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9130发布日期:2022-01-12 07:1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轨枕在加工时需要用到翻模装置,但现有的翻模装置对轨枕的晾晒效果不高,大都是采用自然晾干法,整体的晾干效率过低,降低了整体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翻模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具备可以高效晾干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翻模装置对轨枕的晾晒效果不高,大都是采用自然晾干法,整体的晾干效率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挡块,所述底座顶部的后侧设置有翻模滚轮,所述遮挡块正面的左侧横向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平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泵,所述风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烘干风管,所述烘干风管远离风泵的一侧连通有扩风罩,所述扩风罩的背面位于翻模滚轮的前侧,所述风泵的输入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远离风泵的一侧连通有进风箱,所述进风箱的右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风口,所述遮挡块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柱,所述推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与烘干风管固定连接,所述推柱的底部与遮挡块滑动连接。
5.所述进风管的正面设置有定位罩板,所述定位罩板背面的顶部与底部均与遮挡块固定连接。
6.所述遮挡块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推柱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7.所述推柱右侧的底部且位于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8.所述推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板,所述角板的顶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9.所述进风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右侧与底座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烘干风管将热风吹向翻模滚轮顶部的物料,然后连接杆带动烘干风管左右移动,达到可以高效晾干的效果,增强了整体的加工效率,增强了翻模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翻模装置对轨枕的晾晒效果不高,大都是采用自然晾干法,整体的晾干效率过低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罩板的设置,能够使进风管更加稳定,防止出现晃动的现象。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的设置,能够使推柱更加流畅的在遮挡块的顶部滑动,减少了推柱与遮挡块之间的摩擦,延长了推柱的使用寿命。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使推柱更加稳定的左右移动,同时对推柱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15.5、本实用新型通过角板的设置,能够使推柱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断裂的现象。
16.6、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板的设置,能够使进风箱更加稳定的与底座连接,防止出现掉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处放大结构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立体图。
20.图中:1、底座;2、遮挡块;3、翻模滚轮;4、平板;5、风泵;6、烘干风管;7、扩风罩;8、进风管;9、进风箱;10、进风口;11、气缸;12、推柱;13、连接杆;14、定位罩板;15、滑槽;16、弹簧;17、角板;18、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挡块2,底座1顶部的后侧设置有翻模滚轮3,遮挡块2正面的左侧横向固定连接有平板4,平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泵5,风泵5的输出端连通有烘干风管6,烘干风管6远离风泵5的一侧连通有扩风罩7,扩风罩7的背面位于翻模滚轮3的前侧,风泵5的输入端连通有进风管8,进风管8远离风泵5的一侧连通有进风箱9,进风箱9的右侧与底座1固定连接,进风箱9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风口10,遮挡块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缸11,气缸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柱12,推柱1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左侧与烘干风管6固定连接,推柱12的底部与遮挡块2滑动连接。
23.参考图1,进风管8的正面设置有定位罩板14,定位罩板14背面的顶部与底部均与遮挡块2固定连接。
24.本实施例通过定位罩板14的设置,能够使进风管8更加稳定,防止出现晃动的现象。
25.参考图1,遮挡块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推柱12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滑槽15的内部。
26.本实施例通过滑槽15的设置,能够使推柱12更加流畅的在遮挡块2的顶部滑动,减少了推柱12与遮挡块2之间的摩擦,延长了推柱12的使用寿命。
27.参考图1,推柱12右侧的底部且位于滑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6,弹簧16的右侧与滑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
28.本实施例通过弹簧16的设置,能够使推柱12更加稳定的左右移动,同时对推柱12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29.参考图2,推柱1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板17,角板17的顶部与连接杆13固定连接。
30.本实施例通过角板17的设置,能够使推柱12与连接杆1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断裂的现象。
31.参考图1,进风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8,定位板18的右侧与底座1固定连接。
32.本实施例通过定位板18的设置,能够使进风箱9更加稳定的与底座1连接,防止出现掉落的现象。
33.本实用新型风泵5的输入端通过进风管8将进风箱9内部的风吸到烘干风管6的内部,然后风泵5的输出端将风吹向扩风罩7的内部,然后扩风罩7将烘干风吹到翻模滚轮3顶部的物料上,此时启动气缸11,气缸11的输出端带动推柱12左右移动,推柱12带动连接杆13左右移动,连接杆13带动烘干风管6左右移动,致使达到可以高效晾干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挡块(2),所述底座(1)顶部的后侧设置有翻模滚轮(3),所述遮挡块(2)正面的左侧横向固定连接有平板(4),所述平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泵(5),所述风泵(5)的输出端连通有烘干风管(6),所述烘干风管(6)远离风泵(5)的一侧连通有扩风罩(7),所述扩风罩(7)的背面位于翻模滚轮(3)的前侧,所述风泵(5)的输入端连通有进风管(8),所述进风管(8)远离风泵(5)的一侧连通有进风箱(9),所述进风箱(9)的右侧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箱(9)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风口(10),所述遮挡块(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缸(11),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柱(12),所述推柱(1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左侧与烘干风管(6)固定连接,所述推柱(12)的底部与遮挡块(2)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8)的正面设置有定位罩板(14),所述定位罩板(14)背面的顶部与底部均与遮挡块(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块(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推柱(12)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滑槽(15)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柱(12)右侧的底部且位于滑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右侧与滑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柱(1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板(17),所述角板(17)的顶部与连接杆(13)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8),所述定位板(18)的右侧与底座(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轨枕翻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挡块,所述底座顶部的后侧设置有翻模滚轮,所述遮挡块正面的左侧横向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平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泵,所述风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烘干风管,所述烘干风管远离风泵的一侧连通有扩风罩,所述扩风罩的背面位于翻模滚轮的前侧,所述风泵的输入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远离风泵的一侧连通有进风箱。本实用新型达到可以高效晾干的效果,增强了整体的加工效率,增强了翻模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翻模装置对轨枕的晾晒效果不高,大都是采用自然晾干法,整体的晾干效率过低的问题。整体的晾干效率过低的问题。整体的晾干效率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林 吴江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哈桥现代中铁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