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2608发布日期:2020-10-09 18:4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踢脚线接头,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装饰需求的标准也更为高档、严格,以踢脚线来说,由原来的塑料、合成木质到现在的铝合金、不锈钢,然而这种材料的变化也带来了问题,比如接头无论是阴角、阳角、直接、左堵、右堵均为型材生成,切断后顶部无遮挡,需要专门盖板,扣接不牢固,一体性差,既不美观,也容易藏灰。而且,通过压铸生产,压铸铝基本采用高硅铝,不能阳极氧化着色,只能喷涂,不能与踢脚线保持色泽一致,影响整体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由变形铝压铸一体成型,包括内层、外层和连接内层和外层的中间连接层,在中间连接层的一侧或两侧留有用于连接踢脚线的夹缝,在顶部设置包边弧,底部设置外延弧。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铝为变形铝6063。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为直板或底部具有外延弧的直板,外层顶部设置包边弧,包边弧顶端与内层直板顶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的直板上设置若干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内外层结构以及包边弧和外延弧,以变形铝压铸,无需专门盖板,扣接牢固,而且可以实现阳极氧化着色,能与踢脚线的颜色保持一致,且配合紧密,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2、内层,3、中间连接层,4、包边弧,5、外延弧,6、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由变形铝压铸一体成型,包括内层2、外层1和连接内层2和外层1的中间连接层3,在中间连接层3的一侧或两侧留有用于连接踢脚线的夹缝,在顶部设置包边弧4,底部设置外延弧5。

所述变形铝为变形铝6063。

所述压铸的模具硬度55-60hrc,并采用优质热作钢8407为模具型芯材料,配合变形铝;浇道、浇口、溢流道在常规压铸模具的基础上加大1/3,脱模斜度1.5~2°,结构可以根据踢脚线形状任意配合更改,包边弧的设计使得顶部直接封挡,一体成型。

而且,材料变形铝能够进行表面阳极氧化,接头与踢脚线颜色保持高度一致。

所述内层2为直板或底部具有外延弧的直板,外层1顶部设置包边弧4,包边弧4顶端与内层2直板顶部连接。

顶部包边弧的设计,不但有利于实现压铸的一体成型,而且解决了灰尘送上部进入造成藏灰的问题。

所述内层2的直板上设置若干卡口6。

在设计包边弧和外延弧后,内层直板上还能设计若干卡口,让接头与踢脚线扣接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设计内外层结构以及包边弧和外延弧,以变形铝压铸,无需专门盖板,扣接牢固,而且可以实现阳极氧化着色,能与踢脚线的颜色保持一致,且配合紧密,整体美观。

申请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

本技术:
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替换所进行的改变,仍然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其特征在于:由变形铝压铸一体成型,包括内层、外层和连接内层和外层的中间连接层,在中间连接层的一侧或两侧留有用于连接踢脚线的夹缝,在顶部设置包边弧,底部设置外延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踢脚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铝为变形铝60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踢脚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为直板或底部具有外延弧的直板,外层顶部设置包边弧,包边弧顶端与内层直板顶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踢脚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直板上设置若干卡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踢脚线接头,由变形铝压铸一体成型,包括内层、外层和连接内层和外层的中间连接层,在中间连接层的一侧或两侧留有用于连接踢脚线的夹缝,在顶部设置包边弧,底部设置外延弧。本实用新型设计内外层结构以及包边弧和外延弧,以变形铝压铸,无需专门盖板,扣接牢固,而且可以实现阳极氧化着色,能与踢脚线的颜色保持一致,且配合紧密,整体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固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9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