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7991发布日期:2020-12-29 10:0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别是一种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及。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混凝土浇筑作为一道重要关键工序,如何浇筑设备如何设置,浇筑如何进行、浇筑中振捣的实施等均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和外观质量。目前冶金行业涉及大量的设备筏板基础、柱子独立基础、水池墙体以及框架梁板柱结构浇筑施工。现行的浇筑方式主要有汽车泵、自卸、拖式泵等,汽车泵施工灵活,泵管长,覆盖范围广从而普遍应用。而自卸、拖式泵因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工,则很少采用。

在施工中,受场地狭窄、图纸滞后或者遇工序调整的情况,比如水泵房、电气室或者轧线平台下方的设备基础、泵基础、电缆沟、管沟等需要浇筑的位置,往往是先施工结构主体,后施工下方基础,这些位置混凝土浇筑时就面临很多难题。若采用汽车泵,因设备距浇筑点距离大,泵管长度不足;若采用拖式泵,需要来回接管,大部分基础、管沟浇筑需要频繁往反移动泵管才能完成浇筑,施工时间长。

例如一个水泵房,地面均是各种排水管沟、泵基础之类小型基础,当汽车泵无法直接浇筑时,采用拖式泵,需人工一节一节连接泵管,从排水沟的一端开始慢慢推进浇筑,需要大量工人配合,浇筑完毕还得清理泵管。倘若全部采用人工推车倒运浇筑,将更是要消耗大量劳动力。通常一条轧线水泵房长100米,宽30米,采用拖式泵人工配合连接并清理泵管,需要20~25工日。如今建筑行业人工费日益剧增,因此如何降本增效,是建筑施工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受限空间内汽车车无法直接就位,基础、沟槽浇筑施工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包括漏斗,漏斗底部与引导管相连,引导管下端出料口下方设溜槽,溜槽接料侧底部设固定支座,下料侧底部设移动支座;所述固定支座顶部为伸缩结构,底部支撑于现浇区域基础上;移动支座底部设有行走轮;溜槽固定支座设置于浇筑区域的中心位置。

本装置采用溜槽完成受限空间内混凝土的转运浇筑,解决了泵管长度无法伸入已完工结构下部直达浇筑位置的问题。

所述漏斗通过支架安装在浇筑区域空间屋面板预留的浇筑孔洞上,漏斗与引导管接点高于屋面板,引导管两侧设左夹辊、右夹辊,夹辊的安装座与支架固接,至少一个夹辊的安装座为平移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为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溜槽结构图;

图3为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漏斗安装结构图;

图4为左夹辊与右夹辊清理引导管状态示意图。

图中:现浇区域基础1、屋面板2、浇筑孔洞3、泵管4、漏斗5、引导管6、溜槽7、支架8、左夹辊91、右夹辊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包括漏斗5,漏斗5底部与引导管6相连,引导管6下端出料口下方设溜槽7,溜槽7接料侧底部设固定支座71,下料侧底部设移动支座72;所述固定支座71底部支撑于现浇区域基础1上,顶部为伸缩结构;移动支座72底部设有行走轮;溜槽7固定支座设置于浇筑区域的中心位置。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漏斗5通过支架8安装在浇筑区域顶部屋面板预留的浇筑孔洞3上,漏斗5与引导管6接点高于浇筑孔洞3,引导管6两侧设左夹辊91、右夹辊92,夹辊的安装座与支架8固接,至少一个夹辊的安装座为平移机构。混凝土浇筑下料过程中,左夹辊91与右夹辊92间隔一定距离,不影响引导管6下料。当浇筑完,需要收拢引导管6时,左夹辊91与右夹辊92贴紧,人工向上提取引导管6过程中可以使管中残余混凝土被挤出,达到引导管清理地目的。

上述漏斗5安装在浇筑区域顶部屋面板上提前预留的孔洞中,采用汽车泵将混凝土输送到漏斗内,混凝土通过引导管6落到溜槽7,溜槽7完成局部区域的混凝土浇筑。

上述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具体的施工方法,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提前在浇筑区域顶部屋面板上浇筑区域几何中心位置预留一个浇筑孔洞3。浇筑孔洞3可以是长宽200~300mm的方形孔,也可以是直径φ200~300mm圆孔。

第二步,采用薄钢板制作一个漏斗5。该漏斗5上部尺寸大于浇筑孔洞3,漏斗5底部为圆管,以便与引导管6连接。引导管6可以直接套箍在漏斗5底部圆管上,也可以通过法兰盘对接。

第三步,将漏斗5放入浇筑孔洞内,安装引导管6,引导管6下设置溜槽5。引导管6优选为软管道,下端与溜槽7相接。溜槽7接料侧安装固定支座71,下料侧安装移动支座72,使溜槽7能够以预留的浇筑孔洞3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全覆盖浇筑混凝土。引导管6长度根据屋面板层高进行调整,也可直接将汽车泵泵管伸入浇筑孔洞3,下方配合溜槽7进行浇筑即可。

第四步:汽车泵向漏斗5输混凝土浆料,溜槽7将混凝土导流至基础、管沟内,基础、管沟浇筑完毕后,转动溜槽将下料侧置于下一基础的浇筑位置。

第五步:拆除漏斗5、引导管6及溜槽7,封堵浇筑孔洞3。

以一个水泵房的施工为例,该工程地面均是各种排水管沟、泵基础之类小型基础。通常一条轧线水泵房长100米,宽30米。当汽车泵泵管无法接到房内排水管沟、基础等浇筑位置时,按传统工作方法全部采用人工推车倒运浇筑经过测算需要人工30~50工日,采用拖式泵人工配合连接并清理泵管,需要20~25工日。但是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投入施工,只需要10工日即可完工。按这样的差距计算:

人工费:250元/天(市场价);

经济效益:人工费:250(元)*50(工日)=12500元;

若不采取该技术,采取常规的振捣方式,将发生施工费用;

人工费:250(元)*10(工日)=2500元;

本装置的投入直接经济效益:12500-2500=10000元。

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无需采用人工倒运浇筑,缩短工期,当有单梁吊时预留孔洞还可作为电动单轨梁安装之用,无需再次剔凿,劳动量和强度均大大降低,振捣效果显著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包括漏斗,漏斗底部与引导管相连,其特征在于:引导管下端出料口下方设溜槽,溜槽接料侧底部设固定支座,下料侧底部设移动支座;所述固定支座顶部为伸缩结构,底部支撑于现浇区域基础上;移动支座底部设有行走轮;溜槽固定支座设置于浇筑区域的中心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漏斗通过支架安装在浇筑区域空间屋面板预留的浇筑孔洞上,漏斗与引导管接点高于屋面板,引导管两侧设左夹辊、右夹辊,夹辊的安装座与支架固接,至少一个夹辊的安装座为平移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限空间混凝土浇筑引导装置,包括漏斗(5),漏斗(5)底部与引导管(6)相连,引导管(6)下端出料口下方设溜槽(7),溜槽(7)接料侧底部设固定支座(71),下料侧底部设移动支座(72);固定支座(71)顶部为伸缩结构,底部支撑于现浇区域基础(1)上;移动支座(72)底部设有行走轮;溜槽(7)固定支座(71)设置于浇筑区域的中心位置,本装置采用溜槽(7)完成受限空间内混凝土的转运浇筑,解决了泵管长度无法伸入已完工结构下部直达浇筑位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代发;武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0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