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4168发布日期:2021-08-20 17:0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砼预制构件,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密肋板。



背景技术:

传统框架结构中的楼板通常采用支模的方式进行楼面浇筑,支模工序多,质量难控制,若采用装配式建筑,板跨一般不大于3米,不然需设支撑,楼板经济性差。为了在楼板施工时进行免支模的快速施工,实用新型人已公开专利采用永久性钢筋桁架楼承板或闭口钢承板既作为建筑模板又作为楼板底部受力钢筋使用,铺设完成后进行免支模施工,工艺简单,梁间距小、梁根数多,且当建筑结构荷载大、跨度大时,楼板用钢量大,钢承板横向变形协调性差,与等效均布荷载计算假定不符,无法减少预制梁数量。一种适用跨度大、荷载大、施工简单,且整体性好的单向传力预制密肋板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跨度大、荷载大、施工简单,且整体性好的单向传力预制密肋板。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包括钢筋砼板、纵肋、横肋和钢筋桁架,所述钢筋砼板由钢筋网片和砼组成,所述纵肋由纵肋砼和纵肋钢筋组成,所述纵肋砼横截面呈下小上大状,所述纵肋钢筋埋设于所述纵肋砼下部,若干所述纵肋纵向设置于所述钢筋砼板下部,所述横肋由横肋砼和横肋钢筋组成,所述横肋砼横截面呈下小上大状,所述横肋钢筋埋设于所述横肋砼下部,至少有一道所述横肋横向布置于所述钢筋砼板下部,所述横肋垂直设于所述纵肋的中部,所述钢筋桁架由上弦筋、腹杆和下弦筋组成,至少一道所述钢筋桁架横向埋设于所述钢筋砼板上部靠近端部位置,所述钢筋桁架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一定高度,所述纵肋、所述横肋和所述钢筋砼板浇筑为一体。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密肋板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钢筋砼板两侧上平面设有向下倾斜的坡度。

所述钢筋砼板端部设有横向布置的砼上翻肋,所述砼上翻肋高出所述钢筋砼板上表面一定高度。

所述钢筋砼板厚度为30mm~60mm。

所述纵肋肋高大于所述横肋肋高。

所述纵肋两端布置有竖向抗剪网片筋,所述网片筋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一定高度,所述抗剪网片筋由钢筋弯折而成,形状为s形。

所述纵肋间距为300mm~600mm。

所述纵肋高度为150mm~350mm。

所述纵肋砼内两端埋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一定高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密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预制密肋板在施工阶段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可进行楼板免支撑施工。

2、通过横肋将砼纵肋串联,提高肋间变形协调性能,提高局部荷载作用下的超载能力。

3、采用大跨度的预制密肋板可减少预制梁数量,且板用钢量少,节约工程造价。

4、预制密肋板后浇部分与预制梁整浇为一体,结构整体性好。

5、桁架钢筋既作为叠合板现浇层负弯矩钢筋的架立钢筋,又提高板的叠合面抗剪强度,也作为串联纵肋的上翻肋,保证吊装阶段各纵向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密肋板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密肋板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密肋板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密肋板配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上翻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抗剪网片筋详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桁架钢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参见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实施例中,包括钢筋砼板1、纵肋2、横肋3和钢筋桁架4,所述钢筋砼板1由钢筋网片11和砼12组成,所述纵肋2由纵肋砼21和纵肋钢筋22组成,所述纵肋砼21横截面呈下小上大状,所述纵肋钢筋22埋设于所述纵肋砼21下部,若干所述纵肋2纵向设置于所述钢筋砼板1下部,所述横肋3由横肋砼31和横肋钢筋32组成,所述横肋砼31横截面呈下小上大状,所述横肋钢筋32埋设于所述横肋砼31下部,至少有一道所述横肋3横向布置于所述钢筋砼板1下部,所述横肋3垂直设于所述纵肋2的中部,所述钢筋桁架4由上弦筋41、腹杆42和下弦筋43组成,至少一道所述钢筋桁架4横向埋设于所述钢筋砼板1上部靠近端部位置,所述钢筋桁架4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1一定高度,所述纵肋2、所述横肋3和所述钢筋砼板1浇筑为一体。所述钢筋桁架4既作为叠合板现浇层负弯矩钢筋的架立钢筋,又提高板的叠合面抗剪强度,也作为串联纵肋的上翻肋,保证吊装阶段各纵向受力均匀,所述纵肋2有利于提高板的刚度和强度,有效提高承载能力,所述横肋3可在施工阶段防止薄板起模和吊装过程中开裂,在使用过程中提高肋间变形协调性能,提高局部荷载作用下的超载能力,所述竖向抗剪网片筋23有利于提高端部抗剪性能。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砼板1两侧上平面设有向下倾斜的坡度13。所述坡度13用于后期施工时板拼缝处放置抗裂筋,使抗裂筋保护层尽可能减少。

