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0764发布日期:2023-05-17 17:1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地下室外墙的外侧壁的底端一般设有台阶,以提高结构强度以及防水性能。此外,台阶的外侧壁、台阶的顶端以及外墙的外侧壁均铺设有防水墙,以进一步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性能。

2、现有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存在以下弊端:防水墙于台阶的外侧壁和顶端之间拐角处,防水墙于台阶的顶端和外墙的外侧壁之间的拐角处的密封性能均较差,进而影响地下室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防水性能更好。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包括外墙、第一防水墙、第二防水墙以及第三防水墙,所述外墙的外侧壁的底端设有台阶,所述第一防水墙铺设于所述外墙的外侧壁并位于所述台阶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水墙铺设于所述台阶的上端面,所述第三防水墙铺设于所述台阶的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墙外侧的底端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背向所述外墙弯折并贴合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所述第三防水墙外侧的顶端具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外墙弯折并贴合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下室防水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在外墙的外侧壁铺设第一防水墙,台阶的上端面铺设第二防水墙,台阶的外侧壁铺设第三防水墙,进而能够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性能。此外,第一延伸部背向外墙弯折并贴合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进而能够提高第一防水墙与第二防水墙的对接处的密封性能,第二延伸部朝向外墙弯折并贴合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进而能够提高第二防水墙与第三防水墙的对接处的密封性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性能,防护更加严密。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防水墙之间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防水墙之间设有第二紧固件。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墙外侧的顶端具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朝向所述外墙弯折并贴合所述外墙的顶面。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外墙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三紧固件。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墙、所述第二防水墙和所述第三防水墙均包括聚苯乙烯板,所述聚苯乙烯板的两个板面均贴设有铁皮,所述第一防水墙的所述铁皮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防水墙的所述铁皮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水墙靠近所述外墙的一端抵接所述外墙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防水墙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防水墙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第二防水墙远离所述外墙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三防水墙靠近所述外墙的一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墙、所述第二防水墙和所述第三防水墙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水单元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水单元板相靠近的一侧中,其中一者设有插槽,另一者设有插块,所述插块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之间设有第四紧固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墙与所述外墙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墙与所述台阶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三防水墙与所述台阶的外侧壁之间均设有防水卷材。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防水墙之间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防水墙之间设有第二紧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墙外侧的顶端具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朝向所述外墙弯折并贴合所述外墙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外墙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三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墙、所述第二防水墙和所述第三防水墙均包括聚苯乙烯板,所述聚苯乙烯板的两个板面均贴设有铁皮,所述第一防水墙的所述铁皮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防水墙的所述铁皮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墙靠近所述外墙的一端抵接所述外墙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防水墙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水墙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第二防水墙远离所述外墙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三防水墙靠近所述外墙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墙、所述第二防水墙和所述第三防水墙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水单元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水单元板相靠近的一侧中,其中一者设有插槽,另一者设有插块,所述插块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之间设有第四紧固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墙与所述外墙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墙与所述台阶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三防水墙与所述台阶的外侧壁之间均设有防水卷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其包括外墙、第一防水墙、第二防水墙以及第三防水墙,所述外墙的外侧壁的底端设有台阶,所述第一防水墙铺设于所述外墙的外侧壁并位于所述台阶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水墙铺设于所述台阶的上端面,所述第三防水墙铺设于所述台阶的外侧壁,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墙外侧的底端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背向所述外墙弯折并贴合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所述第三防水墙外侧的顶端具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外墙弯折并贴合所述第二防水墙的上端面。本技术的地下室防水结构,防水性能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熊伦,张发科,汪传毅,陈继勇,欧武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