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5745发布日期:2023-05-27 23:5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站方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站方舱,具体涉及一种电站方舱。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源。一般的电力来源都是将负载接入电网来获得电力,当电网损坏或在野外无法接入电网时,需要配备电站方舱来维持负载的正常工作。柴油电站方舱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电站设备,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柴油电站方舱工作时的噪声大,导致传统的开架式汽车电站、拖车电站、机动电源车辆、固定电站等对使用人员、供电用户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为了对柴油电站方舱工作时的噪声进行控制,传统的方法是将柴油电站方舱安装于方舱内。现有的电站方舱采用了较多不便于拆卸的结构,以适应多种使用环境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但是这样使得方舱内部布局不合理,不仅使电站方舱的散热效率下降,而且也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方舱内的设备进行维护,进而影响了电站方舱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站方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站方舱存在不便于对其内的设备进行维护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站方舱,包括底舱体、主舱体、柴油发动机、控制柜、电瓶、线辊、充电机、发电机、以及油箱;

3、所述主舱体设置于所述底舱体的上方,所述底舱体固定安装,所述主舱体和所述底舱体整体形成立方体结构;所述底舱体的侧壁设置有通风口;所述主舱体前后两端的下部均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上设置有通风窗;

4、所述主舱体内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舱体、第二舱体、第三舱体、第四舱体、以及第五舱体;

5、所述第一舱体内设置有所述控制柜、所述电瓶、所述线辊和所述充电机;所述线辊上卷绕有充电线束,所述电瓶和所述充电机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主舱体的外侧壁上;

6、所述第三舱体内设置有所述柴油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

7、所述主舱体在所述第三舱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开门;所述第一舱体和所述第二舱体之间、所述第二舱体和所述第三舱体之间、所述第四舱体和所述第五舱体之间均设置有检修门;

8、所述第二舱体、所述第三舱体、所述第四舱体的底部设置有油箱安装腔室,所述油箱安装腔室内安装有所述油箱,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软管连接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进油口。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舱体的外壁设置有面板舱、出线舱和充电舱;

10、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面板舱内,所述面板舱上设置有面板舱盖,所述面板舱盖上设置有观察窗;

11、所述充电线束的连接端伸入所述出线舱并固定于所述出线舱内,所述出线舱上设置有出线舱盖;

12、所述充电舱内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机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舱上设置有充电舱盖。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舱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主舱体前后两端的顶部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吊耳;所述主舱体的壁板内设置有隔音材料,隔音材料包括隔音棉。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舱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缸体外包覆有风冷通道,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接于所述风冷通道进口,所述风冷通道出口连接于散热风道进口,所述散热风道的出口和外界连通,所述第一舱体和所述第二舱体内形成所述第一风机的冷却风进风道。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舱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接于所述发电机的冷却风进口;所述发电机的冷却风出口连接于底排风通道进口,所述底排风通道出口和所述底舱体连通;

16、所述第五舱体内和所述第四舱体内形成第二风机的冷却风进风道。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机的进气口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修门上设置有通风窗。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机油管路设置于机油散热器的散热口处,所述机油散热器位于所述发动机的风扇端;

20、机油滤清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机油管路上,所述机油滤清器在机油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机油散热器的后方。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柴油发动机的中冷器的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紫光加热器。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站方舱,本实用新型的电站方舱通过合理地设置舱门、侧开门、检修门可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到达舱体内设定位置,从而快速对其内的设备进行维护,同时舱体上设置的各个通风口、通风窗能够很好地供冷却风通过,进而实现该电站方舱的快速换热需求,满足功率较大的电站方舱的散热需求,保证电站方舱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站方舱存在不便于对其内的设备进行维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站方舱合理布局,人员工作环境好,集成度高,与底盘连接简单、可靠,维修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电站方舱以风冷柴油发动机为动力,在高原、低温、高温等环境适应性好,电站方舱工作噪音小;机组机动性好,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具备良好的低温启动性能、高原适应性和快速加载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舱体(1)、主舱体(2)、柴油发动机(3)、控制柜(19)、电瓶(20)、线辊(30)、充电机(40)、发电机(6)、以及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2)的外壁设置有面板舱、出线舱和充电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舱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筋(8);所述主舱体(2)前后两端的顶部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吊耳(18);所述主舱体(2)的壁板内设置有隔音材料(60),隔音材料(60)包括隔音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体(22)内设置有第一风机(4);所述柴油发动机(3)的缸体外包覆有风冷通道(7),所述第一风机(4)的出风口连接于所述风冷通道(7)进口,所述风冷通道(7)出口连接于散热风道(5)进口,所述散热风道(5)的出口和外界连通,所述第一舱体(21)和所述第二舱体(22)内形成所述第一风机(4)的冷却风进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舱体(24)内设置有第二风机(9),所述第二风机(9)的出风口连接于所述发电机(6)的冷却风进口;所述发电机(6)的冷却风出口连接于底排风通道(11)进口,所述底排风通道(11)出口和所述底舱体(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9)的进气口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门(90)上设置有通风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发动机(3)的机油管路设置于机油散热器(31)的散热口处,所述机油散热器(31)位于所述发动机的风扇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发动机(3)的中冷器(36)的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紫光加热器(37)。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站方舱,包括主舱体,主舱体设置于底舱体的上方,底舱体的侧壁设置有通风口;主舱体前后两端的下部均设置有舱门,舱门上设置有通风窗;主舱体内设置有第一舱体、第二舱体、第三舱体、第四舱体、以及第五舱体;第一舱体内设置有控制柜、电瓶、线辊和充电机;控制柜的控制面板设置于主舱体的外侧壁上;第三舱体内设置有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之间、第二舱体和第三舱体之间、第四舱体和第五舱体之间均设置有检修门;第二舱体、第三舱体、第四舱体的底部设置有油箱安装腔室,油箱安装腔室内安装有油箱。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站方舱存在不便于对其内的设备进行维护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宝龙,王亚静,张雅玲,车维宏,宫金元,马晓杰,张锡,李华,陆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