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8181发布日期:2022-12-24 04:2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领域,具体为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临时施工平台,其使用安全性和搭建速度对工程施工影响巨大。现有脚手架多为固定桁架式脚手架,以一定高度为模数,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物高度调整脚手架层数。
3.但水利工程现场地面大多不平整,比如大坝溢洪道结构,其底板是具有一定坡度的斜坡面,在溢洪道底板等斜坡面上搭设脚手架时,一般脚手架难以放置平稳,施工人员一般通过增加垫片的方式找平,该方法稳定性较差,难以有效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斜坡面的脚手架平衡支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调节杆,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底座的凸起,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球形座,所述调节杆竖直设置,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铰接在球形座内,所述调节杆另一端用于与脚手架支撑腿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球形座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球形壳体,所述中空球形壳体将所述球头包裹在内。
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用于与脚手架支撑腿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用于调节脚手架支撑腿高度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尾部抵靠在调节杆上,所述固定螺栓用于将固定环固定在调节杆上。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上还设置有与调节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板状,所述凸起均匀布置在底座下表面。
11.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锥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和调节杆采用球铰形式连接,对于斜坡面等复杂的地面情况,底座可自动适应地形变化,确保底座与地面大面积接触,且底座下表面的锥形凸起可扎入地面,具有更好的抓地力,极大的改善了底座受力状态和抗滑稳定性,实现了脚手架在斜坡面的找平;
14.2、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支座结构简单,仅采用螺杆加套管就解决了脚手架找平问题,减少了支座结构零部件,大大降低了脚手架平衡支座结构损坏概率和损坏后修复难度。
15.3、使用过程中仅通过旋转螺栓和固定环即可调节脚手架高度,大大降低了平衡支座结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17.附图标记:1脚手架支撑腿,1-1第一凹槽式螺纹;2调节杆,2-1凸起螺纹,2-2球头;3底座,3-1球形座,3-2凸起;4固定环,4-1第二凹槽式螺纹,4-2固定孔;5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如图1所示,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3和设置在底座3上的调节杆2,所述底座3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底座3的凸起3-2,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球形座3-1,所述调节杆2竖直设置,所述调节杆2一端设置有球头2-2,所述球头2-2铰接在球形座3-1内,所述调节杆2另一端用于与脚手架支撑腿1固定。所述调节杆2既可设置在平地上也可以设置在斜坡上,均可通过球头2-2在球形座3-1内转动使得调节杆2变为竖直状态与脚手架支撑腿连接。
20.所述球形座3-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球形壳体,所述中空球形壳体将所述球头2-2包裹在内,使得所述球头2-2被牢固包裹、又能够自由转动,以适应不同的地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头2-2为钢球,钢球直径4cm。
21.所述调节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为凸起螺纹2-1,所述调节杆2的外螺纹用于与脚手架支撑腿1的内螺纹相配合。所述脚手架支撑腿1为钢管,脚手架支撑腿1的内螺纹为第一凹槽式螺纹1-1,调节杆2的外径略小于脚手架支撑腿1钢管的内径,使得调节杆2和脚手架支撑腿1既能轻松旋入、又能牢固连接。
22.所述调节杆2上套设有用于调节脚手架支撑腿1高度的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上开设有固定孔4-2,所述固定孔4-2中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固定螺栓5的尾部抵靠在调节杆2上,所述固定螺栓5用于将固定环4固定在调节杆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4-2的孔径为4mm。所述固定螺栓5长度为1.5cm。所述固定螺栓5可穿过固定孔4-2抵靠调节杆2,通过拧紧固定螺栓5可使固定环4无法旋转、固定于调节杆2的某一高度,进而实现对脚手架支撑腿1高度的调节。
23.所述固定环4上还设置有与调节杆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式螺纹4-1,以提高固定环4的固定效果。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4为圆筒形钢结构,长为3cm,固定环4内径与脚手架支撑腿1内径相等,壁厚为1cm。
25.所述底座3为板状,所述凸起3-2均匀布置在底座3下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为正方形钢板,宽为15cm,厚1cm,所述凸起3-2为锥形,凸起3-2按2cm的间距均匀布置。
26.所述脚手架平衡支座的数量与脚手架支撑腿1的数量相同,使得每个脚手架支撑腿1均能受到脚手架平衡支座的支撑。
2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28.1.使用时,先将固定环4套入调节杆2,再将调节杆2套入所有的脚手架支撑腿1内,通过旋转调节杆2可调整调节杆2伸出的长度,进而调整各个脚手架支撑腿的高度。
29.2.当脚手架整体达到水平状态时,将固定环4逆向旋转上升,直至固定环4顶托住脚手架支撑腿1底部,然后将固定螺栓5旋入固定环4的固定孔4-2中,直至固定螺栓5紧抵调
节杆2,则固定环4会固定在调节杆2某一位置,此时脚手架支撑腿1高度被限定。
30.3.当脚手架荷载通过脚手架支撑腿1传递到底座3时,底座3会根据地形状况调整状态,直至底座3钢板全面接触地面,锥形凸起3-2可插入地面,具有很好的防滑效果。
31.4.使用完后脚手架拆除时,该脚手架平衡支座可不拆除,直接留在脚手架支撑腿1上,极大的方便了下次脚手架的使用搭设。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3)和设置在底座(3)上的调节杆(2),所述底座(3)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底座(3)的凸起(3-2),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球形座(3-1),所述调节杆(2)竖直设置,所述调节杆(2)一端设置有球头(2-2),所述球头(2-2)铰接在球形座(3-1)内,所述调节杆(2)另一端用于与脚手架支撑腿(1)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座(3-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球形壳体,所述中空球形壳体将所述球头(2-2)包裹在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上设置有用于与脚手架支撑腿(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上套设有用于调节脚手架支撑腿(1)高度的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上开设有固定孔(4-2),所述固定孔(4-2)中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固定螺栓(5)的尾部抵靠在调节杆(2)上,所述固定螺栓(5)用于将固定环(4)固定在调节杆(2)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上还设置有与调节杆(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为板状,所述凸起(3-2)均匀布置在底座(3)下表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2)为锥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手架平衡支座,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调节杆,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底座的凸起,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球形座,所述调节杆竖直设置,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铰接在球形座内,所述调节杆另一端用于与脚手架支撑腿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和调节杆采用球铰形式连接,对于斜坡面等复杂的地面情况,底座可自动适应地形变化,确保底座与地面大面积接触,且底座下表面的锥形凸起可扎入地面,具有更好的抓地力,极大的改善了底座受力状态和抗滑稳定性,实现了脚手架在斜坡面的找平。实现了脚手架在斜坡面的找平。实现了脚手架在斜坡面的找平。


技术研发人员:贾强强 田金章 陈远 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9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