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1695发布日期:2022-09-23 19:2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近些年,随着异型结构建造技术的进步,给建筑师带来的更大的想象空间,建筑风格层出不穷,建筑造型日新月异,飞碟形建筑便是其一,给人一种白天如“时空飞梭”、夜晚如“浮游都市”的感觉。这种飞碟结构往往会采用一种空间多向交织异型钢结构的造型,也由此而引出了一些问题,空间多向交织异型钢结构中心部位节点甚为复杂,交织杆件很多,且受力复杂,是整体结构至关重要的连接节点,由于相交杆件多,焊接工作量大,故焊接应力非常集中,如处理不当,还会出现很多隐蔽焊缝,连接质量和可靠度难以保证。
3.如何解决交织杆件很多,且受力复杂,是整体结构至关重要的连接节点,由于相交杆件多,焊接工作量大,故焊接应力非常集中,如处理不当,还会出现很多隐蔽焊缝,连接质量和可靠度难以保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能够将传统的空间连接节点方式得以简化,加工制作简单,能够消除了大跨度空间多向交织异型钢结构存在的空间大部分隐蔽焊缝,很好地保证了节点的连接质量和可靠度,能够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节点的受力情况。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上缘节点固定连接下缘节点,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用于插入杆件;使得节点加工制作简单并解决大部分隐藏焊缝,提高了质量和稳定性。
7.进一步,上缘节点设有第一上环板、第二上环板和上部轴侧圆管,第二上环板插入上部轴侧圆管,第一上环板设于上部轴侧圆管顶部,第一上环板与第二上环板之间间隔与杆件高度一致,第一上环板和第二上环板焊接固定在上部轴侧圆管上。
8.进一步,下缘节点设有第一下环板、第二下环板、加强板和下部轴侧圆管,第二下环板插入下部轴侧圆管,第一下环板设于下部轴侧圆管底面,第一下环板与第二下环板之间间隔与杆件高度一致,第一下环板和第二下环板焊接固定在下部轴侧圆管上。
9.进一步,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焊接固定连接连接卡板。
10.进一步,杆件一侧沿上缘节点中上部轴侧圆管插入对齐后焊接固定。
11.进一步,杆件一侧沿下缘节点中的下部轴侧圆管插入对齐后焊接固定。
12.进一步,杆件沿着下部轴侧圆管之间倾斜设计,与下缘节点方向相同。
13.进一步,杆件与上缘节点插入的杆件相交处,焊接固定。
14.进一步,加强板安装与第一下环板和第二下环板之间,来控制下缘节点的受力节点,增加下缘节点的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对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的具体设计:包括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上缘节点固定连接下缘节点,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用于插入杆件;使得节点加工制作简单并解决大部分隐藏焊缝,提高了质量和稳定性。
17.2、本实用新型对上缘节点的具体设计:上缘节点设有第一上环板、第二上环板和上部轴侧圆管,第二上环板插入上部轴侧圆管,第一上环板设于上部轴侧圆管顶部,第一上环板与第二上环板之间间隔与杆件高度一致,第一上环板和第二上环板焊接固定在上部轴侧圆管上,单独设计上缘节点不宜造成焊接点不完全,便于能够连接上部复杂的空间交织杆件。
18.3、本实用新型对下缘节点的具体设计:下缘节点设有第一下环板、第二下环板、加强板和下部轴侧圆管,第二下环板插入下部轴侧圆管,第一下环板设于下部轴侧圆管底面,第一下环板与第二下环板之间间隔与杆件高度一致,第一下环板和第二下环板焊接固定在下部轴侧圆管上,单独设计下缘节点不宜造成焊接点不完全,便于能够连接下部复杂的空间交织杆件。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效果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缘节点与杆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缘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缘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缘节点与杆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节点;2-上部轴侧圆管;3-第一上环板;4-第二上环板;5-下部轴侧圆管;6-杆件;7-第二下环板;8-第一下环板;9-加强板;10-下缘节点;11-上缘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节点1由二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上缘节点11部分,由第一上环板3、第二上环板4和上部轴侧圆管2组成,能够连接上部复杂的空间交织杆件;第二部分为下缘节点10部分,有下部轴侧圆管5、第一下环板8、第二下环板7和加强板9组成,能够连接下部复杂的空间交织杆件。
28.本实用新型上缘节点11,第二上环板4固定连接在上部轴侧圆管2上,焊接固定;第一上环板3固定在上部轴侧圆管2上,焊接固定;第一上环板3与第二上环板4之间焊接固定杆件6,第一上环板3与第二上环板4之间设有六个杆件6,能够连接上部复杂的空间交织杆件。
29.本实用新型第一部分上缘节点11和第二部分下缘节点1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块。
30.本实用新型下缘节点10设有第一下环板8焊接固定在下部轴侧圆管5底面,第二下环板7焊接固定在第一下环板8上方,第一下环板8和第二下环板7之间间隔与杆件6一致,在
第一下环板8和第二下环板7之间还设有加强板9,加强板9垂直设计,两块加强板9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大小刚好插入杆件6,两块加强板9之间设一个杆件6,使得能够连接下部复杂的空间交织杆件,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31.本实用新型杆件6在下缘节点10上方倾斜插入杆件6并焊接固定,其定位于下缘节点10中杆件6上翼缘等同。
3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能够将传统的空间连接节点方式得以简化,能够解决了空间多向交织异型钢结构中心部位节点处交织杆件多,焊接工作量大的问题;加工制作简单,能够消除了大跨度空间多向交织异型钢结构存在的空间大部分隐蔽焊缝,很好地保证了节点的连接质量和可靠度;能够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节点的受力情况,增加加强板9来控制节点受力,保证了复杂的空间多向交织异型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所述上缘节点固定连接所述下缘节点,所述上缘节点和所述下缘节点用于插入杆件;所述上缘节点设有第一上环板、第二上环板和上部轴侧圆管,所述第二上环板插入所述上部轴侧圆管,所述第一上环板设于所述上部轴侧圆管顶部,所述第一上环板与所述第二上环板之间间隔与所述杆件高度一致,所述第一上环板和所述第二上环板焊接固定在所述上部轴侧圆管上;所述下缘节点设有第一下环板、第二下环板、加强板和下部轴侧圆管,所述第二下环板插入所述下部轴侧圆管,所述第一下环板设于所述下部轴侧圆管底面,所述第一下环板与所述第二下环板之间间隔与所述杆件高度一致,所述第一下环板和第二下环板焊接固定在所述下部轴侧圆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缘节点和所述下缘节点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一侧沿所述上缘节点中所述上部轴侧圆管插入对齐后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一侧沿所述下缘节点中的所述下部轴侧圆管插入对齐后焊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沿着所述下部轴侧圆管之间倾斜设计,与所述下缘节点方向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与所述上缘节点插入的所述杆件相交处,焊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安装与所述第一下环板和所述第二下环板之间,来控制所述下缘节点的受力节点,增加所述下缘节点的稳定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空间多向交织杆件连接节点,包括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上缘节点固定连接下缘节点,上缘节点和下缘节点用于插入杆件;使得节点加工制作简单并解决大部分隐藏焊缝,提高了质量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加强板安装与第一下环板和第二下环板之间,来控制下缘节点的受力节点,增加下缘节点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英 杨叶峰 孙忠伟 陆璇 郭磊 丁嘉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南绿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4
技术公布日:2022/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