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41908发布日期:2023-05-05 14:1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构件养护,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养护窑内通过环形运输线进行运输养护时,因为构件的种类和规格不同,导致构件的重量也不尽相同,有的构件虽然在体积上较为接近,但是在重量上存在的差别较大,主要因为构件本身的材质及内部是否有钢筋骨架,轻质养护窑养护的构件与重质窑养护的构件不同,其设定的参数和工艺也不同,通常由预制件输送机构分流设备对轻质和重质构件进行分流,但是一端分流设备出现错分导致重质构件进入轻质养护窑后,将导致养护质量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采用输送机构的多个输送滚与转运座的空心轨配合,皮带与多个输送滚配合,其中一个输送滚与电机连接,检测滚位于空心轨一端与其配合,检测滚的电动轮下部设置压力传感器,电机、电动轮和压力传感器皆与养护窑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分流设备错分重质构件至检测滚上时,检测滚反转驱动构件回退至分流设备,轻质构件则在输送机构的输送下进入环形运输线进行养护,有效避免了重质构件和轻质构件混淆养护,提升养护质量。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它包括转运座、输送机构和检测滚;所述输送机构的多个输送滚与转运座的空心轨配合,至少两个检测滚位于空心轨一端与其配合;压力传感器位于检测滚的电动轮下部,电动轮驱动检测滚的滚体正转或反转。

3、所述转运座包括多个横档两端连接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空心轨,空心轨的腔体为中空矩形结构。

4、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多个输送滚配合的皮带,输送滚的端头与空心轨配合,其中一个输送滚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5、所述检测滚的滚体两端与电动轮连接,电动轮下部的压力传感器位于空心轨的腔体内。

6、所述检测滚的滚体两端从空心轨上的长腰孔伸出空心轨外,沿长腰孔轴线方向上下滑移,电动轮位于空心轨的腔体内。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8、空心轨为中空的矩形腔体结构,质量轻,便于安装,其腔体内容纳,压力传感器和电动轮,有效避免蒸汽凝露的侵蚀。

9、空心轨采用多个横档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高。

10、输送机构由一个电机驱动一个输送滚和皮带带动其余输送滚转运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

11、分流设备对构件进行分流后进入检测滚,将重量传递给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压力值给养护窑控制系统,养护窑控制系统控制电动轮正转或者反转,属于轻质构件则正转转移至输送机构上,属于重质构件则反转退回至分流设备,有效避免重质构件进入轻质构件的养护通道,提高养护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转运座(1)、输送机构(2)和检测滚(3);所述输送机构(2)的多个输送滚(21)与转运座(1)的空心轨(12)配合,至少两个检测滚(3)位于空心轨(12)一端与其配合;压力传感器(32)位于检测滚(3)的电动轮(31)下部,电动轮(31)驱动检测滚(3)的滚体正转或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运座(1)包括多个横档(11)两端连接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空心轨(12),空心轨(12)的腔体为中空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多个输送滚(21)配合的皮带(22),输送滚(21)的端头与空心轨(12)配合,其中一个输送滚(21)与电机(23)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检测滚(3)的滚体两端与电动轮(31)连接,电动轮(31)下部的压力传感器(32)位于空心轨(12)的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检测滚(3)的滚体两端从空心轨(12)上的长腰孔(13)伸出空心轨(12)外,沿长腰孔(13)轴线方向上下滑移,电动轮(31)位于空心轨(12)的腔体内。


技术总结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转运输限超载的自动拦阻装置,它包括转运座、输送机构和检测滚,通过输送机构的多个输送滚与转运座的空心轨配合,皮带与多个输送滚配合,其中一个输送滚与电机连接,检测滚位于空心轨一端与其配合,检测滚的电动轮下部设置压力传感器,电机、电动轮和压力传感器皆与养护窑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分流设备错分重质构件至检测滚上时,检测滚反转驱动构件回退至分流设备,轻质构件则在输送机构的输送下进入环形运输线进行养护,有效避免了重质构件和轻质构件混淆养护,提升养护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龙艺,卫书满,张仁义,董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