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6668发布日期:2020-06-02 18:3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为确保施工安全以及便于分区管理,经常需要设置隔离防护装置,为了使防护装置稳固,常规的作法是制作混凝土墩,或者设置预埋件,这些常规方法操作起来都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且一旦设置,更改时将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故亟需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包括支座、耳板和移动板,所述支座由上横杆、下横杆、左连接杆及右连接杆组成,所述上横杆、下横杆、左连接杆及右连接杆均采用方管,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形状及长度均相同,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对称设于上横杆左右两侧,且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上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杆与上横杆平行设置,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上,所述下横杆的长度大于上横杆的长度,所述耳板设有四个,支座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耳板,且同侧耳板两两相对设置,所述耳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所述移动板设有四个,每组耳板之间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板,且移动板与耳板平行设置,所述上横杆下端壁上和下横杆的上端壁上均设有滑道,所述移动板的上下两端设有与滑道适配的端头,所述端头与滑道滑动连接,且所述端头可沿滑道左右移动,所述耳板上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与上横杆的夹角相同且夹角为110°~150°。

进一步的,同侧所述耳板之间的距离为8-15cm。

进一步的,所述耳板由上向下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对应设有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采用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与上横杆和下横杆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耳板与上横杆和下横杆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耳板采用角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支座立放,使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下端放置在地面上,在移动板之间安装防护板,通过向内柠动紧固件,紧固件的端头向里移动,并推动移动板向防护板方向移动,通过拧紧耳板上的紧固件,从而使防护板固定在两个移动板之间。需要拆卸时,只需拧松紧固件即可,方便使用。此外,移动板的设置便于不同厚度的防护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的俯视图;

图5为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耳板1、移动板2、上横杆3、下横杆4、左连接杆5、右连接杆6、滑道7、端头8、螺纹孔9、紧固件10、防护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包括支座、耳板1和移动板2,所述支座由上横杆3、下横杆4、左连接杆5及右连接杆6组成,所述上横杆3、下横杆4、左连接杆5及右连接杆6均采用方管,所述左连接杆5和右连接杆6的形状及长度均相同,所述左连接杆5和右连接杆6对称设于上横杆3左右两侧,且所述左连接杆5和右连接杆6的上端分别与上横杆3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杆4与上横杆3平行设置,所述下横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连接杆5和右连接杆6上,所述下横杆4的长度大于上横杆3的长度,所述耳板1设有四个,支座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耳板1,且同侧耳板1两两相对设置,所述耳板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杆3和下横杆4上,所述移动板2设有四个,每组耳板1之间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板2,且移动板2与耳板1平行设置,所述上横杆3下端壁上和下横杆4的上端壁上均设有滑道7,所述移动板2的上下两端设有与滑道适配的端头8,所述端头8与滑道7滑动连接,且所述端头8可沿滑道7左右移动,所述耳板1上开设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内设有紧固件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6所示,使用时,将支座立放,使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下端放置在地面上,在两个移动板之间安装防护板11,通过向内柠动紧固件,紧固件的一端向里移动,并推动移动板向防护板方向移动,通过拧紧耳板上的紧固件,从而使防护板固定在两个移动板之间。需要拆卸时,只需拧松紧固件即可,方便使用。移动板的设置便于不同厚度的防护板11使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左连接杆5和右连接杆6与上横杆3的夹角相同且夹角为110°~15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同侧所述耳板1之间的距离为8-15cm,便于不同厚度的防护板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耳板1由上向下开设有两个螺纹孔9,每个螺纹孔9对应设有紧固件10,所述紧固件10采用螺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左连接杆5和右连接杆6与上横杆3和下横杆4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耳板1与上横杆3和下横杆4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耳板1采用角钢,角钢优选等边角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座、耳板和移动板,所述支座由上横杆、下横杆、左连接杆及右连接杆组成,所述上横杆、下横杆、左连接杆及右连接杆均采用方管,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形状及长度均相同,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对称设于上横杆左右两侧,且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上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杆与上横杆平行设置,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上,所述下横杆的长度大于上横杆的长度,所述耳板设有四个,支座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耳板,且同侧耳板两两相对设置,所述耳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所述移动板设有四个,每组耳板之间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板,且移动板与耳板平行设置,所述上横杆下端壁上和下横杆的上端壁上均设有滑道,所述移动板的上下两端设有与滑道适配的端头,所述端头与滑道滑动连接,且所述端头可沿滑道左右移动,所述耳板上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与上横杆的夹角相同且夹角为11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同侧所述耳板之间的距离为8-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由上向下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对应设有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采用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与上横杆和下横杆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与上横杆和下横杆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采用角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防护连接头,其包括支座、耳板和移动板,所述支座由上横杆、下横杆、左连接杆及右连接杆组成,所述上横杆、下横杆、左连接杆及右连接杆均采用方管,所述耳板设有四个,支座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耳板,且同侧耳板两两相对设置,耳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上,移动板设有四个,每组耳板之间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板,且移动板与耳板平行设置,上横杆下端壁上和下横杆的上端壁上均设有滑道,移动板的上下两端设有端头,端头与滑道滑动连接,且端头可沿滑道左右移动,耳板上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紧固件。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及拆卸时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赛菊;古正华;赵宗元;陈永伟;曹磊;陈君;王瑞;吴建友;刘勇;车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