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

文档序号:34028155发布日期:2023-05-05 10:0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

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构件相关的,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1、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钢管混凝土研究最多的是圆钢管,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方钢管或异型钢管,除了在一些特殊结构当中有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之外,混凝土一般为素混凝土,目前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灌充施工方法主要分为顶升法和高抛自密实法以及人工振捣法;

2、顶升法是利用泵送的压力将混凝土由底到顶注入钢管,由混凝土自重及泵送压力使混凝土达到密实的状态,此种灌充办法几乎不存在任何的空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在钢管柱中的流动性较佳,但是对于大直径及浇注高度较大的钢管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高度很大,混凝土的自重也很大,对输送泵的压力要求很高;而且浇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中断后将无法继续顶升,且一旦发生输送管路爆管的现象,刚刚灌入钢管柱内的混凝土就会在巨大的压力产生回流的现象,从而给施工现场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3、高抛自密实法是通过一定的抛落高度,充分利用混凝土坠落时的动能及混凝土自身的优异性能达到振实的效果。利用混凝土从高位落下时产生的动能达到振实混凝土的目的,可免去了繁重的振捣工作,但此种方法砼密实度较难控制,局部空鼓现象也非常的明显;

4、人工振捣法其实是高抛自密实法配合振捣器械对混凝土实施振捣,以达到提高钢管柱内混凝土流动性从而达到密实的效果,但是此种办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局部的空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钢管柱内混凝土只是会在振捣器械附近具有较佳的流动性。

5、一旦发生局部空鼓,维修起来非常的麻烦,如果超声脉冲检测发现有不密实部位,就得将钢管钻孔压浆补强,然后再将钻孔补焊封固。所以无论从质量检测还是完善施工质量都是较为费工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2、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钢管柱1,该钢管柱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2,所述钢管柱1的内部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芯柱3,该芯柱3的下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与其同心的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端面处环形阵列有数根支撑轴杆5,该支撑轴杆5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面处,所述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顶面处,所述芯柱3上套设有一个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环7,该定位环7底部的边沿处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挡圈8,所述挡圈8的边沿处可以贴合钢管柱1的内壁处滑移;

3、所述芯柱3的上端向外轴向延伸出钢管柱1,所述芯柱3的上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第二法兰盘9,该第二法兰盘9可以与上一级的芯柱3对接或者与连通装置对接;

4、所述的连通装置包含一个输送管道10,该输送管道10的底部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可以与第二法兰盘9对接的第三法兰盘11,所述输送管道10的顶部封固有一个盖板12,该盖板12安装有与输送管道10内部相通的泵管13。

5、所述的挡圈8上安装有吊环14。

6、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一个腔体的来进行高抛自密实法浇筑再与顶升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钢管混凝体柱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同时又杜绝了因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中断后将无法继续顶升的现象,且对输送泵的要求也不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钢管柱(1),该钢管柱(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2),所述钢管柱(1)的内部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芯柱(3),该芯柱(3)的下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与其同心的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端面处环形阵列有数根支撑轴杆(5),该支撑轴杆(5)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面处,所述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顶面处,所述芯柱(3)上套设有一个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环(7),该定位环(7)底部的边沿处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挡圈(8),所述挡圈(8)的边沿处可以贴合钢管柱(1)的内壁处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圈8上安装有吊环1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它包含钢管柱(1),该钢管柱(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2),所述钢管柱(1)的内部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芯柱(3),该芯柱(3)的下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与其同心的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端面处环形阵列有数根支撑轴杆(5),该支撑轴杆(5)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面处,所述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顶面处。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一个腔体的来进行高抛自密实法浇筑再与顶升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钢管混凝体柱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同时又杜绝了因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中断后将无法继续顶升的现象,且对输送泵的要求也不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白城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