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粉刷用接灰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2230发布日期:2023-06-15 12:2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外墙粉刷用接灰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墙面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墙粉刷用接灰斗。


背景技术:

1、在房屋建筑外墙装饰装修阶段,需要用砂浆涂抹在外墙表面,让墙面变得更加的平整顺直、牢固结实,使得墙面和涂料之间的附着力得到提高,也能避免墙体表面出现开裂、脱落等现象,提高室内的隔音效果和隔热效果,保护墙体不受风、雨、雪的侵蚀,提高墙面防潮、防风化、隔热的能力,增强墙身的耐久性能。

2、在墙面抹灰过程中,抹灰砂浆难免会掉落在脚手架上或者沿着脚手架与墙体的间隙掉落到地面形成落地灰,造成材料浪费;以10万平方米的外墙粉刷面积为例,在抹灰收面时每平方米墙面预计掉落2立方毫米砂浆,这样,约200立方米(约330吨)的抹灰砂浆被浪费掉,以目前抹灰砂浆单价约343元/吨计算,直接材料经济损失约113000元(不含后期人工清理费用),相当于1平方米浪费1.13元;长此以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且生产抹灰砂浆的原材料为不可再生资源,长期浪费不符合环保理念;而且,掉落在外架上的抹灰砂浆,在外架拆除时极容易产生粉尘、污染空气,影响施工人员健康,引发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在脚手架上以收集墙面抹灰时掉落的抹灰砂浆的外墙粉刷用接灰斗。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墙粉刷用接灰斗,包括斗形篷布、用于撑开斗形篷布且前侧贴墙的支撑架和用于扣接在脚手架上的扣接件;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在斗形篷布两端的两个y形支撑结构、连接在两个y形支撑结构之间的横档和靠近墙面的第一横杆及靠近脚手架的第二横杆,斗形篷布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连接,第一横杆两端分别与两个y形支撑结构的主支撑杆的顶端连接,第二横杆两端分别与两个y形支撑结构的分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每个y形支撑结构的主支撑杆的底端与同侧的扣接件铰接。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柔性、质轻的斗形篷布通过支撑架装配到脚手架上来收集抹灰砂浆,避免了硬性材质受砸容易变形损坏且重量较大会对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缺陷;通过扣接件可使本接灰斗便捷的与脚手架进行装配或拆除,支撑架的底端与扣接件铰接能转动调节角度,可适应不同角度,适用不同部位,确保斗形篷布前侧贴在墙面上,从而获得更好的接灰收纳效果,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浪费,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损失,且节省了不可再生的砂浆原材料,符合环保理念;况且,减少堆积在外架上的砂浆,尽量避免外架拆除时扬起粉尘,减少了空气污染,保障了工人健康,也更环保。

4、作为改进,斗形篷布的前后两侧分别缝合有一个卷边套,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分别插接在两个卷边套内;第一横杆上可转动扣接有多个贴墙卡扣,每个贴墙卡扣前端设有与外墙墙面抵靠的抵靠面;前侧的卷边套设有与每个贴墙卡扣一一对应的缺口,每个贴墙卡扣容置在对应的缺口内。贴墙卡扣与第一横杆间隙配合可转动,在支撑架调整角度过程中及后续抹灰砂浆收集量增加过程中保持其抵靠面与墙面相贴,增大与墙面的接触面积和摩阻力,避免支撑架靠墙侧与墙面打滑而导致斗形篷布被打翻,进而避免了斗形篷布内已经收集好的抹灰砂浆倾泻而下成为落地灰;况且,随着抹灰砂浆收集量不断增加、又或强风吹动时斗形篷布都会对斗形篷布产生抖动或变形,但由于前侧的卷边套在贴墙卡扣设置处开有缺口,所以刚好隔开了斗形篷布和贴墙卡扣,因此能够避免斗形篷布抖动或变形对贴墙卡扣与第一横杆的连接造成影响,避免贴墙卡扣从第一横杆上弹出。

5、作为改进,每根主支撑杆底端间隙插接有一根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与扣接件铰接,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套管与主支撑杆经穿过第一螺纹孔的压紧螺栓锁紧。可用于调整主支撑杆的长度,连带着设定主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使得主支撑杆能够获得墙面较好的支撑力,又保持斗形篷布开口处水平设置,来获得最大的抹灰砂浆收集面积。

