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6808发布日期:2020-10-17 00:5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属于虹吸排水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屋面上雨水的排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重力式雨水排放系统,其原理是利用屋面结构的坡度,是雨水自然流入屋面上的雨水斗中,然后雨水和空气一起混合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立管而下;这种方式排水效率低下,需要管道数量多,管道的管径较大,并且需要1%-3%的坡度,安装还复杂,雨水量较大时有时会出现排水不及时等问题,虽然传统虹吸式排水系统比重力式排水系统的效率要高很多,但是现在虹吸排水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建筑的高度太高,立管长度太长,立管中的水向下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将会严重冲击地表建筑,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排水系统负压超标,对立管中向下的水流没有缓冲措施,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水流通过入水漏斗进入连接管并进入悬吊管内,再流入立管中,此时水流将经过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对向下的水流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所述入水漏斗的底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底部与悬吊管连接,所述悬吊管水平放置,所述悬吊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管密封连接,所述立管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上方在立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分别固定在立管的内部上,且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的长度依次增长。

优选的,所述入水漏斗的顶部设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入水漏斗与出水口均呈喇叭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悬吊管的内径之比为1:2,所述悬吊管与立管的内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在悬吊管上设有夹持块。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入水漏斗的底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连接管的底部与悬吊管连接,悬吊管水平放置,悬吊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管密封连接,立管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上方在立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该新型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排水效率高,具有良好防护措施减小清理次数,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入水漏斗;2、连接管;3、悬吊管;4、法兰;5、立管;6、第一缓冲片;7、第二缓冲片;8、第三缓冲片;9、出水口;10、夹持块;1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1,连接管2,悬吊管3和立管5,所述入水漏斗1的底部与连接管2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与悬吊管3连接,所述悬吊管3水平放置,所述悬吊管3的一端通过法兰4与立管5密封连接,所述立管5底部设有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的上方在立管5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6、第二缓冲片7和第三缓冲片8,所述第一缓冲片6、第二缓冲片7和第三缓冲片8分别固定在立管5的内部上,且第一缓冲片6、第二缓冲片7和第三缓冲片8的长度依次增长,此时第一缓冲片6、第二缓冲片7和第三缓冲片8中的水流内径依次减小,使快速流下的雨水进行逐步的减速和降压,并且能够保持负压区的负压保持稳定,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所述入水漏斗1的顶部设有滤网11,当屋面具有较多杂质,且不便清理时,滤网11能够将杂质与水分离,防止杂质进入悬吊管3或立管5内堵塞水路,所述入水漏斗1与出水口9均呈喇叭状,所述连接管2与悬吊管3的内径之比为1:2,使水流更加顺畅,所述悬吊管3与立管5的内径一致,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在悬吊管3上设有夹持块10,防止连接2晃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入水漏斗的底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连接管的底部与悬吊管连接,悬吊管水平放置,悬吊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管密封连接,立管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上方在立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该新型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排水效率高,具有良好防护措施减小清理次数,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1),连接管(2),悬吊管(3)和立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漏斗(1)的底部与连接管(2)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与悬吊管(3)连接,所述悬吊管(3)水平放置,所述悬吊管(3)的一端通过法兰(4)与立管(5)密封连接,所述立管(5)底部设有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的上方在立管(5)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6)、第二缓冲片(7)和第三缓冲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片(6)、第二缓冲片(7)和第三缓冲片(8)分别固定在立管(5)的内部上,且第一缓冲片(6)、第二缓冲片(7)和第三缓冲片(8)的长度依次增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漏斗(1)的顶部设有滤网(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漏斗(1)与出水口(9)均呈喇叭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与悬吊管(3)的内径之比为1:2,所述悬吊管(3)与立管(5)的内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在悬吊管(3)上设有夹持块(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入水漏斗的底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连接管的底部与悬吊管连接,悬吊管水平放置,悬吊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管密封连接,立管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上方在立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该新型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排水效率高,具有良好防护措施减小清理次数,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王常军;王一龙;马彩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恒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