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3716发布日期:2021-12-08 10:4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节点。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人们发现,混凝土构件的开裂问题成为工程中的顽疾,其中最为严重和普遍并影响使用的是地下室外墙的开裂,几乎90%以上的地下室外墙都存在开裂问题。由于南方地区普遍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所以地下室外墙的开裂很多会发展为外墙渗水,既有碍观瞻也影响使用,一旦发生则施工方不得不进行修补,费时费力费成本。虽然从设计方到施工方针对地下室外墙的开裂问题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计算用加强配筋来控制裂缝宽度、浇灌混凝土时设置施工后浇带分段浇筑、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和抗裂纤维等,但实际使用中对于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从地下室外墙墙身的构造入手,来改善墙身开裂问题,避免外墙渗水是解决这个顽疾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从地下室外墙墙身的构造入手,改善墙身开裂问题,避免外墙渗水。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当地下室外墙的平直长度大于50米时;地下室外墙从平面的平直直线向内凹折,而地下室外墙不断开,从而形成内凹的、连续的墙身;沿地下室外墙的平直长度每35米至45米设置一处凹折。
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凹折的外墙厚度同地下室外墙的平直段厚度,凹折的凹口宽度不小于500毫米,且不大于2倍地下室外墙的平直段厚度;凹折的凹口深度为1.5至2倍地下室外墙的平直段厚度。
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凹折的转角为90
°
角。
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不同于增加配筋控制裂缝、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和抗裂纤维等通过“抗”的方式来抵御温度应力、防止混凝土墙体开裂,本地下室外墙墙身节点是考虑通过“放”的方式来减小温度变形。温度应力的大小取决于温度变形的大小,材料沿长度方向的温度变形计算可用以下公式:温度变形值=材料热膨胀系数x环境温度差x材料长度,对于地下室外墙来说,材料热膨胀系数和环境温度差都是难以改变的,但外墙平直长度却是可以调整的。本技术方案通过用外墙几何外形局部内凹的构造节点来大幅减短地下室外墙的平直长度,大大减小了地下室外墙的温度变形,降低了温度应力,从而改善了因温度应力引起的地下室外墙开裂和渗水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旨在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节点,通过这种简单的墙身构造来降低温度应力,从而改善墙身开裂问题,避免外墙渗水。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1.如图1所示:当地下室外墙1的平直长度大于50米时;地下室外墙1从平面的平直直线向内凹折,而地下室外墙不断开,从而形成内凹的、连续的墙身;沿地下室外墙1的平直长度每35米至45米设置一处凹折2。考虑到工程施工,凹折的转角为90
°
角比较方便施工。
12.墙体的凹折2的平面尺寸优选为:凹折的外墙厚度同地下室外墙的平直段厚度,凹折的凹口宽度不小于500毫米,且不大于2倍地下室外墙的平直段厚度;凹折的的凹口深度为1.5至2倍地下室外墙的平直段厚度。
13.本地下室外墙墙身节点平面形状近似中国古代城墙上的马面部分,但马面平面呈外凸状,尺寸较大;而本地下室外墙墙身节点平面呈内凹状,且尺寸较小,可称为微型内凹马面式墙身节点。
14.施工该外墙节点时,地下室外墙内侧模板按常规支模,墙体外侧可按平面凹口尺寸将箱型模板嵌入并妥善固定,即可浇注混凝土。
15.本实用新型中内凹指的是向地下室内凹,由于内凹处的外墙受地下室内部温度场影响更大,故此处的环境温度差要小于外墙平直段,有利于平缓外墙内凹处的应力集中问题。而向地下室外侧外凸效果则显然没有内凹好,且容易影响外面的室外总体管线排放。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的地下室墙体为向地下室内凹。
1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当地下室外墙的平直长度大于50米时;所述地下室外墙从平面的平直直线向内凹折,而所述地下室外墙不断开,从而形成内凹的、连续的墙身;沿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平直长度每35米至45米设置一处所述凹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折的外墙厚度同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平直段厚度,所述凹折的凹口宽度不小于500毫米,且不大于2倍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所述平直段厚度;所述凹折的凹口深度为1.5至2倍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所述平直段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折的转角为90
°
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结构领域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墙身构造,技术方案为:当地下室外墙的平直长度大于50米时;地下室外墙从平面的平直直线向内凹折,而地下室外墙不断开,从而形成内凹的、连续的墙身;沿地下室外墙的平直长度每35米至45米设置一处凹折。其从地下室外墙墙身的构造入手,改善墙身开裂问题,避免外墙渗水。墙渗水。墙渗水。


技术研发人员:商承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5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