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砼板1端部设有横向布置的砼上翻肋14,所述砼上翻肋14高出所述钢筋砼板1上表面一定高度。所述上翻肋14相当于所述桁架钢筋4,在起模和吊装时提高横向受力性能,防止板开裂。

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实施例中,所述纵肋2肋高大于所述横肋3肋高,所述纵肋2两端布置有竖向抗剪网片筋23,所述网片筋23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1一定高度,所述抗剪网片筋23由钢筋弯折而成,形状为为s形。所述竖向抗剪网片筋23在剪力较大时满足端部的抗剪强度要求。

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实施例中,所述纵肋砼21内两端埋设有吊钩24,所述吊钩24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1一定高度,所述吊钩24用于吊装。

参见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预制密肋板的实施例中,所述纵肋2间距为300mm~600mm,所述纵肋2高度为150mm~350mm,所述钢筋砼板1厚度为30mm~60mm。所述纵肋2间距在300mm~600mm、高度在150mm~350mm时,满足在不同跨度、不同荷载情况下的最佳高度和最小配筋,经济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一定高度、一定斜度”是指为了满足设计要求所必需的长度,也就是为了适于连接和强度要求所需要的长度,这个长度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明确的,按照需要设置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密肋板,包括钢筋砼板、纵肋、横肋和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砼板由钢筋网片和砼组成,

所述纵肋由纵肋砼和纵肋钢筋组成,所述纵肋砼横截面呈下小上大状,所述纵肋钢筋埋设于所述纵肋砼下部,所述纵肋纵向设于所述钢筋砼板下部,所述横肋由横肋砼和横肋钢筋组成,所述横肋砼横截面呈下小上大状,所述横肋钢筋埋设于所述横肋砼下部,至少有一道所述横肋横向设于所述钢筋砼板下部,所述横肋垂直设于所述纵肋的中部,

所述钢筋桁架由上弦筋、腹杆和下弦筋组成,至少一道所述钢筋桁架横向埋设于所述钢筋砼板上部靠近端部位置,所述钢筋桁架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一定高度,

所述纵肋、所述横肋和所述钢筋砼板浇筑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板两侧上平面设有向下倾斜的坡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板端部设有横向布置的砼上翻肋,所述砼上翻肋高出所述钢筋砼板上表面一定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板厚度为30mm~6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肋肋高大于所述横肋肋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肋两端布置有竖向抗剪网片筋,所述网片筋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一定高度,所述抗剪网片筋由钢筋弯折而成,形状为s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肋间距为300mm~60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肋高度为150mm~35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肋砼内两端埋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一定高度。


技术总结
一种预制密肋板,包括钢筋砼板、纵肋、横肋和钢筋桁架,所述钢筋砼板由钢筋网片和砼组成,所述钢筋砼板下部设有纵向布置的若干所述纵肋,所述纵肋由纵肋砼和纵肋钢筋组成,所述钢筋砼板下部设有至少有一道横向布置的所述横肋,所述横肋垂直设于所述纵肋的中部,所述钢筋砼板上部靠近端部位置埋设有至少一道横向布置的所述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上部露出所述钢筋砼板一定高度,所述纵肋、所述横肋和所述钢筋砼板浇筑为一体。预制密肋板刚度大,用钢量少,造价低,且横纵相交的主肋和横隔肋结合可提高肋间变形协调性能,提高局部荷载作用下的超载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耿俊迪;俞锋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优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6
技术公布日:2021.08.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