6、作为改进,所述y形支撑结构还包括滑动套合在主支撑杆上的滑套和与分支撑杆底端插接的第二套管;滑套上设有铰座,第二套管与铰座铰接,滑套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滑套与主支撑杆经穿过第二螺纹孔的压紧螺栓锁紧。主支撑杆前端与墙面抵靠,而分支撑杆在重力作用下会最大程度绷直展开斗形篷布,但此刻斗形篷布不见得是水平状,大概率是倾斜的,这样,通过调节滑套在主支撑杆上的相对位置,就能调节展开状态下的斗形篷布,使其大致为水平状,然后旋紧压紧螺栓锁死滑套位置;这样,使得绷直展开状态的斗形篷布尽可能保持水平状态,从而获得最大的接灰面积和接灰效果;且在收工后,旋转第二套管能够使分支撑杆与主支撑杆合拢,将斗形篷布进行折叠,从而减小储藏面积,且斗形篷布质量较轻,折叠后携带和移动都比较方便。

7、进一步的,第二套管与铰座之间通过螺栓及螺母铰接,第二套管与铰座两个耳板之间均设有锁紧垫片。该特征是对上一个特征的补充,当滑套调节到位并锁死后,斗形篷布是出于绷紧、展开、水平的最佳状态,但随着落入的砂浆量增大,重量增多,斗形篷布可能会被下压折叠,此时,通过螺栓及螺母调节固定强度,由锁紧垫片增加第二套管与铰座的连接牢固度,避免抹灰砂浆掉落砸在斗形篷布时使第二横杆摇摆,甚至向第一横杆贴合导致斗形篷布合拢而无法收集抹灰砂浆。

8、作为改进,第一横杆与主支撑杆之间、第二横杆与分支撑杆之间均通过直角接头及压紧螺栓可拆式连接。可对斗形篷布进行拆洗,避免抹灰砂浆凝结在斗形篷布上。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墙粉刷用接灰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斗形篷布(1)、用于撑开斗形篷布(1)且前侧贴墙(101)的支撑架(2)和用于扣接在脚手架(102)上的扣接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粉刷用接灰斗,其特征在于:斗形篷布(1)的前后两侧分别缝合有一个卷边套(1.1),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分别插接在两个卷边套(1.1)内;第一横杆(21)上可转动扣接有多个贴墙卡扣(4),每个贴墙卡扣(4)前端设有与外墙墙面抵靠的抵靠面;前侧的卷边套(1.1)设有与每个贴墙卡扣(4)一一对应的缺口(1.2),每个贴墙卡扣(4)容置在对应的缺口(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墙粉刷用接灰斗,其特征在于:每根主支撑杆(231)底端间隙插接有一根第一套管(234),该第一套管(234)与扣接件(3)铰接,第一套管(234)上设有第一螺纹孔(234.1),第一套管(234)与主支撑杆(231)经穿过第一螺纹孔(234.1)的压紧螺栓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墙粉刷用接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支撑结构还包括滑动套合在主支撑杆(231)上的滑套(233)和与分支撑杆(232)底端插接的第二套管(235);滑套(233)上设有铰座(233.2),第二套管(235)与铰座(233.2)铰接,滑套(233)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33.1),滑套(233)与主支撑杆(231)经穿过第二螺纹孔(233.1)的压紧螺栓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墙粉刷用接灰斗,其特征在于:第二套管(235)与铰座(233.2)之间通过螺栓(236)及螺母(237)铰接,第二套管(235)与铰座(233.2)的两个耳板之间均设有锁紧垫片(23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墙粉刷用接灰斗,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杆(21)与主支撑杆(231)之间、第二横杆(22)与分支撑杆(232)之间均通过直角接头(25)及压紧螺栓可拆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墙粉刷用接灰斗,优点在于采用柔性、质轻的斗形篷布通过支撑架装配到脚手架上来收集抹灰砂浆,避免了硬性材质受砸容易变形损坏且重量较大会对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缺陷;通过扣接件可使本接灰斗便捷的与脚手架进行装配或拆除,支撑架的底端与扣接件铰接能转动调节角度,可适应不同角度,适用不同部位,确保斗形篷布前侧贴在墙面上,从而获得更好的接灰收纳效果,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浪费,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损失,且节省了不可再生的砂浆原材料,符合环保理念;况且,减少堆积在外架上的砂浆,尽量避免外架拆除时扬起粉尘,减少了空气污染,保障了工人健康,也更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何贤超,蒋义,张洲铨,朱勤业,李荣健,张培森,邬岳锋,朱敏,付振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