(5),且每组纵波阻尼杆(5)底端都焊接有一个阻尼活塞(6),每个阻尼活塞(6)侧面套入一个橡胶环(13),纵波阻尼杆(5)插入到纵波阻尼杆槽(4)内部,使阻尼活塞(6)只能于杆槽橡胶套(12)内上下活动,隔震装置(7)上部设置有四组顶座连接杆(8),且隔震装置(7)通过顶座连接杆(8)与连接顶座(9)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顶座(9)上面设置四组顶座加固螺栓(11),且每组顶座加固螺栓(11)上都设置有三个顶座加固螺栓(11),连接顶座(9)通过顶座连接丝杆(10)与楼房主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7)包括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夹层橡胶(16)、夹层钢板(17),所述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上表面与顶座连接杆(8)连接,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下表面与纵波阻尼杆(5)连接,隔震装置橡胶外套(15)为空心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夹层橡胶(16)及夹层钢板(17),所述夹层橡胶(16)与夹层钢板(17)相互叠加,每两个夹层橡胶(16)中间设置一个夹层钢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活塞(6)侧面套入的橡胶环(13)在上下活动时会受到粘滞流体(14)的流体阻力及橡胶环(13)与杆槽橡胶套(12)之间的摩擦力的影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隔震结构,包括连接底座、底座连接丝杆、底座加固螺栓、纵波阻尼杆槽、纵波阻尼杆、阻尼活塞、隔震装置、顶座连接杆、连接顶座、顶座连接丝杆、顶座加固螺栓、杆槽橡胶套、橡胶环、粘滞流体,所述连接底座底部四角均设置一个底座连接丝杆,且每个底座连接丝杆上都设置有三组底座加固螺栓,连接丝杆与楼房地基连接,连接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四个纵波阻尼杆槽,每个纵波阻尼杆槽内都套有杆槽橡胶套,杆槽橡胶套内部盛放满粘滞流体,解决了现有抗震隔震结构只能对地震横波产生防护,且不能对地震纵波产生防护的问题,增强了楼房对地震的防护作用,宜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开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轩远志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