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9055发布日期:2021-10-16 11: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


背景技术:

2.因水电站工程和地势等综合因素,很多建筑物屋顶赋予多项功能,既充当交通干道,又要开孔满足室内大型设备检修起吊的需求,这对大型吊物孔的防水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建筑物吊物孔采用混泥土盖板进行遮盖,以便满足上面通车行走需求,同时为满足室内设备干燥运行需要,需将盖板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处理,但在车辆通行产生的震动条件下,会破坏盖板间缝隙的防水,从而不能有效的阻挡雨水渗入设备间,导致雨水直接滴落到设备设施上。为了保护设备及室内的干燥,通常人为采用的第二道防水措施是在设备设施的上方制作一个固定雨棚,保护设备设施不被雨水溅湿,但雨水会沿着盖板两端搭接部位渗漏至设备间,造成设备间地面积水,亦不能满足设备间的干燥运行条件。上述两道的防水措施不但防水效果不好,还不利于设备后期吊装及检修需求,每次吊装时,需将盖板缝隙的防水材料凿除,才能起吊混泥土盖板,再将固定雨棚拆除,才能形成吊物孔通道,待检修任务完成后,又要将上述两道防水措施一一恢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现有技术参见cn 103850377 b防水型吊物孔盖板及护栏装置中记载的结构。因此,结合现场的工作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克服了屋顶兼具各种功能下的防水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解决了吊物孔盖板缝隙渗水淋湿设备间设备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包括雨棚,雨棚下侧两端设有轨道,雨棚与轨道滑动连接;
5.轨道下方设有轨道支撑架,轨道通过轨道支撑架与墙体连接;
6.雨棚与墙体的接缝下方设有截水槽,截水槽下方连通有排水管。
7.优选的方案中,雨棚包括雨棚棚顶和至少两个雨棚主梁,雨棚棚顶和雨棚主梁之间连接有多个雨棚纵横次梁。
8.优选的方案中,雨棚主梁和轨道之间设有多个手拉单轨小车,手拉单轨小车卡在轨道上滑动。
9.优选的方案中,手拉单轨小车包括小车壳体,小车壳体上设有可转动的拉链轮,拉链轮上套有小车拉动链,拉链轮两侧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与小车壳体连接,行走轮抵靠在轨道上转动。
10.优选的方案中,小车壳体中还设有主动轮,主动轮与拉链轮同轴连接,主动轮两侧抵靠有从动轮,从动轮与行走轮同轴连接。
11.优选的方案中,行走轮外圈设有包胶层。
12.优选的方案中,轨道支撑架上设有支撑架安装板,支撑架安装板上设有多个化学锚栓,支撑架安装板通过化学锚栓与墙体连接。
13.优选的方案中,雨棚向一侧倾斜设置。
14.优选的方案中,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
15.优选的方案中,雨棚棚顶为透明材料。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雨棚确保遮挡区域不被雨水淋湿,保护室内设备;设有截水装置,可以将吊物孔四周间隙的渗水和雨棚的雨水截流引排至排水沟内,确保设备间保持干燥运行环境;设备检修需起吊时可以快速移开,操作简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a。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b。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放大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拉单轨小车示意图。
22.图中:雨棚棚顶1;雨棚纵横次梁2;雨棚主梁3;轨道4;手拉单轨小车5;轨道支撑架6;截水槽7;化学锚栓8;支撑架安装板9;排水管10;小车拉动链11;墙体12;吊物孔盖板13;小车壳体14;拉链轮15;主动轮16;从动轮17;行走轮18;雨棚19。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

