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1607发布日期:2024-04-01 14:09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背景技术:

1、轻钢结构房屋又称轻钢别墅,其主要材料是由热镀锌钢带经冷轧技术合成的轻钢龙骨,经过精确的计算加上辅件的支持与结合,起到合理的承载力,以取代传统房屋。轻钢别墅的墙体主要由墙架柱、墙顶梁、墙底梁、墙体支撑、墙板和连接件组成。轻钢别墅一般将内横墙作为结构的承重墙,墙柱为c形轻钢构件,其壁厚根据所受的荷载而定,通常为0.84~2毫米,墙柱间距一般为400~600毫米,轻钢别墅这种墙体结构布置方式,可有效承受并可靠传递竖向荷载,且布置方便。但是现有的轻钢结构多存在安装较为复杂的缺陷,在斜式屋顶的简易房屋,其屋顶形制为工厂预制,不能随意变换屋顶的角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通过改变屋顶的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旨在通过将支撑结构设置为可升降的方式,来实现改变屋顶的角度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包括:

3、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为框架结构;

4、屋顶,所述屋顶可升降的设于所述房屋本体的上方,且所述屋顶覆盖所述房屋本体的上端,所述屋顶包括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合页连接;

5、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房屋本体和所述屋顶之间,且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房屋本体的顶部;

6、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

7、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二遮盖板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

8、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房屋本体和所述屋顶之间。

9、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外套筒、内管和支撑套,所述内管可升降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部,所述支撑套盖设于所述内管的上端口,所述支撑套的上表面贴设于所述屋顶的内壁。

10、可选地,所述外套筒开设有一第一插接孔,所述内管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孔,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孔沿所述内管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孔贯通所述内管的侧壁设置;

11、所述支撑杆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插接孔和一所述第二插接孔。

12、可选地,所述支撑套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柱和盖帽,所述插接柱插设于所述内管,所述盖帽盖设于所述插接柱的上管口,且所述盖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柱的内径。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遮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遮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外套筒的一端相互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钢结构房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套筒的下端,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

15、可选地,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还贴设有防水密封条。

16、可选地,所述屋顶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且所述隔热层覆盖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并伸出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外缘。

17、可选地,所述隔热层呈倒“v”形结构设置,所述隔热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18、可选地,所述外套筒的厚度为2cm-3cm,所述内管的厚度为1.5cm-2cm。

19、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房包括房屋本体、屋顶、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理解地,房屋本体为框架结构,屋顶设于房屋本体的上方,且屋顶可相对房屋本体进行升降,具体地,屋顶包括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为合页连接,即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实现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的相对移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并能够相对支撑杆进行上下移动,即当两连接杆进行移动时,会推动与两连接杆连接的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进行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当两遮盖板相对移动时,即可实现屋顶角度的变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设置来实现改变屋顶的角度,即驱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以带动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相对运动,从而达到了变换钢结构房角度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房屋本体和所述屋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还贴设有防水密封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且所述隔热层覆盖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并伸出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外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呈倒“v”形结构设置,所述隔热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厚度为2cm-3cm,所述内管的厚度为1.5cm-2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包括房屋本体;屋顶可升降的设于房屋本体的上方,屋顶包括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合页连接;支撑杆设于房屋本体和屋顶之间,且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房屋本体的顶部;第一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第一遮盖板和支撑杆之间,且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第二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第二遮盖板和支撑杆之间,且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相对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旨在通过将支撑结构设置为可升降的方式,来实现改变屋顶的角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漆峰,王宏平,贺其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安市鼎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