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2644发布日期:2022-05-30 22:4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落差向下输送混泥土的自拌式混泥土溜送管。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基建项目基本都需要建设多层地下车库、地下人防工程,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和高山峡谷之间架设超高的大桥都需要建设超深的桩基,城市地铁、深山中的隧道建设需要建设超高的竖井,大型水库的大面积超高坝体建设等,这些项目建设都涉及到高落差混泥土的输送问题。
3.混泥土由砂、石、水泥、水、外加剂、掺合料等组成,作为骨料的砂、石与混泥土的其他材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输送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一样,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流速差而出现离析现象。目前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埋管、真空负压溜槽、满管溜槽、my-box 缓降器等技术,或者用龙门架、塔架、缆车、塔带机将混合好的混泥土吊装下送,运用前种技术向下输送混泥土存在操作难度较大、设备费用较高、不能完全消除混泥土离析的隐患,运用后种方法吊装混泥土下送存在输送效率较低以及存在人身安全的问题。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8年6月19日公开了一份公告号为cn207512605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高落差高陡坡混凝土输送串筒装置,包括串筒和混泥土吊罐,串筒由多节短筒一串接而成,串筒一端固定连接在陡坡顶端,整体沿着陡坡自由放下,其下端正对混泥土吊罐入口,混泥土吊罐通过缆索吊连接,并采用锚杆固定,混泥土吊罐出口正对施工处。该专利是利用串筒将水泥罐车运来的混泥土从高处输送到低处的吊罐内,在吊罐内对已经离析的混泥土进行二次搅拌,然后再进行浇筑施工,这样的作业流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混泥土离析的原因在于骨料与混泥土的其他材料之间的流速差,因此,前期进入吊罐内的混泥土骨料比例会多于混泥土的其他材料,后期进入吊罐内的混泥土骨料比例会少于混泥土的其他材料,中间阶段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混泥土各种原料之间的配比失衡,这种不能达到建筑工程规定要求的混泥土原料配比即使进行二次搅拌也会导致后续工程质量到不到规定要求。另外,该专利还需要对混泥土吊罐进行缆索吊装支撑,同时需要为混泥土吊罐提供一定的空间,这些装置的设置会给整个工程带来较大的成本、提高了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拌式混泥土溜送管,用于解决高落差混泥土向下输送时出现的离析问题,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输送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设有连接件,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可旋转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周向布置的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向同一个侧面方向弯曲。由于沿转轴周向布置多个搅拌件,搅拌件向同一个侧面方向弯曲,使得转轴一侧的搅拌件下凹,另一侧的搅拌件
上凸,这样从上方下来的混泥土对下凹搅拌件的冲击力大于上凸搅拌件的冲击力,转轴两侧不平衡的冲击力可以促使转轴旋转,转轴的旋转又可以带动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多个搅拌件绕转轴旋转,旋转中的搅拌件对上方落下的混泥土可以起到搅拌作用,同时转轴、搅拌件又可以减慢混泥土下落的速度,从而可以阻止混泥土离析现象的发生。
6.为了增强搅拌件的强度,可以在多个搅拌件之间用连接杆依次两两连接,也可以在多个搅拌件之间用楔状板依次两两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搅拌件固定嵌镶在所述转盘上。这样可以增强搅拌件的连接强度。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件的数量为偶数,等距对称布置在转盘上。这样有利于转轴旋转速度的稳定,也有利于搅拌件对下落混泥土搅拌作用的稳定。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转轴分别布置在管体内壁靠近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位置处。靠近所述管体进口端的转轴上布置一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靠近所述管体出口端的转轴上布置两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
9.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混泥土在向下输送时,在高度差6米左右开始产生离析现象,发生离析现象的原因在于混泥土中的骨料与其他材料之间出现较大的速度差造成的,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溜送管在混泥土下送的管路中高度差每隔6米左右连接一个,这样在混泥土即将产生离析现象时就给予及时搅拌,并有效阻滞其过快的下落速度,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消弭混泥土的离析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管体靠近进口的位置布置一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在靠近管体出口的位置布置两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这样有利于对混泥土进行两次充分搅拌,将混泥土刚刚出现的离析现象加以消除,同时对混泥土的下落速度进行有梯度的阻滞,防止混泥土骨料和其他材料之间出现过大的速度差。
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由于在溜送管管体靠近进口的位置布置一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在靠近管体出口的位置布置两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这样有利于对混泥土进行两次充分搅拌,将混泥土刚刚出现的离析现象加以消除,同时对混泥土的下落速度进行有梯度的阻滞,防止混泥土骨料和其他材料之间出现过大的速度差,且可以减少混泥土在下落的过程中对自拌式搅拌装置的冲击载荷,延长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拌式搅拌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14.图中:1:管体,2:法兰,3:搅拌件,4:转轴,5: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实施例:一种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见图示, 它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两端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整个混泥土输送管路相配的连接法兰2,所述管体1在靠近上侧进口端位置处
的内壁上通过一对轴承连接有可旋转的上转轴4,所述上转轴4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转盘5沿外周面周向固定嵌镶有等距布置的四个搅拌件3,所述管体1在靠近下侧出口端位置处的内壁上通过一对轴承连接有可旋转的下转轴4,所述下转轴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盘5,两个转盘5分别沿外周面周向都固定嵌镶有等距布置的四个搅拌件3,每个转盘5上的搅拌件3向同一个侧面方向弯曲。上述所述的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在整个混泥土向下输送管路中每隔6米的高度差连接一个。
1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18.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设有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可旋转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周向布置的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向同一个侧面方向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搅拌件固定嵌镶在所述转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的数量为偶数,等距对称布置在转盘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转轴分别布置在管体内壁靠近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管体进口端的转轴上布置一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靠近所述管体出口端的转轴上布置两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

技术总结
一种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设有连接件,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可旋转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周向布置的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向同一个侧面方向弯曲。由于在溜送管管体靠近进口的位置布置一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在靠近管体出口的位置布置两组包括转盘、多个搅拌件共同构成的自拌式搅拌装置,这样有利于对混泥土进行两次充分搅拌,将混泥土刚刚出现的离析现象加以消除,同时对混泥土的下落速度进行有梯度的阻滞,防止混泥土骨料和其他材料之间出现过大的速度差,且可以减少混泥土在下落的过程中对自拌式搅拌装置的冲击载荷,延长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的使用寿命。延长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的使用寿命。延长自拌式混凝土溜送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钟力 胡佳佳 陈光云 张设来 徐翔 张荣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城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