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8176发布日期:2023-04-20 01:1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加固,具体是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 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2、已授权申请号为202123117811.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提出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建筑结构加固装置通过设置的支撑横板、支撑竖板、连接板和伸缩板的配合使用,由于支撑横板的顶部和支撑竖板的底部固定,能够使得支撑横板和支撑竖板形成l型结构,再通过螺栓将支撑横板和支撑竖板分别固定在地面和墙体上,能够对墙体起到支撑效果,同时在连接板和伸缩板的配合下,能够形成类似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从而能够提升墙体的稳定性,但是在该方案中,支撑竖板、u型板、伸缩板等结构在使用完成后无法进行收纳处理,使得加固装置的整体空间占有率较大,从而使其存储以及携带移动都会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包括

3、底板,其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锚固孔,所述底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板;

4、支撑板,其转动连接在底板的侧面;

5、加固板,其设置在支撑板的外部;

6、调节组件,其设置在加固板与支撑板之间;

7、定位组件,其设置在底板上,用于与加固板配合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限制。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以及尺寸值均与容置槽相匹配,所述支撑板和加固板组合后的厚度值小于容置槽的深度值,使得在支撑板被收纳时,其外侧表面可以与底板的最外侧表面相齐平,从而可以通过转动限位板,使其与支撑板的外表面接触,这样就可以将收纳后的支撑板挤压固定在容置槽的内部,并且,在限位板与支撑板表面之间摩擦阻力的作用下,使得限位板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反向转动导致支撑板固定松动,使得支撑板可以被稳定收纳。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板表面两侧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安装侧板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与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细绳,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开设有连接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安装侧板的内侧面开设有细槽,所述传动细绳穿过细槽,使得传动细绳的正常传动工作不会受阻,所述加固板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侧板之间,所述加固板通过安装侧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块插接在连接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槽的组数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与滑槽上下两端相对应的位置,两组滑槽所设置的位置分别对应安装侧板在收纳状态下以及收纳状态下时所处的位置,从而使得加固板处于工作或是收纳状态时均可以保持稳定状态,使其不会与支撑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底板 内部的竖槽,所述竖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面杆,所述斜面杆的一侧设置有弧面,其另一侧设置有直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竖槽的数量至少为六组,且沿直线等距分布在底板的表面,使得斜面杆的数组可以满足支撑板在不同倾斜角度支撑工作的需要。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位于斜面杆上的所述弧面设置在斜面杆上靠近锚固孔的一侧,所述直面设置在斜面杆上与弧面相对的一侧,使得加固板底端向远离锚固孔方向转动对支撑板进行稳定支撑挤压时,通过其底端与弧面接触挤压,使得斜面杆整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分力,从而可以加固板的底端可以直接进行远离锚固孔方向的转动,并且,通过其斜面杆上的直面对加固板底端的反向转动进行限制,从而使得加固板可以对支撑板的反向转动进行稳定限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建筑结构加固装置,通过容置槽、限位板、调节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使用后对转动连接的支撑板以及转动连接的加固板进行稳定收纳处理,使得加固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可以便于对其进行存储或是携带移动,使其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17、2、该建筑结构加固装置,通过定位组件与转动连接在支撑板外部的加固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不同倾斜角度状态的支撑板进行稳定支撑,从而使得支撑板不仅可以对竖直墙体进行加固支撑,还可以对倾斜的建筑结构进行支撑,使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的形状、以及尺寸值均与容置槽(2)相匹配,所述支撑板(5)和加固板(6)组合后的厚度值小于容置槽(2)的深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开设在支撑板(5)表面两侧的滑槽(71),所述滑槽(7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安装侧板(72),所述安装侧板(7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73),所述挤压弹簧(7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4),所述安装侧板(72)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拉杆(75),所述拉杆(75)与连接块(74)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细绳(76),所述支撑板(5)的内侧面开设有连接槽(7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侧板(72)的内侧面开设有细槽,所述传动细绳(76)穿过细槽,所述加固板(6)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侧板(72)之间,所述加固板(6)通过安装侧板(72)与支撑板(5)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4)插接在连接槽(77)的内部,所述连接槽(77)的组数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与滑槽(71)上下两端相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开设在底板(1) 内部的竖槽(81),所述竖槽(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82),所述支撑弹簧(8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面杆(83),所述斜面杆(83)的一侧设置有弧面(831),其另一侧设置有直面(8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81)的数量至少为六组,且沿直线等距分布在底板(1)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斜面杆(83)上的所述弧面(831)设置在斜面杆(83)上靠近锚固孔(3)的一侧,所述直面(832)设置在斜面杆(83)上与弧面(831)相对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属于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其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锚固孔,所述底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支撑板,其转动连接在底板的侧面;加固板,其设置在支撑板的外部;调节组件,其设置在加固板与支撑板之间;定位组件,其设置在底板上,用于与加固板配合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容置槽、限位板、调节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使用后对转动连接的支撑板以及转动连接的加固板进行稳定收纳处理,使得加固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可以便于对其进行存储或是携带移动,使其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翼志,林鑫鑫,李诗雨,石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翼志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