4中,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包括雨棚19,雨棚19下侧两端设有轨道4,雨棚19与轨道4滑动连接;
24.轨道4下方设有轨道支撑架6,轨道4通过轨道支撑架6与墙体12连接;
25.雨棚19与墙体12的接缝下方设有截水槽7,截水槽7下方连通有排水管10;
26.雨棚19可有效的将吊物孔盖板13渗漏的雨水遮挡,并将雨水引流至截水槽7内,截水槽7安装在吊物孔四周的墙体12上,安装时预留一定的倾斜角,以保证积水可以顺畅自流,排水管10的设置可根据孔口尺寸确定安装数量,其安装位置处于截水槽的最低位置,吊物孔孔口四周的盖搭接基础面和截水槽7以上部位的墙面上设有防水层,以防止雨水侵入设备间墙体内,确保设备间保持干燥运行环境,轨道支撑架6由方钢制作而成,与墙面的安装部位焊接有支撑架安装板9,雨棚19的宽度可根据吊物孔口的长度选定,可做成一块,也可做成多块进行拼装,做多块雨棚拼接时,拼接处应做搭接处理,以防止拼接部位处漏水。
27.优选的方案中,雨棚19包括雨棚棚顶1和至少两个雨棚主梁3,雨棚棚顶1和雨棚主梁3之间连接有多个雨棚纵横次梁2;
28.雨棚纵横次梁由方钢制作而成,焊接成网格状,用于安装棚顶,雨棚主梁由槽钢制作而成,用于支撑整个雨棚。
29.优选的方案中,雨棚主梁3和轨道4之间设有多个手拉单轨小车5,手拉单轨小车5卡在轨道4上滑动;
30.轨道4可由工字钢制作而成,用于手拉单轨小车5行走,设备检修需起吊时,拉动手
拉单轨小车5使雨棚19快速移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31.优选的方案中,手拉单轨小车5包括小车壳体14,小车壳体14上设有可转动的拉链轮15,拉链轮15上套有小车拉动链11,拉链轮15两侧设有行走轮18,行走轮18与小车壳体14连接,行走轮18抵靠在轨道4上转动。
32.优选的方案中,小车壳体14中还设有主动轮16,主动轮16与拉链轮15同轴连接,主动轮16两侧抵靠有从动轮17,从动轮17与行走轮18同轴连接。
33.优选的方案中,行走轮18外圈设有包胶层;
34.包胶层可防止行走轮18打滑。
35.优选的方案中,轨道支撑架6上设有支撑架安装板9,支撑架安装板9上设有多个化学锚栓8,支撑架安装板9通过化学锚栓8与墙体12连接;
36.支撑架安装板9由钢板制作而成,并钻有4个孔,用于支撑架与墙面的安装。
37.优选的方案中,雨棚19向一侧倾斜设置;
38.将雨水引流至截水槽7内,确保遮挡区域不被雨水淋湿。
39.优选的方案中,排水管10与排水沟连通。
40.优选的方案中,雨棚棚顶1为无声透明材料;
41.无声是为设备间提供安静的工作环境,方便观察棚顶是否有堆积物,为雨棚的维护清洗提供直观的信息。
42.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包括雨棚(19),雨棚(19)下侧两端设有轨道(4),雨棚(19)与轨道(4)滑动连接;轨道(4)下方设有轨道支撑架(6),轨道(4)通过轨道支撑架(6)与墙体(12)连接;雨棚(19)与墙体(12)的接缝下方设有截水槽(7),截水槽(7)下方连通有排水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雨棚(19)包括雨棚棚顶(1)和至少两个雨棚主梁(3),雨棚棚顶(1)和雨棚主梁(3)之间连接有多个雨棚纵横次梁(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雨棚主梁(3)和轨道(4)之间设有多个手拉单轨小车(5),手拉单轨小车(5)卡在轨道(4)上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手拉单轨小车(5)包括小车壳体(14),小车壳体(14)上设有可转动的拉链轮(15),拉链轮(15)上套有小车拉动链(11),拉链轮(15)两侧设有行走轮(18),行走轮(18)与小车壳体(14)连接,行走轮(18)抵靠在轨道(4)上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小车壳体(14)中还设有主动轮(16),主动轮(16)与拉链轮(15)同轴连接,主动轮(16)两侧抵靠有从动轮(17),从动轮(17)与行走轮(18)同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行走轮(18)外圈设有包胶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轨道支撑架(6)上设有支撑架安装板(9),支撑架安装板(9)上设有多个化学锚栓(8),支撑架安装板(9)通过化学锚栓(8)与墙体(12)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雨棚(19)向一侧倾斜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排水管(10)与排水沟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其特征是:雨棚棚顶(1)为透明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于大型吊物孔的室内可移动式雨棚,包括雨棚,雨棚下侧两端设有轨道,雨棚与轨道滑动连接;轨道下方设有轨道支撑架,轨道通过轨道支撑架与墙体连接;雨棚与墙体的接缝下方设有截水槽,截水槽下方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雨棚包括雨棚棚顶和至少两个雨棚主梁,雨棚棚顶和雨棚主梁之间连接有多个雨棚纵横次梁,雨棚主梁和轨道之间设有多个手拉单轨小车,手拉单轨小车卡在轨道上滑动;解决了吊物孔盖板缝隙渗水淋湿设备间设备的问题。设备间设备的问题。设备间设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包唐伟 孟春琦 侯春尧 李亚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