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0206发布日期:2022-12-10 05:1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


背景技术:

2.超高层公寓为了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尽可能保证室内装修效果,框架柱通常采用长矩形,且边梁需与框架柱外边平齐,导致梁柱中心线偏心较大。在水平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偏心梁柱节点在受到弯矩、剪力、轴力作用的同时还受到框架梁产生的附加扭矩和附加弯矩作用。节点核芯区应力状态非常复杂,梁柱偏心导致节点核芯区产生附加扭矩和附加弯矩,造成节点核芯区有效宽度减小,节点受剪承载能力降低,偏心节点核芯区破坏现象在国内外多次大地震中均有发生。
3.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梁端水平加腋的方式来增大梁端梁宽,扩大节点受剪范围,增加节点有效宽度,提高偏心节点核芯区的强度、延性和能量耗散能力。但对于超高层公寓项目,梁端水平加腋常不被建筑和业主接受,结构设计时也常忽略这种大偏心对梁柱节点的影响,对结构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梁柱偏心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补强构造可有效改善节点区受力状况,提高偏心节点的安全度,其构造简单,方便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可有效改善节点区受力状况,解决梁柱节点因偏心导致节点核心区截面有效宽度减小,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偏心梁柱节点、楼板和补强暗梁,在偏心梁柱节点的框架柱偏心另一侧的楼板中设置与框架梁平行的暗梁来平衡由梁柱偏心引起的附加扭矩和附加弯矩,从而减小梁柱偏心距,增加节点核芯区截面有效宽度,提高节点受剪承载力。
6.进一步地,所述的暗梁边与框架柱偏心另一侧的柱边平齐,暗梁宽度取框架柱柱高的1/4且不小于400mm。
7.进一步地,所述的暗梁内设置暗梁纵筋和箍筋,暗梁纵筋面积通过计算确定,箍筋按规范中梁的构造要求确定,且箍筋直径不小于8mm,肢距不大于250mm,间距不大于200mm。
8.进一步地,所述的暗梁纵筋在柱内需贯通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的楼板厚度(暗梁高度)不小于120mm。
附图说明
10.图1为补强构造的平面示意图;
11.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12.图中标记:1、框架柱,2、框架梁,3、补强暗梁,4、楼板,5、暗梁纵筋,6、暗梁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14.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筋混凝土偏心梁柱节点、楼板和补强暗梁,在偏心梁柱节点的框架柱偏心另一侧的楼板中设置与框架梁平行的暗梁。该补强构造通过在框架柱1偏心另一侧的楼板中增设与框架梁2平行的暗梁3来平衡由梁柱偏心引起的附加扭矩和附加弯矩,从而减小梁柱偏心距,增加节点核芯区截面有效宽度,提高节点受剪承载力。
15.暗梁3位于框架柱1的偏心另一侧,暗梁3的外边与框架柱1偏心另一侧的柱边平齐,暗梁3平行于框架梁2。暗梁3的宽度取框架柱1的1/4柱高且不小于400mm。
16.暗梁3内设置暗梁纵筋5和箍筋6,暗梁纵筋5面积通过计算确定,箍筋6按规范中梁的构造要求确定,且箍筋6直径不小于8mm,肢距不大于250mm,间距不大于200mm。
17.暗梁3的纵筋5在框架柱1内需贯通设置。
18.楼板4的厚度(暗梁3的高度)不小于120mm。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偏心梁柱节点、楼板和补强暗梁,其特征在于:在钢筋混凝土偏心梁柱节点的框架柱偏心另一侧的楼板中设置与框架梁平行的暗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边与框架柱偏心另一侧的柱边平齐,暗梁宽度取框架柱柱高的1/4且不小于4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内设置暗梁纵筋和箍筋,暗梁纵筋面积通过计算确定,箍筋按规范中梁的构造要求确定,且箍筋直径不小于8mm,肢距不大于250mm,间距不大于2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梁纵筋在柱内需贯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梁高度不小于12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减小偏心梁柱节点受力的补强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偏心梁柱节点、楼板和补强暗梁,在偏心梁柱节点的框架柱偏心另一侧的楼板中设置与框架梁平行的暗梁。梁柱偏心导致节点核芯区产生附加扭矩和附加弯矩,造成节点核芯区截面有效宽度减小,节点受剪承载能力降低,节点受剪承载力常常不满足规范要求。本实用新型从偏心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出发,通过在柱偏心另一侧的楼板中增设与框架梁平行的暗梁来平衡由梁柱偏心引起的附加扭矩和附加弯矩,从而减小梁柱偏心距,增加节点核芯区截面有效宽度,提高节点受剪承载力。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补强构造可有效改善节点区受力状况,提高偏心节点的安全度,其构造简单,方便施工。方便施工。方便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刘钝 邢沛霖 张艳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5
技术公布日:2022/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