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9997发布日期:2023-06-15 01:4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1、砌体墙指的是用块体和砂浆通过一定的砌筑方法砌筑而成的墙体,其中块体一般包括:实心砖、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毛料石、毛石等。

2、砌体墙在施工的过程中,砌体墙的顶部与主体结构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的缝隙,目前现有的对砌体墙的顶部与主体结构缝隙的处理方式大多是直接在缝隙中填充混凝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弥补缝隙,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缝隙处填充的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

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以下步骤:

3、s1、混凝土制备,水泥选用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制备;

4、s2、限位组件制作;

5、s3、缝隙清理,采用气枪对缝隙内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对缝隙的内部进行湿润;

6、s4、在缝隙中安装限位组件,能够使缝隙的中间部位形成混凝土灌浆腔;

7、s5、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浆腔的内部灌注混凝土浆液;

8、s6、抹平混凝土,将缝隙中限位组件的外围填充混凝土并抹平。

9、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限位组件包括与缝隙大小相适配的两个z字型连接板,以及贯穿固设在一个z字型连接板表面的若干个加强筋,另一个z字型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供加强筋滑动的通孔。

10、优选地,所述z字型连接板贴合于砌体墙的顶部,且z字型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砌体墙的顶部外表面,砌体墙的顶部表面涂抹有第一防水发泡胶,z字型连接板的顶端外表面与涂抹有用于对z字型连接板与结构主体顶部进行密封的第二防水发泡胶。

11、优选地,一个所述z字型连接板的底端和顶端外表面分别嵌设有灌浆管和溢出管,且通孔的外表面涂抹有用于对加强筋与通孔进行密封的第三防水发泡胶。

12、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比缝隙的宽度稍短,加强筋贯穿混凝土灌浆腔后的两端延伸至两个z字型连接板侧面的长度相同。

13、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在混凝土灌浆腔内注入混凝土浆液时,通过灌浆管向内灌入,待混凝土浆液从溢出管内溢出时,停止灌浆,并将灌浆管和溢出管进行封堵,且混凝土灌浆腔内的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形成第一混凝土块。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在讲混凝土抹平并凝固后,形成第二混凝土块。

15、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在砌体墙正面的正面挡板,且正面挡板安装后通过防水发泡胶与两个z字型连接板的正面密封连接。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在将限位组件安装在缝隙中后,能够在缝隙中形成密闭的灌浆空间,同时通过若干个加强筋的设置,在对灌浆空间内进行灌注混凝土浆料后,混凝土浆料凝固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灌浆空间内混凝土的稳定性以及强度,进而有效的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缝隙中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同时第一防水发泡胶、第二防水发泡胶和第三防水发泡胶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限位组件的防水性能,避免水分进入灌浆空间的内部,而且膨胀螺栓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限位组件的稳定性。

18、2、该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加强筋的两端外沿的区域在填充混凝土后,也能够明显的提高限位组件外围混凝土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填充后缝隙中混凝土的强度,进一步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缝隙中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限位组件包括与缝隙大小相适配的两个z字型连接板(1),以及贯穿固设在一个z字型连接板(1)表面的若干个加强筋(2),另一个z字型连接板(1)的侧面开设有供加强筋(2)滑动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z字型连接板(1)贴合于砌体墙(3)的顶部,且z字型连接板(1)通过膨胀螺栓(12)固定安装在砌体墙(3)的顶部外表面,砌体墙(3)的顶部表面涂抹有第一防水发泡胶(4),z字型连接板(1)的顶端外表面与涂抹有用于对z字型连接板(1)与结构主体(5)顶部进行密封的第二防水发泡胶(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z字型连接板(1)的底端和顶端外表面分别嵌设有灌浆管(7)和溢出管(8),且通孔的外表面涂抹有用于对加强筋(2)与通孔进行密封的第三防水发泡胶(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的长度比缝隙的宽度稍短,加强筋(2)贯穿混凝土灌浆腔后的两端延伸至两个z字型连接板(1)侧面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混凝土灌浆腔内注入混凝土浆液时,通过灌浆管(7)向内灌入,待混凝土浆液从溢出管(8)内溢出时,停止灌浆,并将灌浆管(7)和溢出管(8)进行封堵,且混凝土灌浆腔内的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形成第一混凝土块(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在讲混凝土抹平并凝固后,形成第二混凝土块(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通过膨胀螺栓(12)安装在砌体墙(3)正面的正面挡板,且正面挡板安装后通过防水发泡胶与两个z字型连接板(1)的正面密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以下步骤:S1、混凝土制备;S2、限位组件制作;S3、缝隙清理;S4、在缝隙中安装限位组件;S5、灌注混凝土;S6、抹平混凝土。该用于砌体墙顶部缝隙填充的施工工艺,在将限位组件安装在缝隙中后,能够在缝隙中形成密闭的灌浆空间,同时通过若干个加强筋的设置,在对灌浆空间内进行灌注混凝土浆料后,混凝土浆料凝固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灌浆空间内混凝土的稳定性以及强度,进而有效的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缝隙中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同时第一防水发泡胶、第二防水发泡胶和第三防水发泡胶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限位组件的防水性能,避免水分进入灌浆空间的内部。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广,冯立雷,崔琪,何朝锋,毕中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