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工作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7142发布日期:2023-06-08 15:2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工作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可移动小型工作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工作舱。


背景技术:

1、传统会客室往往因为临时会议、紧急会议或人员变动,准备不足,灵活性差,且为会客室搭配一套合适的商务设备系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根据会议室的具体情况来定制采购方案。会议室大小、采光情况、投影面积等都是必须要虑的因素。因此急需一种灵活性强、机动性强、设备齐全、功能多样的可移动小型会客室,以解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工作舱,所述灵动工作舱方便移动,透光隔音,可以外接线路,功能多样,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工作舱,包括可移动的工作舱本体,所述工作舱本体包括外形呈长方体的金属框架,所述工作舱本体的正面设置有门与隔音玻璃,所述工作舱本体包括连接于所述金属框架内的内墙、外墙、地板与天花板,所述地板位于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底部,所述天花板位于所述工作舱本体的顶部,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位于所述天花板和所述地板之间,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外墙为覆膜钢饰面,所述内墙为钢板扪布,所述工作舱本体内设置有空气循环模块、吸顶灯与插座,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外墙设置有电源接口与网络接口,所述地板上设置有地毯与支撑吧台,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移动轮或固定式支撑脚。

3、可选地,所述金属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位于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并连接于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的四根立柱,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的四角为圆弧状,所述立柱的两端通过凹凸拼接结构和锁紧件连接于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

4、可选地,所述上框架相对所述下框架具有向下的第一安装槽,所述下框架相对所述上框架具有向上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供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连接,四根所述立柱皆具有供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连接的第三安装槽。

5、可选地,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万向移动轮的收回槽,所述万向移动轮安装于所述收回槽内且可伸出所述收回槽,所述万向移动轮包括活动脚轮与脚轮支架,所述脚轮支架具有折叠装置,所述脚轮支架还具有刹车装置。

6、可选地,所述空气循环模块包括贯通于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地板设置,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机,所述进风口处还设置有防虫百叶窗;所述空气循环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天花板且连通外部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排风机。

7、可选地,所述工作舱本体还设置有温湿感应模块和消毒杀菌设备,所述温湿感应模块包括温度检测装置与恒温设备,所述温湿感应模块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与湿度平衡设备,所述湿度平衡设备包括加湿组件与除湿组件。

8、可选地,所述门与所述隔音玻璃采用不透明的磨砂材质,所述隔音玻璃设置在所述门周围,所述门具有门把手与电控锁,所述门与所述隔音玻璃之间设置有自动闭门器,所述门还具有紧急状态时能从外部开启所述门的锁闭器。

9、可选地,所述地板上还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位于所述支撑吧台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吧台处安装有微型电脑主机与无线路由器,所述吸顶灯为led灯,所述吸顶灯安装于所述天花板,所述内墙设置有控制所述吸顶灯的开关,所述天花板还安装有投影仪。

10、可选地,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之间设置有隔音保温棉,所述内墙设置有防菌布,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之间还设置有暗线,所述暗线联通于所述插座于所述电源接口之间,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内墙,所述内墙还具有供所述微型电脑主机与所述无线路由器联通的网口面板,所述网口面板与所述网络接口连通,所述插座至少设置有1个。

11、可选地,与所述门相对的所述内墙挂装有可与智能设备联通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具有可以与多种智能设备连接的连接模块。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工作舱,方便移动,具有透光隔音的优点,且可以外接线路,功能多样,内设空气循环模块,可以调节空气流通,内设地毯与支撑吧台,兼顾实用性与美观度,可以灵活利用地方场所的各个角落,适合临时增设,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一房多用,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工作舱本体,所述工作舱本体包括外形呈长方体的金属框架,所述工作舱本体的正面设置有门与隔音玻璃,所述工作舱本体包括连接于所述金属框架的内墙、外墙、地板与天花板,所述地板位于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底部,所述天花板位于所述工作舱本体的顶部,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位于所述天花板和所述地板之间,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外墙为覆膜钢饰面,所述内墙为钢板扪布,所述工作舱本体内设置有空气循环模块、吸顶灯与插座,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外墙设置有电源接口与网络接口,所述地板上设置有地毯与支撑吧台,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移动轮或固定式支撑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位于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并连接于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的四根立柱,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的四角为圆弧状,所述立柱的两端通过凹凸拼接结构和锁紧件连接于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相对所述下框架具有向下的第一安装槽,所述下框架相对所述上框架具有向上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供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连接,四根所述立柱皆具有供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连接的第三安装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舱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万向移动轮的收回槽,所述万向移动轮安装于所述收回槽内且可伸出所述收回槽,所述万向移动轮包括活动脚轮与脚轮支架,所述脚轮支架具有折叠装置,所述脚轮支架还具有刹车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模块包括贯通于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地板设置,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机,所述进风口处还设置有防虫百叶窗;所述空气循环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天花板且连通外部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排风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舱本体还设置有温湿感应模块和消毒杀菌设备,所述温湿感应模块包括温度检测装置与恒温设备,所述温湿感应模块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与湿度平衡设备,所述湿度平衡设备包括加湿组件与除湿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与所述隔音玻璃采用不透明的磨砂材质,所述隔音玻璃设置在所述门周围,所述门具有门把手与电控锁,所述门与所述隔音玻璃之间设置有自动闭门器,所述门还具有紧急状态时能从外部开启所述门的锁闭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上还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位于所述支撑吧台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吧台处安装有微型电脑主机与无线路由器,所述吸顶灯为led灯,所述吸顶灯安装于所述天花板,所述内墙设置有控制所述吸顶灯的开关,所述天花板还安装有投影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之间设置有隔音保温棉,所述内墙设置有防菌布,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之间还设置有暗线,所述暗线联通于所述插座于所述电源接口之间,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内墙,所述内墙还具有供微型电脑主机与无线路由器联通的网口面板,所述网口面板与所述网络接口连通,所述插座至少设置有1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工作舱,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门相对的所述内墙挂装有可与智能设备联通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具有可以与多种智能设备连接的连接模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大型集装箱机房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工作舱,包括可移动的工作舱本体,工作舱本体包括金属框架,工作舱本体的正面设置有透光的门与隔音玻璃,工作舱本体内设置有空气循环模块、吸顶灯与插座,工作舱本体包括连接于金属框架内的内墙、外墙、地板与天花板,地板位于工作舱本体的底部,天花板位于工作舱本体的顶部,内墙与外墙位于天花板和地板之间,工作舱本体的外墙为覆膜钢饰面,内墙为钢板扪布,工作舱本体的外墙设置有电源接口与网络接口,地板上设置有地毯与支撑吧台,工作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移动轮或固定式支撑脚。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工作舱,方便移动,透光隔音,可外接线路,功能多样,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戴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