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6750发布日期:2023-03-29 19:0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


背景技术:

2.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张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养护达到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值的75%,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有足够的粘结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施工工艺。先张法一般仅适用于生产中小型构件,在固定的预制厂生产。现有的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结构较为固定,不能根据需求对其长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进而提出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包括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内部安装有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右端滑动贯穿于第一杆件,并延伸至第一杆件右侧,所述第一杆件左端安装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杆件右端安装有第二调节机构;
6.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件,所述第一调节杆件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定位板,所述第一u形定位板顶部螺纹贯穿有第一紧固螺杆,所述第一紧固螺杆与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紧固螺杆下端,且位于第一u形定位板内侧位置转动安装有第一夹板;
7.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杆件,所述第二调节杆件顶部安装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定位板,所述第二u形定位板顶部螺纹贯穿有第二紧固螺杆,所述第二紧固螺杆与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紧固螺杆下端,且位于第二u形定位板内侧位置转动安装有第二夹板。
8.优选的,所述第二杆件外端面与第一杆件内壁沿水平方向滑动贴合,所述第一杆件通过第一顶丝与第二杆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件左端部开设有第一u形安装口,所述第一调节杆件底部固定套装于第一安装螺杆上,所述第一安装螺杆后端与第一u形安装口内部后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螺杆前端转动贯穿于第一杆件,并延伸至第一杆件前侧,所述第一安装螺杆上,且位于第一杆件前侧位置螺纹套装有第一锁紧螺母。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杆件右端部开设有第二u形安装口,所述第二调节杆件底部固定套装于第二安装螺杆上,所述第二安装螺杆后端与第二u形安装口内部后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螺杆前端转动贯穿于第二杆件,并延伸至第二杆件前侧,所述第二安装螺杆上,且位于第二杆件前侧位置螺纹套装有第二锁紧螺母。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轴贯穿于第一调节
杆件,所述第一安装轴通过轴承与第一调节杆件转动连接,且第一安装轴通过第二顶丝与第一调节杆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轴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纹。
13.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轴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轴贯穿于第二调节杆件,所述第二安装轴通过轴承与第二调节杆件转动连接,且第二安装轴通过第三顶丝与第二调节杆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轴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调节第二杆件,可便于对本技术长度进行调节。
17.2、可通过对第一调节杆件以及第二调节杆件角度进行调节以及对第一u形定位板以及第二u形定位板角度进行调节,可实现对本实用新型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18.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安装方便,且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中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中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3.图中标号:1第一杆件、2第一安装螺杆、4第一锁紧螺母、5第一顶丝、6第二杆件、7第二安装螺杆、8第二锁紧螺母、10第一u形安装口、11第二u形安装口;
24.3第一调节机构、301第一调节杆件、302第一安装轴、303第二顶丝、304第一紧固螺杆、305第一夹板、306第一u形定位板;
25.9第二调节机构、901第二调节杆件、902第二安装轴、903第三顶丝、904第二紧固螺杆、905第二夹板、906第二u形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4,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杆件,包括第一杆件1,第一杆件1内部安装有第二杆件6,第二杆件6右端滑动贯穿于第一杆件1,并延伸至第一杆件1右侧,第一杆件1左端安装有第一调节机构3,第二杆件6右端安装有第二调节机构9;
28.第一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调节杆件301,第一调节杆件301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302,第一安装轴302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定位板306,第一u形定位板306顶部螺纹贯穿有第一紧固螺杆304,第一紧固螺杆304与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第一紧固螺杆304下端,且位于第一u形定位板306内侧位置转动安装有第一夹板305。通过扭动第一紧固螺杆304,进而可带动第一夹板305下移,下移的第一夹板305可与第一u形定位板306内部底端相配合,并
将固定端置于第一夹板305与第一u形定位板306内部底端之间,下移的第一夹板305可实现对固定端进行夹紧,进而可实现对第一调节杆件301进行定位固定;
29.第二调节机构9包括第二调节杆件901,第二调节杆件901顶部安装有第二安装轴902,第二安装轴902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定位板906,第二u形定位板906顶部螺纹贯穿有第二紧固螺杆904,第二紧固螺杆904与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第二紧固螺杆904下端,且位于第二u形定位板906内侧位置转动安装有第二夹板905,通过扭动第二紧固螺杆904,进而可带动第二夹板905下移,下移的第二夹板905可与第二u形定位板906内部底端相配合,并将固定端置于第二夹板905与第二u形定位板906内部底端之间,下移的第二夹板905可实现对固定端进行夹紧,进而可实现对第二调节杆件901进行定位固定。
30.本实施例中,第二杆件6外端面与第一杆件1内壁沿水平方向滑动贴合,第一杆件1通过第一顶丝5与第二杆件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通过拧松第一顶丝5,可对第二杆件6位置进行调节,此时第二杆件6在第一杆件1内部滑动,可实现对第一杆件1与第二杆件6总长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拧紧顶丝即可。
31.第一杆件1左端部开设有第一u形安装口10,第一调节杆件301底部固定套装于第一安装螺杆2上,第一安装螺杆2后端与第一u形安装口10内部后端面转动连接,第一安装螺杆2前端转动贯穿于第一杆件1,并延伸至第一杆件1前侧,第一安装螺杆2上,且位于第一杆件1前侧位置螺纹套装有第一锁紧螺母4。通过拧松第一锁紧螺母4,进而可对第一安装螺杆2进行转动,进而可对第一调节杆件301角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拧紧第一锁紧螺母4即可。
32.第二杆件6右端部开设有第二u形安装口11,第二调节杆件901底部固定套装于第二安装螺杆7上,第二安装螺杆7后端与第二u形安装口11内部后端面转动连接,第二安装螺杆7前端转动贯穿于第二杆件6,并延伸至第二杆件6前侧,第二安装螺杆7上,且位于第二杆件6前侧位置螺纹套装有第二锁紧螺母8。通过拧松第二锁紧螺母8,进而可对第二安装螺杆7进行转动,进而可对第二调节杆件901角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拧紧第一锁紧螺母4即可。
33.第一安装轴302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第一安装轴302贯穿于第一调节杆件301,第一安装轴302通过轴承与第一调节杆件301转动连接,且第一安装轴302通过第二顶丝303与第一调节杆件30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第一安装轴302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纹。通过拧松第二顶丝303,进而可对第一安装轴302进行转动,进而可便于对第一u形定位板306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可实现对第一调节杆件301定位角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拧紧第二顶丝303即可。
34.第二安装轴902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第二安装轴902贯穿于第二调节杆件901,第二安装轴902通过轴承与第二调节杆件901转动连接,且第二安装轴902通过第三顶丝903与第二调节杆件90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第二安装轴902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通过拧松第三顶丝903,进而可对第二安装轴902进行转动,进而可便于对第二u形定位板906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可实现对第二调节杆件901定位角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拧紧第三顶丝903即可。
35.工作原理:通过调节第二杆件6,可便于对本技术长度进行调节。可通过对第一调节杆件301以及第二调节杆件901角度进行调节以及对第一u形定位板306以及第二u形定位板906角度进行调节,可实现对本实用新型安装角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安装方便,且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实用性高。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