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8403发布日期:2021-10-27 17:2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
3.现有的装配式结构在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连接不稳定,部牢固的现象,影响后期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装配式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型槽,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下预制板,所述下预制板的顶部设置有上预制板,所述下预制板的外侧设置有凸形条,所述下预制板的顶部设置有钢筋槽,所述钢筋槽延伸至下预制板的内部,所述上预制板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上预制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形槽,所述下预制板与上预制板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潮层,所述防潮层的一侧设置有除湿层,所述除湿层的一侧设置有酚酞泡沫层,所述酚酞泡沫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
7.优选的,所述下预制板的顶部设置有正强力磁铁,所述上预制板的底部设置有反强力磁铁。
8.优选的,所述钢筋槽的深度大于加强筋的长度,且加强筋位于钢筋槽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棉。
10.优选的,所述除湿层的内部填充有除湿棉。
11.优选的,所述防潮层的内部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框架、第一凹型槽、下预制板、凸形条,便于将下预制板外侧的凸形条对准框架内侧的第一凹型槽,便于将下预制板固定在框架上,通过设置第二凹型槽、钢筋槽、加强筋,将上预制板外侧第二凹型槽对准下预制板外侧的凸形条,加强筋对准钢筋槽插入,使上预制板与下预制板牢牢固定;通过设置酚酞泡沫层、第一隔热层与第二隔热层,便于防止高温从预制板进入围成的密闭空间,提高隔热效果,通过设置防潮层与除湿层,能够防止湿气进入,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预制板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预制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框架;2、第一凹型槽;3、下预制板;4、上预制板;5、凸形条;6、钢筋槽;7、加强筋;8、第二凹形槽;9、防潮层;10、除湿层;11、酚酞泡沫层;12、第一隔热层;13、保温层;14、第二隔热层;15、正强力磁铁;16、反强力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参照图1

3,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型槽2,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下预制板3,下预制板3的顶部设置有上预制板4,下预制板3的外侧设置有凸形条5,下预制板3的顶部设置有钢筋槽6,钢筋槽6延伸至下预制板3的内部,上预制板4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7,上预制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形槽8,下预制板3与上预制板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潮层9,防潮层9的一侧设置有除湿层10,除湿层10的一侧设置有酚酞泡沫层11,酚酞泡沫层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热层12,第一隔热层12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13,保温层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14;通过设置框架1、第一凹型槽2、下预制板3、凸形条5,便于将下预制板3外侧的凸形条5对准框架1内侧的第一凹型槽2,便于将下预制板3固定在框架1上,通过设置第二凹形槽8、钢筋槽6、加强筋7,将上预制板4外侧第二凹形槽8对准下预制板3外侧的凸形条5,加强筋7对准钢筋槽6插入,使上预制板4与下预制板3牢牢固定;通过设置酚酞泡沫层11、第一隔热层12与第二隔热层14,便于防止高温从预制板进入围成的密闭空间,提高隔热效果,通过设置防潮层9与除湿层10,能够防止湿气进入,提高实用性。
19.其中,下预制板3的顶部设置有正强力磁铁15,上预制板4的底部设置有反强力磁铁16;通过设置正强力磁铁15与反强力磁铁16,在强磁力作用下,便于上预制板4与下预制板3牢牢固定,提高连接的牢固性。
20.其中,钢筋槽6的深度大于加强筋7的长度,且加强筋7位于钢筋槽6的内部;通过将钢筋槽6的深度设置为大于加强筋7的长度,便于加强筋7全部进入钢筋槽6内,提高稳定性。
21.其中,第一隔热层12的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第二隔热层14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棉;通过填充聚氨酯泡沫与隔热棉,便于提高隔热效果。
22.其中,除湿层10的内部填充有除湿棉;通过填充除湿棉,便于提高除湿效果。
23.其中,防潮层9的内部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通过填充聚苯乙烯泡沫,便于提高防潮效果。
24.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下预制板3外侧的凸形条5对准框架1内侧的第一凹型槽2插入,此时下预制板3固定在框架1上,然后将上预制板4外侧的第二凹形槽8对准下预制板3外侧的凸形条5,加强筋7对准钢筋槽6插入,使上预制板4与下预制板3牢牢固定,此时正强力磁铁15与反强力磁铁16贴合,在强磁力作用下,进一步将上预制板4与下预制板3固定,在酚
酞泡沫层11、第一隔热层12与第二隔热层14的作用下,能够防止高温从预制板进入围成的密闭空间,提高隔热效果,在防潮层9与除湿层10作用下,能够防止湿气进入。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型槽(2),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下预制板(3),所述下预制板(3)的顶部设置有上预制板(4),所述下预制板(3)的外侧设置有凸形条(5),所述下预制板(3)的顶部设置有钢筋槽(6),所述钢筋槽(6)延伸至下预制板(3)的内部,所述上预制板(4)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上预制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形槽(8),所述下预制板(3)与上预制板(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潮层(9),所述防潮层(9)的一侧设置有除湿层(10),所述除湿层(10)的一侧设置有酚酞泡沫层(11),所述酚酞泡沫层(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热层(12),所述第一隔热层(12)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13),所述保温层(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制板(3)的顶部设置有正强力磁铁(15),所述上预制板(4)的底部设置有反强力磁铁(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槽(6)的深度大于加强筋(7)的长度,且加强筋(7)位于钢筋槽(6)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12)的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二隔热层(14)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层(10)的内部填充有除湿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层(9)的内部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与钢构结合的混凝土绿色装配式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型槽,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下预制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框架、第一凹型槽、下预制板、凸形条,便于将下预制板外侧的凸形条对准框架内侧的第一凹型槽,便于将下预制板固定在框架上,通过设置第二凹型槽、钢筋槽、加强筋,将上预制板外侧第二凹型槽对准下预制板外侧的凸形条,加强筋对准钢筋槽插入,使上预制板与下预制板牢牢固定;通过设置酚酞泡沫层、第一隔热层与第二隔热层,便于防止高温从预制板进入围成的密闭空间,提高隔热效果,通过设置防潮层与除湿层,能够防止湿气进入,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鑫远 田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源宏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