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2416发布日期:2023-09-02 10:4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钢结构体系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工程建筑中,为了追求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功能,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增设局部夹层的建筑方式,且为了便于后期检修、改造,大部分采用装配式的钢结构体系。由于钢结构与混凝土柱、梁的连接节点问题,夹层钢结构不能采用与主体同步施工的方式,而需待相应主体结构完成后施工。夹层钢结构施工时,有数量较多的超长、超重钢构件需要在楼层内长距离水平运输至待安装位置。由于此时上层楼板已施工,楼层内的空间有限,无法采用塔吊、汽车吊等直接将钢构件运输至待安装位置。而且由于楼板较薄,也无法承受大型运输设备的荷载。因此,超长、超重钢构件的长距离楼面水平运输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装置,用于解决楼层内受限制空间中运送超长钢构件不便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用以运送钢构件,包括:

3、行走装置,

4、扁担梁,所述扁担梁的中部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扁担梁的两端被配置为能够连接所述钢构件的两端。

5、上述运输装置包括行走装置和扁担梁,扁担梁的两端用于连接钢构件的两端,行走装置支撑起扁担梁以及钢构件,并运送到指定位置,很方便的在楼层内受限制空间中运送超长钢构件。

6、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门形框架,所述门形框架的两个端头均配置有行走轮。

7、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门形框架由一根横梁和两根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扁担梁的中部与所述横梁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

8、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撑,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均通过螺栓连接。

9、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二斜撑,所述第二斜撑的两端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扁担梁通过螺栓连接。

10、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轮座与所述立柱通过螺栓连接。

11、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轮为带刹车的万向轮。

12、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均配置有第二吊耳,所述钢构件的两端配置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耳通过第一钢丝绳或倒链连接于第一吊耳。

13、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均配置有第二吊耳,所述钢构件的两端配置有第一吊耳;其中一个第二吊耳通过第一钢丝绳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吊耳,另一个第二吊耳通过倒链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吊耳。

14、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钢丝绳两端配置有卡环,所述卡环用于与所述第二吊耳和所述第一吊耳连接。

15、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扁担梁上还配置有张拉组件,所述张拉组件包括一根反撑杆,所述反撑杆垂直安装在所述扁担梁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反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二钢丝绳与所述扁担梁的两端连接。

16、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扁担梁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和两端均配置有带孔的连接板,所述反撑杆的下端通过螺栓与位于中间的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两端通过卡环分别与所述反撑杆的上端和位于两端的所述连接板连接。

17、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运输装置,用以运送钢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形框架由一根横梁和两根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扁担梁的中部与所述横梁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撑,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均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二斜撑,所述第二斜撑的两端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扁担梁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为带刹车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轮座与所述立柱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均配置有第二吊耳,所述钢构件的两端配置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耳通过第一钢丝绳或倒链连接于第一吊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均配置有第二吊耳,所述钢构件的两端配置有第一吊耳;其中一个第二吊耳通过第一钢丝绳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吊耳,另一个第二吊耳通过倒链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吊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两端配置有卡环,所述卡环用于与所述第二吊耳和所述第一吊耳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上还配置有张拉组件,所述张拉组件包括一根反撑杆,所述反撑杆垂直安装在所述扁担梁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反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二钢丝绳与所述扁担梁的两端连接;所述扁担梁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和两端均配置有带孔的连接板,所述反撑杆的下端通过螺栓与位于中间的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两端通过卡环分别与所述反撑杆的上端和位于两端的所述连接板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钢结构体系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包括行走装置和扁担梁;所述行走装置包括门形框架,所述门形框架的两个端头均配置有行走轮;所述扁担梁的中部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扁担梁的两端被配置为能够连接所述钢构件的两端。上述运输装置包括行走装置和扁担梁,扁担梁的两端用于连接钢构件的两端,行走装置支撑起扁担梁以及钢构件,并运送到指定位置,很方便的在楼层内受限制空间中运送超长钢构件。

技术研发人员:石军,李峰,钟波,刘智慧,张毓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