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7486发布日期:2022-09-24 01:0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预制墙板是装配式建筑中的一种预制构件,预制墙板成品质量可靠,施工方便、效率高,目前预制墙板接缝处的防水措施主要为柔性防水,具体做法为在接缝处填充防水密封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丁基橡胶,一般在5年内短期效果好,但在在长期使用中,墙外侧的雨水容易沿着衔接缝的位置进入墙内侧,并且衔接缝处积水后使密封材料逐渐氧化失去防水功能。因此,需研发一种能够及时疏散雨水防止雨水进入墙板内的预制墙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墙外侧的雨水容易沿着衔接缝的位置进入墙内侧,使衔接缝处积水后使密封材料逐渐氧化失去防水功能的问题,该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能够及时疏散雨水,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墙板内。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的衔接面呈阶梯状,并且衔接面由墙外侧向墙内侧逐渐升高;在下墙板的衔接面上设置有导向块,在上墙板的衔接面上设置有与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两侧设置有倒齿,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卡装倒齿的齿槽。
6.进一步的,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的衔接面包括承力部和导流部,其中,承力部水平设置,导流部倾斜设置,并且承力部与导流部间隔设置。
7.进一步的,导向块、导向槽竖直设置于承力部。
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的倾斜度在50
°‑
80
°
之间。
9.进一步的,在所述导向块上沿纵向开设有“v型”的缓冲间隙。
10.进一步的,在导向槽的槽底设置有密封垫片。
11.进一步的,所述上墙板和下墙板的衔接面处填充有憎水性无机凝胶层。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将上墙板与下墙板之间衔接的位置设计成阶梯状,并且衔接面由墙外侧向墙内侧逐渐升高,即使有雨水从墙板外侧往内侧渗,在高度差的存在下,也能够及时从反方向被疏散出来,从而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墙板内。
14.2、在上、下墙板的衔接位置,承力部和导流部间隔设置,一方面倾斜设置的导流部能够及时将进入衔接部的水疏散出来,另一方面承力部还能够承受上墙板的重力,保证整个墙板的稳定性。
15.3、采用导向块与导向槽相互插接的结构,能够在墙板拼装时,实现快速对接,同时增加墙板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上墙板,2-下墙板,31-承力部,32-导流部,4-导向块,5-导向槽,6-倒齿,7-齿槽,8-缓冲间隙,9-密封垫片,10-憎水性无机凝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2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墙板1和下墙板2,在上墙板1和下墙板2的衔接面处填充有憎水性无机凝胶层10。其中,上墙板与下墙板的衔接面呈阶梯状,并且衔接面由墙外侧向墙内侧逐渐升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即使有雨水从墙板外侧往内侧渗,在高度差的存在下,也能够及时从反方向被疏散出来,从而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墙板内。具体的,上墙板1与下墙板2的衔接面包括承力部31和导流部32,其中,承力部31水平设置,导流部32倾斜设置,并且承力部31与导流部32间隔设置。一方面倾斜设置的导流部32能够及时将进入衔接部的水疏散出来,另一方面承力部31还能够承受上墙板1的重力,保证整个墙板的稳定性。其中,导流部32的倾斜度在50
°‑
80
°
之间,以保证及时将进入衔接部的水疏散出来。
22.另外,在下墙板2的衔接面上设置有导向块4,在上墙板1的衔接面上设置有与导向块4相匹配的导向槽5,导向块4、导向槽5竖直设置于承力部31。其中,在导向块4的两侧设置有倒齿6,在导向槽5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卡装倒齿的齿槽7。装配墙板时,将导向块4卡入导向槽5中,即可将上墙板1与下墙板2完成装配。
23.其中为了实现导向块4顺利沿导向槽5纵向移动,在导向块4上沿纵向开设有“v型”的缓冲间隙8。在导向块4逐渐进入到导向槽5的过程中,由于“v型”的缓冲间隙8的存在,能够允许导向块4的总宽度具有一定的缓冲宽度,以保证导向块4顺利进入导向槽5中,并且最终使倒齿6被卡入齿槽7中。
24.为了保证本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在导向槽5的槽底设置有密封垫片9,从而进一步阻止水汽进入墙板内侧。
25.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的衔接面呈阶梯状,并且衔接面由墙外侧向墙内侧逐渐升高;在下墙板的衔接面上设置有导向块,在上墙板的衔接面上设置有与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两侧设置有倒齿,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卡装倒齿的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的衔接面包括承力部和导流部,其中,承力部水平设置,导流部倾斜设置,并且承力部与导流部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导向槽竖直设置于承力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的倾斜度在50
°‑
80
°
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块上沿纵向开设有“v型”的缓冲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导向槽的槽底设置有密封垫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板和下墙板的衔接面处填充有憎水性无机凝胶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的衔接面呈阶梯状,并且衔接面由墙外侧向墙内侧逐渐升高;在下墙板的衔接面上设置有导向块,在上墙板的衔接面上设置有与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两侧设置有倒齿,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内壁处设置有用于卡装倒齿的齿槽。该预制墙板衔接处防水结构能够及时疏散雨水,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墙板内。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墙板内。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墙板内。


技术研发人员:韩敬章 顾生龙 张翼飞 张志强 谢喜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建工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8
技术公布日:2022/9/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