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墙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2647发布日期:2023-04-19 22:3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墙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墙体构造。


背景技术:

1、传统外墙保温由于保温层的施工属于二次施工,通过粘贴与锚固相结合的方式后附着与建筑基层墙体外侧形成保温层及保温层外侧的抹面层与最外侧的饰面层。由于施工质量及材质原因,在使用工况下常易发生抹面层/保温层开裂、渗水、空鼓等问题,导致发生坠落造成财产及人员伤亡事故。针对这类问题,全国多地目前已禁止通过粘贴与锚固相结合的保温层施工方式,推行更为安全高效的,与混凝土同步浇筑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

2、目前,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形式是:一、采用以保温板作为免拆的保温模板,通过混凝土现浇工艺与建筑基层墙体连为一体的免拆保温模板技术形式;二、将保温板铺设在模台底部经pc工厂预制制成的混凝土反打集成保温装配式预制构件形式。连接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与保温板均在墙体基层浇筑成型的过程中与其连接为一体,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但随之而来的带来了外侧抹面层(一般为抗裂砂浆内嵌网格布,厚度在5-10mm左右)与基层墙体、保温层均没有可靠的机械连接问题,存在可预见的抹面层脱落的风险。虽然相比传统粘锚结合的外墙保温施工方式,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安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外侧由砂浆、网布构成的抹面层脱落问题如不得到有效解决,危险性虽较传统施工形式有所降低,但一旦发生此类情况,仍将对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的推广应用造成极大影响,此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墙体构造。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包括内杆、第一圆盘卡件和连接杆,所述内杆位于基层墙体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抹面层和免拆保温模板并与所述内杆和所述基层墙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盘卡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并用于抵靠在所述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盘卡件包括圆盘卡件本体、螺母和垫片,所述圆盘卡件本体和所述垫片均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圆盘卡件本体抵靠于所述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且所述垫片压设于所述圆盘卡件本体与所述螺母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盘卡件包括圆盘卡件本体和钢丝,所述圆盘卡件本体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钢丝现场绑扎于所述连接杆,以使所述圆盘卡件本体抵靠于所述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外周面具有丝口,所述丝口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盘卡件;

7、和/或,所述连接杆为经过防腐处理的镀锌金属杆或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8、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套管,两个所述限位套管均位于所述基层墙体内,且所述内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限位套管内,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套管和所述第一圆盘卡件。

9、进一步地,所述内杆与所述连接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限位套管并通过所述限位套管和所述内杆与所述基层墙体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外杆,两个所述外杆分别用于连接内侧支护系统和外侧支护系统,两个所述外杆分别位于所述内杆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外杆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限位套管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套管,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套管位于所述基层墙体内并连接于所述内杆中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限位套管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并抵靠于所述免拆保温模板的外侧面;

12、和/或,所述内杆与所述连接杆一体成型。

13、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管沿所述内杆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用于抵靠在所述免拆保温模板的侧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盘卡件的材质为尼龙、塑料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5、或者,所述第一圆盘卡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一圆盘卡件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

16、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圆盘卡件,所述第二圆盘卡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并用于抵靠在所述免拆保温模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二圆盘卡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

17、和/或,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止水构造件,所述止水构造件套接于所述内杆并位于所述基层墙体内。

18、一种墙体构造,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墙体构造,第一圆盘卡件通过连接杆穿过抹面层和免拆保温模板与基层墙体相连接,使得第一圆盘卡件抵靠于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抹面层内,从而实现抹面层与基层墙体和免拆保温模板的机械连接,有效防止抹面层发生脱落,确保墙体构造的完全性。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集成有锚固连接的功能,可较大程度的减少原系统中锚固连接件的用量与施工作业量,减少综合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杆、第一圆盘卡件和连接杆,所述内杆位于基层墙体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抹面层和免拆保温模板并与所述内杆和所述基层墙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盘卡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并用于抵靠在所述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卡件包括圆盘卡件本体、螺母和垫片,所述圆盘卡件本体和所述垫片均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圆盘卡件本体抵靠于所述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且所述垫片压设于所述圆盘卡件本体与所述螺母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卡件包括圆盘卡件本体和钢丝,所述圆盘卡件本体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钢丝现场绑扎于所述连接杆,以使所述圆盘卡件本体抵靠于所述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面具有丝口,所述丝口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盘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套管,两个所述限位套管均位于所述基层墙体内,且所述内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限位套管内,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套管和所述第一圆盘卡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与所述连接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限位套管并通过所述限位套管和所述内杆与所述基层墙体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外杆,两个所述外杆分别用于连接内侧支护系统和外侧支护系统,两个所述外杆分别位于所述内杆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外杆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限位套管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套管,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套管位于所述基层墙体内并连接于所述内杆中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限位套管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并抵靠于所述免拆保温模板的外侧面;

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管沿所述内杆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用于抵靠在所述免拆保温模板的侧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卡件的材质为尼龙、塑料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圆盘卡件,所述第二圆盘卡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并用于抵靠在所述免拆保温模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二圆盘卡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

12.一种墙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墙体构造,所述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包括内杆、第一圆盘卡件和连接杆,所述内杆位于基层墙体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抹面层和免拆保温模板并与所述内杆和所述基层墙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盘卡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并用于抵靠在所述抹面层中内嵌的网布外侧面并位于所述抹面层内。通过第一圆盘卡件和连接杆实现抹面层与基层墙体和免拆保温模板的机械连接,有效防止抹面层发生脱落,确保墙体构造的完全性。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用连接装置集成有锚固连接的功能,可较大程度的减少原系统中锚固连接件的用量与施工作业量,减少综合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丙强,刘念界,季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