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9071发布日期:2023-04-21 20:0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马道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


背景技术:

1、马道是专给工人检修用的,钢网架的后期维护,屋面马道也可用于光伏,屋面板的日常检修维护等,水平生命线是一个以钢缆为主的个人防护系统,设计有用于屋面的水平生命线系统以及其它建筑结构的头顶式生命线系统。

2、很多马道都是搭建在高处位置,在下雨过后,容易在马道上留下水渍,这就导致在雨后对高处设备进行维修时,铝合金马道上的水渍,会导致脚下较滑,且没有较好的工具对其进行清洗,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综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下雨过后,容易在马道上留下水渍,这就导致在雨后对高处设备进行维修时,铝合金马道上的水渍,会导致脚下较滑等问题。

2、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包括侧横杆,所述侧横杆的内侧设置有踏板,所述侧横杆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套筒,所述移动套筒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部安装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部安装有吸附滚筒,所述转杆的两端安装有齿轮,所述侧横杆的上安装有侧支撑杆,所述侧支撑杆的内侧开设有齿口。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吸附滚筒的下表面和踏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吸附滚筒的长度和踏板的长度相同。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齿轮位于侧支撑杆的内部,且和齿口啮合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螺杆和侧横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杆分别位于踏板的两端,呈相对设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螺杆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轮,两个连接轮通过皮带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侧支撑杆的上部设置有护栏。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柱带动限制块同步平移,限制块可以带动转杆移动,转杆在移动时,其两端的齿轮会同步移动,因齿轮和齿口啮合连接,从而齿轮可以产生转动,齿轮可以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可以带动吸附滚筒进行转动,吸附滚筒在随着移动套筒平移的同时,也会产生转动,能够对踏板上的雨水进行吸附,从而可以达到防滑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包括侧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横杆(1)的内侧设置有踏板(2),所述侧横杆(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杆(4),所述螺杆(4)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套筒(5),所述移动套筒(5)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上部安装有限制块(7),所述限制块(7)上贯穿开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中部安装有吸附滚筒(10),所述转杆(9)的两端安装有齿轮(12),所述侧横杆(1)的上安装有侧支撑杆(13),所述侧支撑杆(13)的内侧开设有齿口(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滚筒(10)的下表面和踏板(2)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吸附滚筒(10)的长度和踏板(2)的长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2)位于侧支撑杆(13)的内部,且和齿口(11)啮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和侧横杆(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杆(4)分别位于踏板(2)的两端,呈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杆(4)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轮(15),两个所述连接轮(15)通过皮带(16)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螺杆(4)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杆(13)的上部设置有护栏(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滑铝合金马道,包括侧横杆,侧横杆的内侧设置有踏板,侧横杆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套筒,移动套筒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部安装有限制块,限制块上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中部安装有吸附滚筒,转杆的两端安装有齿轮,侧横杆的上安装有侧支撑杆,侧支撑杆的内侧开设有齿口;本技术转杆在移动时,其两端的齿轮会同步移动,从而齿轮可以产生转动,齿轮可以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可以带动吸附滚筒进行转动,吸附滚筒在随着移动套筒平移的同时,也会产生转动,能够对踏板上的雨水进行吸附,从而可以达到防滑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班耀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国电盛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