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墙体

文档序号:34189780发布日期:2023-05-17 14:5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建筑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2、如公开号为cn216446240u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其解决了人工调节位置完成对接,对接效率低,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墙体施工效率的弊病,该专利包括预制墙本体,所述预制墙本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预制墙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预制墙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该装置通过设置在预制墙本体上的凹槽、凸块,能够对两个需要相互对接的预制墙本体吊装置通过同一根工字钢进行快速定位,通过设置螺纹杆、调节套,能够便于工字钢与预制墙本体的快速配合,来实现两个预制墙本体的快速对应拼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前后位置对应,并通过设置连接块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相对活动进行限制,实现了对两个预制墙本体的快速定位,提高了现场拼接装配的效率。

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相互连接过程中,缺乏夹持结构,导致连接并不稳固。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墙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墙体,总的来说,是针对技术问题:在相互连接过程中,缺乏夹持结构,导致连接并不稳固。

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包括凹块,所述凹块的底部靠近中点的位置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两端的底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凸块两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滑块,所述凸块两端的另一侧均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凹块的顶部靠近中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和凸块的尺寸大小相等,所述凹槽靠近四个端角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凹块内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凹块内侧的两端靠近圆形孔的底部均安装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和另一个装置的限位凹槽插接,所述凸块的两端靠近限位凹槽的上端均安装有往复结构,所述往复结构用来和另一个装置的圆形孔插接。

4、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滑齿、限位板、第二弹簧和转轴,所述凹块内侧的两端靠近圆形孔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均固定有滑齿,所述凹槽内侧的两端互相靠近的一侧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滑齿,所述凹槽顶部靠近滑齿的上端固定有限位板。

5、优选的,所述往复结构包括定杆和第一弹簧,所述凸块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固定有定杆。

6、优选的,所述凸块的两侧均和定杆滑动连接,所述凸块的两侧通过圆形凹槽与定杆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的尺寸大小相等,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尺寸大小相等。

8、优选的,所述定杆的尺寸和圆形孔的尺寸大小相等。

9、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0、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结构的设计,使用者使两个装置连接时,凸块沿凹块内侧的凹槽滑动时,凸块压着滑齿向第二弹簧的一侧沿转轴转动,滑齿的转动压着第二弹簧蓄力,在压到凸块两侧开设的凹槽时,在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把滑齿顶到凹槽的内部,由于滑齿的顶部设置的有限位板,在限位板的作用下,滑齿不能反向转动,使得两个装置不能轻易脱离,提高了安全性;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往复结构的设计,使用者拿起装置把凸块放到另一个凹块顶部的中间,把两个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准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的顶部向下滑动,由于凹槽和凸块的尺寸大小相等,使得在滑动开始的时候凹槽压着定杆和第一弹簧进入凸块的内部,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定杆进入圆形孔的内部,完成了装置之间的连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包括凹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块(1)的底部靠近中点的位置固定有凸块(2),所述凸块(2)两端的底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凹槽(3),所述凸块(2)两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滑块(5),所述凸块(2)两端的另一侧均固定有第一滑块(4),所述凹块(1)的顶部靠近中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和凸块(2)的尺寸大小相等,所述凹槽靠近四个端角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第三滑槽(11)和第四滑槽(12),所述凹块(1)内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圆形孔(13),所述凹块(1)内侧的两端靠近圆形孔(13)的底部均安装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和另一个装置的限位凹槽(3)插接,所述凸块(2)的两端靠近限位凹槽(3)的上端均安装有往复结构,所述往复结构用来和另一个装置的圆形孔(13)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滑齿(7)、限位板(8)、第二弹簧(15)和转轴(16),所述凹块(1)内侧的两端靠近圆形孔(13)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一端均固定有滑齿(7),所述凹槽内侧的两端互相靠近的一侧固定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滑齿(7),所述凹槽顶部靠近滑齿(7)的上端固定有限位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结构包括定杆(6)和第一弹簧(14),所述凸块(2)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一侧固定有定杆(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的两侧均和定杆(6)滑动连接,所述凸块(2)的两侧通过圆形凹槽与定杆(6)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第三滑槽(11)和第四滑槽(12)的尺寸大小相等,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的尺寸大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杆(6)的尺寸和圆形孔(13)的尺寸大小相等。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包括凹块,凹块的底部靠近中点的位置固定有凸块,凸块两端的底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凸块两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滑块,凸块两端的另一侧均固定有第一滑块,凹块的顶部靠近中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尺寸和凸块的尺寸大小相等,凹槽靠近四个端角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凹块内侧的两端靠近圆形孔的底部均安装有夹持结构。本技术通过夹持结构的设计,使得两个装置不能轻易脱离,提高了安全性;且通过往复结构的设计,完成了装置之间的连接,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皓,刘放,张子夜,张敬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