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1286发布日期:2022-08-05 20:2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2.近些年,很多楼房建筑逐渐老化期,这些旧楼中,部分旧楼不便于拆除重建,此时,旧楼改造工程的项目营运而生。而楼房中承重柱支撑层与层之间的楼板,对于支撑柱的补强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3.现有技术中,对于支撑柱的补强方案多通过在原有支撑柱周侧浇筑混凝土,形成补强层,增加原有支撑柱的半径,增加支撑柱的承重强度。
4.然而,采用这种补强方法对支撑柱进行补偿后,支撑柱与楼板间的连接强度不能得到一定的补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现提供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包括补强框,所述补强框的侧面均开设有定位孔,且补强框上还设置有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设置于补强框侧面的多个补偿单元,补偿单元包括固定板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补强框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单个所述补偿单元中支撑件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并列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螺纹套筒以及安装于螺纹套筒两端的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其中一个螺纹杆与补强框侧面铰接,另一个螺纹杆与固定板底面铰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补强框包括与补偿单元相同数量的板体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板体的连接件,所述板体的两个端面均开设有倒角,且板体端面上开设有插槽,板体的侧面对应插槽位置等间距开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侧孔,所述连接件呈“l”型结构,连接件与插槽插接配合,且连接件上等间距开设有与侧孔相同数量的螺纹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板体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插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补强框和补偿单元,当需要对支撑柱进行补强时,将补强框套设于支撑柱外,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将补强框固定在支撑柱上,可在固定框与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内灌注混凝土,并将固定板固定在楼板的底面,此时,该补强结构不仅对支撑柱进行补强,而且可对支撑柱与楼板间的连接强度进行补强,进一步提高了该补强结构的
补偿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的仰视图;
16.图中:1-补强框、2-定位孔、3-固定板、4-支撑件、5-安装孔、6-螺纹套筒、7-螺纹杆、8-板体、9-连接件、10-倒角、11-插槽、12-侧孔、1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8.实施例1
19.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包括补强框1,所述补强框1的侧面均开设有定位孔2,且补强框1上还设置有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设置于补强框1侧面的多个补偿单元,补偿单元包括固定板3和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一端与补强框1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3连接,所述固定板3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5,通过设置补强框1和补偿单元,当需要对支撑柱进行补强时,将补强框1套设于支撑柱外,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2将补强框1固定在支撑柱上,可在固定框与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内灌注混凝土,并将固定板3固定在楼板的底面,此时,该补强结构不仅对支撑柱进行补强,而且可对支撑柱与楼板间的连接强度进行补强,进一步提高了该补强结构的补偿效果。
20.其中,单个所述补偿单元中支撑件4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4并列设置。
21.优选的,所述支撑件4包括螺纹套筒6以及安装于螺纹套筒6两端的螺纹杆7,两个所述螺纹杆7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其中一个螺纹杆7与补强框1侧面铰接,另一个螺纹杆7与固定板3底面铰接,螺纹套筒6和螺纹杆7的设置,通过转动螺纹套筒6,可调节支撑件4的长度,使得支撑件4能对固定板3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该补强结构的适用性。
22.实施例2
2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体为:
24.所述补强框1包括与补偿单元相同数量的板体8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板体8的连接件9,所述板体8的两个端面均开设有倒角10,且板体8端面上开设有插槽11,板体8的侧面对应插槽11位置等间距开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侧孔12,所述连接件9呈“l”型结构,连接件9与插槽11插接配合,且连接件9上等间距开设有与侧孔12相同数量的螺纹孔13,通过设置板体8和连接件9,当需要对补强框1进行组装时,通过将两个板体8的倒角10组合,然后将连接件9插入插槽11内,最后通过螺栓穿过板体8侧面的通孔以及连接件9上的螺纹孔13,使得连接件9固定在插槽11内,以此实现两个板体8的组装,重复操作另外的板体8,即可实现对补强框1的组装,进一步提高了该补强结构的实用性。
25.进一步的,所述板体8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插槽11,通过在板体8上下两端开设插槽11,并在上下两个插槽11内同时插设连接件9,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个板体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2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强框(1),所述补强框(1)的侧面均开设有定位孔(2),且补强框(1)上还设置有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设置于补强框(1)侧面的多个补偿单元,补偿单元包括固定板(3)和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一端与补强框(1)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3)连接,所述固定板(3)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补偿单元中支撑件(4)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4)并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螺纹套筒(6)以及安装于螺纹套筒(6)两端的螺纹杆(7),两个所述螺纹杆(7)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其中一个螺纹杆(7)与补强框(1)侧面铰接,另一个螺纹杆(7)与固定板(3)底面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框(1)包括与补偿单元相同数量的板体(8)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板体(8)的连接件(9),所述板体(8)的两个端面均开设有倒角(10),且板体(8)端面上开设有插槽(11),板体(8)的侧面对应插槽(11)位置等间距开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侧孔(12),所述连接件(9)呈“l”型结构,连接件(9)与插槽(11)插接配合,且连接件(9)上等间距开设有与侧孔(12)相同数量的螺纹孔(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8)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插槽(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改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改造用钢筋植筋补强结构,包括补强框,所述补强框的侧面开设有定位孔,且补强框上还设置有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包括多个补偿单元,补偿单元包括固定板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补强框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设置补强框和补偿单元,当需要对支撑柱进行补强时,将补强框套设于支撑柱外,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将补强框固定在支撑柱上,可在固定框与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内灌注混凝土,并将固定板固定在楼板的底面,此时,该补强结构不仅对支撑柱进行补强,而且可对支撑柱与楼板间的连接强度进行补强,进一步提高了该补强结构的补偿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袁祝林 王浩 颜子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视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