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1645发布日期:2022-11-02 22:18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抱头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


背景技术:

2.在古建大木构架中,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相交的节点很多,最常见的有柱与梁、柱与枋、山柱与排山梁架、抱头梁、挑尖梁、穿插枋及单、双步梁与金柱相交部位等。
3.现有古建筑大木构架梁枋榫卯修缮是采用铁扒钉或角钢进行加固,这种方式不可逆,不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包括横梁和安装槽,所述横梁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其中一个安装孔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柱,另外一个安装孔的表面卡接有第二连接柱,安装槽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配合安装,第一连接柱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表面开设有竖槽,竖槽的表面滑动安装有l型块,l型块与第二连接柱配合安装。
7.优选的,其中一个安装孔的表面卡接有第一透榫,第一透榫与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给予第一连接柱与横梁配合初始的安装定位。
8.优选的,另外一个安装孔的表面位于第一透榫的下方卡接有第二透榫,第二透榫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给予第二连接柱与横梁配合初始的安装定位。
9.优选的,第一透榫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第二透榫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孔和定位槽的表面卡接有定位块,保证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与横梁配合安装稳定。
10.优选的,定位块呈现六棱柱型,能够增大定位块与定位孔和定位槽表面的接触面积。
11.优选的,第二连接柱的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与l型块配合安装,l型块同时与条形槽与竖槽配合对第二连接柱进行安装限位。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柱表面的第一透榫与安装孔进行卡接,进行第一连接柱的初始安装定位,将l型块与第二连接柱表面的条形槽配合,第二连接柱插入矩形槽,l型块与连接槽配合,在第二连接柱插入矩形槽内部的过程中,l型块与连接槽产生相对滑动,直至第二透榫与安装孔完全配合,l型块移动至连接槽的一端,由于重力作用,l型块滑落,其与条形槽表面接触,也与竖槽配合,对第二连接柱进行安装限位,再将定位块插入定位孔和定位槽内,保证横梁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配合安装稳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孔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槽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槽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槽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块与条形槽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块与条形槽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块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横梁;2、安装槽;3、安装孔;4、第一连接柱;5、第二连接柱;6、矩形槽;7、连接槽;8、竖槽;9、l型块;10、第一透榫;11、第二透榫;12、定位孔;13、定位槽;14、条形槽;15、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1
26.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9,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包括横梁1和安装槽2,横梁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3,其中一个安装孔3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柱4,另外一个安装孔3的表面卡接有第二连接柱5,安装槽2与第一连接柱4和第二连接柱5均配合安装,第一连接柱4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6,矩形槽6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7,连接槽7的表面开设有竖槽8,竖槽8的表面滑动安装有l型块9,l型块9与第二连接柱5配合安装。
27.其中一个安装孔3的表面卡接有第一透榫10,第一透榫10与第一连接柱4固定连接,给予第一连接柱4与横梁1配合初始的安装定位。
28.另外一个安装孔3的表面位于第一透榫10的下方卡接有第二透榫11,第二透榫11与第二连接柱5固定连接,给予第二连接柱5与横梁1配合初始的安装定位。
29.第二连接柱5的表面开设有条形槽14,条形槽14与l型块9配合安装,l型块9同时与条形槽14与竖槽8配合对第二连接柱5进行安装限位。
30.实施例2
31.第一透榫10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12,第二透榫11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13,定位孔12和定位槽13的表面卡接有定位块15,保证第一连接柱4和第二连接柱5与横梁1配合安装稳定,定位块15呈现六棱柱型,能够增大定位块15与定位孔12和定位槽13表面的接触面积。
32.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连接柱4表面的第一透榫10与安装孔3进行卡接,进行第一连接柱4的初始安装定位,将l型块9与第二连接柱5表面的条形槽14配合,第二连接柱5插入矩形槽6,l型块9与连接槽7配合,在第二连接柱5插入矩形槽6内部的过程中,l型块9与连接槽7产生相对滑动,直至第二透榫11与安装孔3完全配合,l型块9移动至连接槽7的一端,由于重力作用,l型块9滑落,其与条形槽14表面接触,也与竖槽8配合,对第二连接柱5进行安装限位,在进行拆卸时,将定位块15定位槽13和定位孔12分离,l型块9与竖槽8和连接槽7分
离即可完成拆卸。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包括横梁(1)和安装槽(2),所述横梁(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的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3),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3)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柱(4),另外一个所述安装孔(3)的表面卡接有第二连接柱(5),所述安装槽(2)与第一连接柱(4)和第二连接柱(5)均配合安装,所述第一连接柱(4)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6),所述矩形槽(6)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7),所述连接槽(7)的表面开设有竖槽(8),所述竖槽(8)的表面滑动安装有l型块(9),所述l型块(9)与第二连接柱(5)配合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3)的表面卡接有第一透榫(10),所述第一透榫(10)与第一连接柱(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其特征在于,另外一个所述安装孔(3)的表面位于第一透榫(10)的下方卡接有第二透榫(11),所述第二透榫(11)与第二连接柱(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榫(10)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第二透榫(11)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孔(12)和定位槽(13)的表面卡接有定位块(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15)呈现六棱柱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柱(5)的表面开设有条形槽(14),所述条形槽(14)与l型块(9)配合安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古建抱头梁构造,包括横梁和安装槽,所述横梁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其中一个安装孔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柱,另外一个安装孔的表面卡接有第二连接柱,安装槽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配合安装,第一连接柱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表面开设有竖槽,竖槽的表面滑动安装有L型块,L型块与第二连接柱配合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定位块插入定位孔和定位槽内,L型块同时与条形槽与竖槽配合,保证整体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整体的安装和拆卸。同时便于整体的安装和拆卸。同时便于整体的安装和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徐希 王进 王勇兵 张仁斌 邵伟 陈抗生 程保芹 成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