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7246发布日期:2020-10-30 21:4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



背景技术:

瓷砖,又称磁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称之为瓷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等等混合而成。瓷砖填缝剂用于瓷砖的缝隙装饰。瓷砖填缝剂凝固后在瓷砖缝上会形成光滑如瓷的洁净面,耐磨、防水、防油、不沾脏污、有优异的自洁性,不易藏污纳垢,易清洁、一擦就净,它的硬度,黏结强度,使用寿命等方面都优于填缝剂,从而可彻底解决普遍存在的瓷砖缝脏黑又难以清洁难题。无论是刚装修新铺装的瓷砖缝,还是已经使用多年的瓷砖缝都可使用,避免缝隙孳生霉菌危害人体健康。

瓷砖填缝通常是使用刮板将填缝剂涂在缝隙上,但是由于刮板没有挤压的机构,使水填缝剂可能就在缝隙的表面,未进入到内部,造成填缝的效果及质量降低,容易脱落,且通过刮板的方式填缝会将大量的填缝剂涂在瓷砖的表面,后续的清洁液较为麻烦,同时会造成填缝剂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包括筒体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筒体的左侧,壳体的左侧开口设置,壳体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壳体与筒体之间热熔固定有连通两者的管道,壳体的开口端面上设有一框型结构的橡胶圈,橡胶圈的右侧面与壳体的端面相抵,橡胶圈的右侧面上热熔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块,壳体的端面正对于卡块处均设有一卡槽,卡块一端均插入卡槽中,橡胶圈的左侧面与瓷砖的外壁面相抵,筒体内部设有一活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筒体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一握杆,活塞的右侧安装有推杆,推杆呈“u”型结构设置,推杆一端延伸至筒体的下端并垂直安装有第二握杆,第一、第二握杆之间平行相对设置,筒体的底面正对于推杆处横向设有一滑槽,推杆正对于滑槽处向上凸出形成一滑块,滑块一端滑动安装于滑槽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滑块和滑槽均呈燕尾状结构设置,两者之间相匹配,且滑槽的右侧与外界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筒体、管道和壳体为一体结构,且筒体、管道和壳体由塑料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橡胶圈的大小与壳体端面的大小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填缝剂能存储于筒体中,无需不断重复取填缝剂的过程,且通过壳体及橡胶圈能有效的将缝隙的外部罩住,并在活塞的挤压下,筒体内部的填缝剂能进入到缝隙的深处,增加了填缝质量,大大的降低了脱落的概率,同时在移动本装置后,通过橡胶圈能将多余的填缝剂刮去,避免了填缝剂的残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添加填缝剂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包括筒体4和壳体2,所述壳体2设置于筒体4的左侧,壳体2的左侧开口设置,壳体2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壳体2与筒体4之间热熔固定有连通两者的管道3,壳体2的开口端面上设有一框型结构的橡胶圈1,橡胶圈1的右侧面与壳体2的端面相抵,橡胶圈1的右侧面上热熔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块7,壳体2的端面正对于卡块7处均设有一卡槽,卡块7一端均插入卡槽中,橡胶圈1的左侧面与瓷砖的外壁面相抵,筒体4内部设有一活塞5。

其中,由于橡胶圈一直与瓷砖摩擦,因此橡胶圈的寿命较短,通过该卡接的结构方便了对橡胶圈的更换,避免了橡胶圈的密封及刮擦效果受到影响。

本实施例中,筒体4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一握杆11,活塞5的右侧安装有推杆6,推杆6呈“u”型结构设置,推杆6一端延伸至筒体4的下端并垂直安装有第二握杆9,第一、第二握杆11、9之间平行相对设置,筒体4的底面正对于推杆6处横向设有一滑槽8,推杆6正对于滑槽8处向上凸出形成一滑块10,滑块10一端滑动安装于滑槽8中。

本实施例中,滑块10和滑槽8均呈燕尾状结构设置,两者之间相匹配,且滑槽8的右侧与外界连通,避免了滑块从滑槽中脱落。

本实施例中,筒体4、管道3和壳体2为一体结构,且筒体、管道和壳体由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橡胶圈1的大小与壳体2端面的大小相匹配,使得橡胶圈正好安装于壳体上,避免了不匹配。

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推杆沿着滑槽向右拉动,直至使滑块从滑槽中滑出,也使活塞从筒体中移出,这时,就能往内部添加大量的填缝剂,一次添加能进行长时间的填缝工作,无需像刮板那样,填充一次进行一次填缝剂的取样。

填缝时,一手抓住第一握杆,并将橡胶圈抵在瓷砖上,也壳体正好对准瓷砖之间的缝隙,另一只手向左挤压推杆,推杆的移动带动了活塞,活塞的挤压能将内部的填缝剂顺着管道注入壳体中,直至进入缝隙中,由于受到挤压,因此填缝剂能进入缝隙的深处,一次填缝完成后,通过第一、第二握杆横向的移动本装置,在移动后,橡胶圈能与瓷砖的外壁发生刮擦,从而有的将多余的填缝剂刮去,但是多余的填缝剂还是在壳体内部,大大的降低了浪费,也能使瓷砖保持干净,方便了后续的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4)和壳体(2),所述壳体(2)设置于筒体(4)的左侧,壳体(2)的左侧开口设置,壳体(2)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壳体(2)与筒体(4)之间热熔固定有连通两者的管道(3),壳体(2)的开口端面上设有一框型结构的橡胶圈(1),橡胶圈(1)的右侧面与壳体(2)的端面相抵,橡胶圈(1)的右侧面上热熔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块(7),壳体(2)的端面正对于卡块(7)处均设有一卡槽,卡块(7)一端均插入卡槽中,橡胶圈(1)的左侧面与瓷砖的外壁面相抵,筒体(4)内部设有一活塞(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4)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一握杆(11),活塞(5)的右侧安装有推杆(6),推杆(6)呈“u”型结构设置,推杆(6)一端延伸至筒体(4)的下端并垂直安装有第二握杆(9),第一、第二握杆(11、9)之间平行相对设置,筒体(4)的底面正对于推杆(6)处横向设有一滑槽(8),推杆(6)正对于滑槽(8)处向上凸出形成一滑块(10),滑块(10)一端滑动安装于滑槽(8)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块(10)和滑槽(8)均呈燕尾状结构设置,两者之间相匹配,且滑槽(8)的右侧与外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4)、管道(3)和壳体(2)为一体结构,且筒体、管道和壳体由塑料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橡胶圈(1)的大小与壳体(2)端面的大小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填缝装置,包括筒体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筒体的左侧,壳体与筒体之间热熔固定有连通两者的管道,壳体的开口端面上设有一框型结构的橡胶圈,橡胶圈的右侧面上热熔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块,壳体的端面正对于卡块处均设有一卡槽,卡块一端均插入卡槽中,橡胶圈的左侧面与瓷砖的外壁面相抵,筒体内部设有一活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填缝剂能存储于筒体中,且通过壳体及橡胶圈能有效的将缝隙的外部罩住,并在活塞的挤压下,筒体内部的填缝剂能进入到缝隙的深处,增加了填缝质量,大大的降低了脱落的概率,同时在移动本装置后,通过橡胶圈能将多余的填缝剂刮去,避免了填缝剂的残留。

技术研发人员:兰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琴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