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腔模块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1260发布日期:2021-07-13 15:3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空腔模块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腔模块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将eps材料加工成eps空腔模块用于房屋建造是国家建设部大力推广的一种建房模式,eps空腔模块是一种由聚苯乙烯泡沫空腔板作为房屋墙体内外保温层,在空腔内浇筑钢筋混凝土承重层的复合型墙体,其优势在于建造过程简单、施工速度快、保温性能高等。在建设房屋时,首先需要将eps空腔模块单元搭设成墙体,然后浇筑混凝土,现有结构的eps空腔模块单元一般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个eps空腔模块,以及固连于两个所述eps空腔模块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桥,但是连接桥与eps空腔模块在加工生产时直接固连于一起,由于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因此给运输带来了较大的不便。此外,现有结构中的连接桥长度不能调节,也不利于现场的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腔模块连接装置,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包括分体式设置且可相互固连于一起的连接杆和接头,所述接头固连于所述空腔模块上,且所述连接杆长度可调。

进一步的,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卡接部,于所述接头上设置有供所述卡接部插装卡接的配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包括固连于所述连接杆端部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且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杆,以及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的防退块。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接头上以供所述支撑杆插装的插装孔,以及形成于所述接头上并与所述插装孔相贯通的卡孔,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插装孔插装时,所述防退块卡置于所述卡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包括锥台状的第一接头,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一接头小径端的且呈圆柱体的第二接头,所述配合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接头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螺纹连接孔。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孔,于所述空腔模块的外侧面上形成有螺纹孔标记。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形成所述卡接部的第一杆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杆体滑动套装的第二杆体,并于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定位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通过将连接杆和接头分体式设计并可相互连接,进而减少了因整体式连接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运输的麻烦,同时也不影响现场施工,而将连接杆长度可调设置,也便于现场施工。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与空腔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分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杆,101-第一杆体,102-第二杆体,2-接头,201-第一接头,202-第二接头,3-支撑杆,4-防退块,5-插装孔,6-卡孔,7-滑槽,8-螺纹孔,9-定位孔,10-空腔模块,11-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空腔模块连接装置,由图1结合图2所示,其包括分体式设置且可相互固连于一起的连接杆1和接头2,其中接头2固连于空腔模块10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杆1和接头2分体式设计,进而减少了因整体式连接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运输的麻烦。

上述的结构中,为了便于连接杆1和接头2连接,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部,以及在接头2上设置有供卡接部插装卡接的配合部。具体结构上,其中卡接部包括固连于连接杆1端部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且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杆3,以及固连于支撑杆3上的防退块4,该防退块4沿支撑杆4轴向由外向里宽度渐大。而配合部则包括形成于接头2上以供支撑杆3插装的插装孔5,以及形成于接头2上并与插装孔相贯通的卡孔6,在支撑杆3沿插装孔5插装时上述的防退块4可卡置于卡孔6内。即在插装过程中,防退块4形成的斜面由插装孔5内壁的挤压而向内收拢,以使得支撑杆3弹性变形,从而形成插装,当防退块4与卡孔6相对位时,防退块4的底端卡置于卡孔6内无法脱出,形成连接。为了便于防退块4与卡孔6相对位,本实施例中在插装孔5内壁上形成有滑槽7,并将卡孔5形成于滑槽7上。

本实施例中接头2包括锥台状的第一接头201,以及固连于第一接头201小径端的且呈圆柱体的第二接头202,上述的配合部形成于第二接头20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201采用锥台状设计进而可提高与空腔模块10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和接头2可由钢材质制成,为了提高接头与空腔模块10的固连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201随空腔模块10的发泡而一体固连于空腔模块10内,并保证第二接头202裸露于空腔模块10外部,以便于与连接杆1连接。同时还可将同侧空腔模块10内的多个第一接头201通过连接筋条连接为一体。此外,为了便于第一接头201在随空腔模块10的发泡模框内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头201端部还形成有长方体状的定位块11。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头201上分别形成有螺纹孔8,该螺纹孔8可用于空腔模块10外部搭设斜撑时固定斜撑。为了便于的斜撑与螺纹孔的对接,本实施例中对应于螺纹孔,于空腔模块10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螺纹孔标记。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头201也可由空腔模块10外侧面露出,此时则可不必设置螺纹孔标记,而使得斜撑的螺钉直接与露出的螺纹孔连接即可。

为了便于现场施工,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长度可调,具体结构上可由图3所示,该连接杆1包括一端形成所述卡接部的第一杆体101,以及与第一杆体101滑动套装的第二杆体102,并在第一杆体101和第二杆体102之间设置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杆体101和第二杆体102上的定位孔9,当连接杆1长度需要调节时,调整第二杆体102与第一杆体101的相对位置,调整完毕后使用螺栓由第一杆体101和第二杆体102上的定位孔9穿出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设置且可相互固连于一起的连接杆和接头,所述接头固连于所述空腔模块上,且所述连接杆长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卡接部,于所述接头上设置有供所述卡接部插装卡接的配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固连于所述连接杆端部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且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杆,以及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的防退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接头上以供所述支撑杆插装的插装孔,以及形成于所述接头上并与所述插装孔相贯通的卡孔,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插装孔插装时,所述防退块卡置于所述卡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锥台状的第一接头,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一接头小径端的且呈圆柱体的第二接头,所述配合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接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螺纹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孔,于所述空腔模块的外侧面上形成有螺纹孔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形成所述卡接部的第一杆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杆体滑动套装的第二杆体,并于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定位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腔模块连接装置,其包括分体式设置且可相互固连于一起的连接杆和接头,所述接头固连于所述空腔模块上,且所述连接杆长度可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腔模块连接装置,通过将连接杆和接头分体式设计并可相互连接,进而减少了因整体式连接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运输的麻烦,同时也不影响现场施工,而将连接杆长度可调设置,也便于现场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旺;冯浩;校永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芯邸伽建材销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1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