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4162发布日期:2023-06-04 07:4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特别涉及一种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大型公共建筑综合性高,结构复杂,跨度大,大多采用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相结合的结构形式。通常,钢骨柱包括型钢柱,型钢柱的侧面焊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上焊接多根梁钢筋,多根梁钢筋通过呈环形的箍筋捆扎,型钢柱也可以套设并捆扎呈环形的箍筋,梁钢筋、连接件及对应的箍筋经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混凝土梁,型钢柱与对应的箍筋经混凝土浇筑后可形成钢骨柱。现有的这种建筑结构,除了混凝土填充粘结连接件外,混凝土梁主要依靠连接件与型钢柱焊接而与钢骨柱连接在一起,钢骨柱与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够高,限制了该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后连接组件与型钢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及连接组件,所述型钢柱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组件焊接于所述型钢柱的表面,所述连接组件焊接有与所述型钢柱呈夹角的第一钢筋;其中,所述连接组件上端焊接有多根朝上延伸的第二钢筋,所述连接组件下端焊接有多根朝下延伸的第三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型钢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钢筋与所述型钢柱间隔设置。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连接组件上端焊接有多根朝上延伸的第二钢筋,所述连接组件下端焊接有多根朝下延伸的第三钢筋,第一钢筋与连接组件经经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混凝土梁,而第二钢筋、第三钢筋与型钢柱通过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形成钢骨柱,如此,可以提高连接组件与型钢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即提高钢骨柱与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这种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钢筋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组件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钢筋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型钢柱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二钢筋间隔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型钢柱的一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型钢柱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三钢筋间隔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型钢柱的一侧面。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腹板、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板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板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所述腹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均焊接有多根所述第一钢筋,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板。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板呈阶梯型,以使所述第三连接板具有至少两个高度位置不同的第一连接平台,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与所述型钢柱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上侧面均焊接有多根所述第一钢筋,靠近所述型钢柱的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焊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连接板呈阶梯型,以使所述第四连接板具有至少两个高度位置不同的第二连接平台,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与所述型钢柱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上侧面均焊接有多根所述第一钢筋,靠近所述型钢柱的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焊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腹板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上下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及第四连接板。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劲板与所述型钢柱间隔设置并相互平行。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的各个部分先连接形成整体再焊接于所述型钢柱。

1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50),所述第二钢筋(320)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50),所述连接组件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60),所述第三钢筋(330)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50)与所述型钢柱(100)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二钢筋(320)间隔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50)背离所述型钢柱(100)的一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260)与所述型钢柱(100)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三钢筋(330)间隔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60)背离所述型钢柱(100)的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腹板(210)、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板(220)及第四连接板(230),所述第三连接板(220)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板(230)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板(220)与所述第四连接板(230)通过所述腹板(21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接板(220)与所述第四连接板(230)均焊接有多根所述第一钢筋(310),所述第一连接板(250)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20),所述第二连接板(260)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板(2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20)呈阶梯型,以使所述第三连接板(220)具有至少两个高度位置不同的第一连接平台(221),所述第一连接平台(221)与所述型钢柱(100)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平台(221)上侧面均焊接有多根所述第一钢筋(310),靠近所述型钢柱(100)的所述第一连接平台(22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50)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230)呈阶梯型,以使所述第四连接板(230)具有至少两个高度位置不同的第二连接平台(231),所述第二连接平台(231)与所述型钢柱(100)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平台(231)上侧面均焊接有多根所述第一钢筋(310),靠近所述型钢柱(100)的所述第二连接平台(2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60)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210)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加劲板(270),所述加劲板(270)上下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20)及第四连接板(2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270)与所述型钢柱(100)间隔设置并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各个部分先连接形成整体再焊接于所述型钢柱(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及连接组件,所述型钢柱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组件焊接于所述型钢柱的表面,所述连接组件焊接有与所述型钢柱呈夹角的第一钢筋;其中,所述连接组件上端焊接有多根朝上延伸的第二钢筋,所述连接组件下端焊接有多根朝下延伸的第三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型钢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钢筋与所述型钢柱间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型钢柱与钢筋的连接结构,能够提高连接组件与型钢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何凯,梁雄杰,陈敏,方文宗,刘汝华,李佳明,方自飞,顾宇,马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