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7979发布日期:2022-01-26 17:2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属于施工平台的布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市政工程临边工程要进行永久防护,临边护栏设置是常见的防护形式。护栏外侧的保养及修复往往采用设立固定架、作业人员身缚安全绳临空施工,操作人员需心理素质过硬且安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且因固定架移动困难,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操作不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性高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包括底座、连接支架和作业平台,连接支架为倒置的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内腔用于容纳临边护栏,连接支架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业平台固定连接,作业平台位于连接支架的外侧;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由底座通向作业平台的人行扶梯。
5.进一步的是: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
6.进一步的是:第一万向轮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
7.进一步的是:连接支架在其u形结构的内部一侧或者内部两侧设置有第二万向轮,位于靠近底座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的位置与护栏基座的位置相对应,位于靠近作业平台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的位置与护栏基座或者坝体的位置相对应。
8.进一步的是:在连接支架的同一侧,第二万向轮为并排布置的两个。
9.进一步的是:位于靠近底座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设置于底座的侧面。
10.进一步的是:连接支架与作业平台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连接支架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螺栓连接孔,该螺栓连接孔用于设置上述的连接支架与作业平台之间的固定螺栓。
11.进一步的是:底座上设置有配重。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将底座安放到路面上,连接支架悬设于临边护栏的上方,操作人员通过人行扶梯即可到达作业平台,进行临边护栏外侧的保养及修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实施时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的a-a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记:1-底座,2-连接支架,3-作业平台,4-人行扶梯,5-临边护栏,6-第一万
向轮,7-第二万向轮,8-护栏基座,9-路面,10-配重,11-操作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连接支架2和作业平台3,连接支架2为倒置的u形结构,即连接支架2为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支架,该u形结构的内腔用于容纳临边护栏5,连接支架2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业平台3固定连接,作业平台3位于连接支架2的外侧;连接支架2上设置有由底座1通向作业平台3的人行扶梯4。具体地,连接支架2一般采用钢结构件,在并排布置的两根u形连接杆之间焊接楼梯踏步板即可,此外,为了更安全可靠,还可在u形连接杆上增加必要的加强筋及支撑牛腿,在楼梯踏步板两侧增设栏杆,即相当于人行扶梯4一般包括楼梯踏步板及其两侧的栏杆。实施时,将底座1安放到路面9上,连接支架2悬设于临边护栏5的上方,操作人员11通过人行扶梯4即可到达作业平台3,进行临边护栏5外侧的保养及修复。
19.为了便于将作业装置移动到的不同的施工位置,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6。为了使得结构简单可靠,第一万向轮6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
20.为了使得装置结构更可靠,更好地平衡受力,连接支架2在其u形结构的内部一侧或者内部两侧设置有第二万向轮7,位于靠近底座1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的位置与护栏基座8的位置相对应,位于靠近作业平台3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的位置与护栏基座8或者路基(即路面9的基础)位置相对应。实施时,位于靠近底座1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与护栏基座8之间在临边护栏5的内侧相接触,位于靠近作业平台3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与护栏基座8或者路基在临边护栏5的外侧相接触,目的是克服连接支架2与护栏基座8或路基之间的摩擦力。理论上来说,如果连接支架2的刚度足够,那么连接支架2与护栏基座8或路基之间可以不接触,也就不需要设置第二万向轮7。当连接支架2设置有第二万向轮7时,为了方便整体装配,可以将连接支架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例如螺栓连接。为了使得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在连接支架2的同一侧,第二万向轮7为并排布置的两个。根据连接支架2和底座1的连接位置不同,可以调整位于靠近底座1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的安装位置,该位置的第二万向轮7可以设置于底座1的侧面。
21.优选地,连接支架2与作业平台3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连接支架2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螺栓连接孔,该螺栓连接孔用于设置上述的连接支架2与作业平台3之间的固定螺栓。设置的多组螺栓连接孔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作业需要。
22.优选地,底座1上设置有配重10,可以更好地确保整个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保持平衡。


技术特征:
1.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连接支架(2)和作业平台(3),连接支架(2)为倒置的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内腔用于容纳临边护栏(5),连接支架(2)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业平台(3)固定连接,作业平台(3)位于连接支架(2)的外侧;连接支架(2)上设置有由底座(1)通向作业平台(3)的人行扶梯(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万向轮(6)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架(2)在其u形结构的内部一侧或者内部两侧设置有第二万向轮(7),位于靠近底座(1)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的位置与护栏基座(8)的位置相对应,位于靠近作业平台(3)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的位置与护栏基座(8)或者路基的位置相对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支架(2)的同一侧,第二万向轮(7)为并排布置的两个。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靠近底座(1)这一侧的第二万向轮(7)设置于底座(1)的侧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架(2)与作业平台(3)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连接支架(2)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组螺栓连接孔,该螺栓连接孔用于设置上述的连接支架(2)与作业平台(3)之间的固定螺栓。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置有配重(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边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属于施工平台的布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连接支架和作业平台,连接支架为倒置的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内腔用于容纳临边护栏,连接支架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作业平台固定连接,作业平台位于连接支架的外侧;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由底座通向作业平台的人行扶梯。实施时,将底座安放到路面上,连接支架悬设于临边护栏的上方,操作人员通过人行扶梯即可到达作业平台,进行临边护栏外侧的保养及修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实施时操作便捷。捷。捷。


技术研发人员:杨先刚 胡珊霞 赵铁山 卢心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2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