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过渡件及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4686发布日期:2021-12-29 16:0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过渡件及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柔性过渡件及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


背景技术:

2.现有钢结构建筑、钢混结构建筑中,钢梁在挠度设计中均有变形限值,在顶部节点出现变形时极易发生破坏,钢梁变形将对墙体造成压弯变形,影响轻质墙体的立面稳定性,严重时可能破坏墙体导致贯通裂缝。对大跨度钢结构梁下墙体设计要求较高,现有轻质墙体节点设计在垂直方向无法适应公差调节,无适应垂直变形的功能,使轻质墙体在钢结构梁底施工质量不稳定。
3.另外,现有钢结构建筑钢梁均使用防火涂料保护,轻质墙体安装时需破坏防火涂料,对防火涂料破坏严重,存在安装隐患,造成防火涂料二层涂抹或返工,影响进度不利于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过渡件,应用在墙体与钢梁之间,适应钢梁的变形,以减小对墙体的破坏,并减轻对防火涂料的破坏,提高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柔性过渡件,包括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中连接部倾斜设置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形成z型。
7.优选地,整个柔性过渡件一体成型。
8.优选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都设有焊接孔位。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包括轻质墙体和钢梁,轻质墙体和钢梁之间填充有防火涂料,防火涂料内嵌入有多个柔性过渡件,柔性过渡件横向排布在钢梁的下方,轻质墙体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卡接件,每个柔性过渡件的上连接部与钢梁连接,柔性过渡件的下连接部与一个卡接件的顶部连接。
10.更优选地,所述卡接件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接槽,轻质墙体的顶部伸入卡接槽内,卡接槽的宽度与轻质墙体的宽度一致,整个卡接件的宽度不小于柔性过渡件的长度。
11.更优选地,所述卡接槽的顶部与轻质墙体的顶部还填充有填充辅料。
12.更优选地,相邻的轻质墙体与轻质墙体的之间还填充有填充辅料。
13.更优选地,所述填充辅料为聚合物砂浆。
14.优选地,每个柔性过渡件的上连接部与钢梁焊接固定,柔性过渡件的下连接部与卡接件的顶部焊接固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过渡件及柔性限位过渡构造,z型结构的柔性过渡件可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适应梁挠度变形、层间位移、悬挑楼板垂直振幅,同时可减少轻质墙体安装对防火涂料造成的大面破坏,
能有效保持梁下轻质墙体稳定性,保持钢梁防火功能,节约工序和劳动力,提高建造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过渡件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过渡件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柔性过渡件10包括上连接部11、中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13,中连接部12倾斜设置在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12之间,上连接部11、中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13连接形成z型结构。整个柔性过渡件一体成型,使用连续热镀锌钢板冷弯加工成非闭合的“z”型结构,合理利用了金属弹性变形原理,可在竖直方向发生形变,可安装在钢梁与墙体之间,以适应梁挠度变形、层间位移、悬挑楼板垂直振幅,以减小对墙体的破坏,并减轻对墙体上方防火涂料的破坏,提高安全性。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都设有焊接孔位101,在将柔性过渡件10安装在钢梁与墙体之间时,在预设的焊接孔位101内进行焊接,安全稳固。
21.图2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3所示,该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包括轻质墙体20和钢梁30,轻质墙体和钢梁之间填充有防火涂料50,防火涂料内嵌入有多个柔性过渡件10,柔性过渡件10横向间距并排排布在钢梁30的下方,轻质墙体20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卡接件40,每个柔性过渡件10的上连接部11与钢梁30连接,柔性过渡件10的下连接部13与一个卡接件40的顶部连接,这样将柔性过渡件10有间距的并排排布在钢梁30的下方,以适应钢梁30在竖直方向的变形。在安装时,柔性过渡件的长度方向与钢梁30的长度方向垂直,横向排列在墙体20的顶部,更好地适应钢梁30的变形。
22.所述卡接件40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接槽41,轻质墙体的顶部伸入卡接槽41内,卡接槽41的宽度与轻质墙体的宽度一致,轻质墙体的两侧面与卡接槽41的内侧面贴合,整个卡接件的宽度不小于柔性过渡件10的长度,整个柔性过渡件10安装在卡接件40的上方。与柔性过渡件10对应,卡接件40同样间距并排分布在轻质墙体的顶部。
23.所述卡接槽41的顶部与轻质墙体20的顶部还填充有填充辅料60,所述填充辅料为聚合物砂浆。另外,相邻的轻质墙体20与轻质墙体20的之间还填充有填充辅料60,以避免产生裂缝。
24.为保证柔性过渡件10不发生移位,每个柔性过渡件的上连接部11与钢梁30焊接固定,采用双边角焊缝固定方式,焊缝尺寸2
×
25mm,间距25mm;柔性过渡件的下连接部13与卡接件40的顶部焊接固定,焊缝尺寸2
×
25mm,间距25mm。
25.在实际应用中,将柔性过渡件10定距离安装在钢梁30下部,其长度与略少于墙体截面厚度,标准“z”连接件完成面与钢梁厚型防火涂料设计厚度相当,高度尺寸为20mm,具体规格可根据钢梁最大变形量或防火涂料厚度设计,与钢梁接触面积小,同时可减少轻质
墙体安装对防火涂料造成的大面破坏,使用“z”型过渡件作为过渡,墙体顶部可覆盖被局部破坏的防火涂料面层,无需进行防火涂料修复,保持钢梁防火功能,节约工序和劳动力,提供建造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过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中连接部倾斜设置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形成z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过渡件,其特征在于:整个柔性过渡件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过渡件,其特征在于: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都设有焊接孔位。4.一种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包括轻质墙体和钢梁,其特征在于:轻质墙体和钢梁之间填充有防火涂料,防火涂料内嵌入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柔性过渡件,柔性过渡件横向排布在钢梁的下方,轻质墙体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卡接件,每个柔性过渡件的上连接部与钢梁连接,柔性过渡件的下连接部与一个卡接件的顶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接槽,轻质墙体的顶部伸入卡接槽内,卡接槽的宽度与轻质墙体的宽度一致,整个卡接件的宽度不小于柔性过渡件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的顶部与轻质墙体的顶部还填充有填充辅料。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轻质墙体与轻质墙体的之间还填充有填充辅料。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辅料为聚合物砂浆。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个柔性过渡件的上连接部与钢梁焊接固定,柔性过渡件的下连接部与卡接件的顶部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过渡件及轻质墙体的柔性限位过渡构造,柔性过渡件包括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中连接部倾斜设置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形成Z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过渡件及柔性限位过渡构造,Z型结构的柔性过渡件可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形变,以适应梁挠度变形、层间位移、悬挑楼板垂直振幅,同时可减少轻质墙体安装对防火涂料造成的大面破坏,能有效保持梁下轻质墙体稳定性,保持钢梁防火功能,节约工序和劳动力,提高建造质量,降低维护成本。降低维护成本。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枫 萧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工匠建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1
技术公布日:2021/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