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0217发布日期:2023-06-10 01:0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1、砖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构成了我国独特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伴随着人民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各项指标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而砖砌体结构柱的刚度、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等不足,导致建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拆除砖砌体结构柱进行混凝土柱浇筑,则在拆除过程中将无其他结构支撑楼板,安全隐患极大,而如果进行拆除重新建设建筑物,则工期大大增长,建筑造价也将大在大增加,而旧房基础改造加固与新建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相比有以下优点:工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所以对现有砖砌体结构柱加固方法较为复杂,稳固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着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较为复杂,稳固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包括用于包覆于结构柱表面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层,该钢筋混凝土加固层中的钢筋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纵筋、箍设于多根该纵筋外周的多道箍筋、以及选择性固定于多根该纵筋并用于植入该结构柱的多根植筋。

3、本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结构柱的每一侧面分布有至少一根该纵筋,该箍筋套设于该结构柱并箍设于所有该纵筋的外周。

4、本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植筋包括用于植入该结构柱中的第一端部以及形成为弯钩的第二端部,该弯钩卡设固定于该纵筋。

5、本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植筋位于该结构柱内部的长度不小于150mm。

6、本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钢筋混凝土加固层中的混凝土为灌浆料面层。

7、本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该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50mm。

8、本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该纵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50mm。

9、本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该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

10、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砖砌体墙的外周固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较为复杂,稳固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结构柱截面面积的方法进行加固,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和对承载力提高明显等显著优势,并采用灌浆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快硬、早强、高强和无需振捣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这类不宜振捣结构的加固。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覆于结构柱表面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加固层中的钢筋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纵筋、箍设于多根所述纵筋外周的多道箍筋、以及选择性固定于多根所述纵筋并用于植入所述结构柱的多根植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的每一侧面分布有至少一根所述纵筋,所述箍筋套设于所述结构柱并箍设于所有所述纵筋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包括用于植入所述结构柱中的第一端部以及形成为弯钩的第二端部,所述弯钩卡设固定于所述纵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位于所述结构柱内部的长度不小于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加固层中的混凝土为灌浆料面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纵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物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包括用于包覆于结构柱表面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层,该钢筋混凝土加固层中的钢筋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纵筋、箍设于多根该纵筋外周的多道箍筋、以及选择性固定于多根该纵筋并用于植入该结构柱的多根植筋。本技术通过在原有的砖砌体墙的外周固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砖砌体结构柱加固结构较为复杂,稳固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增大结构柱截面面积的方法进行加固,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和对承载力提高明显等显著优势,并采用灌浆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快硬、早强、高强和无需振捣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这类不宜振捣结构的加固。

技术研发人员:褚永颜,张志威,崔爱珍,刘博,于长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