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7194发布日期:2023-05-06 22:3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特别是指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治疗设施的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新建或扩建工程项目上,对各种附属设施的机房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例如,医院用于治疗的直线加速器机房便对各个位置顶板的厚度具有很高的要求。对于这种超厚顶板的施工需要选择安全、可靠、实用的支撑架体。保证架体的承载力要求,同时该支撑架体又能操作便捷,便于施工。

2、参照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2609966a、专利名为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对超厚顶板进行支撑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做法就是在房间内布置格构柱,在格构柱顶部放置可调高度的顶托,并在顶托上放置钢板,在钢板上架设钢梁及叠合板。该施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然而施工所用材料的可周转性差,不方便后期材料的拆除,施工成本较高,一次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不仅均有较好的支撑、承载能力,而且建造材料的周转性较强,方便拆装组合,施工成本更低。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包括多根竖向设置在室内的支撑立杆,支撑立杆的底端通过底板设置在室内地面上,支撑立杆的顶端通过调节组件设有顶托,顶托的顶端设有支撑龙骨,支撑龙骨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建筑模板的次龙骨,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杆之间设有加固斜撑。

4、进一步的,在水平面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加固斜撑对称设置,加固斜撑与所述支撑立杆之间通过盘扣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杆顶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立杆顶端的调节套筒,调节套筒与调节槽同轴互通,调节套筒内穿插有升降筒,升降筒与调节套筒螺纹连接,升降筒插入调节槽并与调节槽通过限位组件连接,转动调节套筒能够实现升降筒在支撑立杆上的升降。

6、进一步的,所述顶托包括凵形板和承插轴,承插轴固定在凵形板底部,承插轴与所述升降筒的内孔相适配,凵形板两侧侧板之间的空腔与所述支撑龙骨相适配,顶托的承插轴插入升降筒的内孔中并且顶托的凵形板底面与升降筒伸出调节槽的一端端面抵紧。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调节槽内壁上的限位条和开设在升降筒侧壁上限位槽,限位条与限位槽相适配,升降筒插入调节槽时,限位条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套筒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关于调节套筒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调节翼板。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杆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十字剪刀撑,十字剪刀撑包括横杆和纵杆,横杆和纵杆之间通过扣件连接,横杆和纵杆在水平面上沿左右、前后穿设在支撑立杆之间并通过扣件与对应的支撑立杆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剪刀撑的横杆和纵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顶撑杆,顶撑杆伸出螺纹槽的一端与对应的室内墙壁或室内侧壁上的应力点抵紧。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2、1、支撑立杆通过顶托、支撑龙骨和次龙骨能够对建筑模板起到支撑作用,加固斜撑能够强化支撑立杆之间的关系,使得由多根支撑立杆组成的顶板支撑体系具有更强的稳固性。

13、2、升降筒的可调节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高度的顶板进行支撑,重复利用率高,应用范围更广。

14、3、通过盘扣连接的支撑立杆和加固斜撑也更方便拆装,不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搭建效率,而且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成本,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周转成本。

15、4、十字剪刀撑的横杆和纵杆不仅能够加强支撑立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时由于横杆和纵杆的两端通过可调节的顶撑杆与对应一侧的墙壁或墙壁上的应力点抵紧,使得支撑立杆在室内的稳定性更好,使得有多根支撑立杆形成的顶板支撑结构稳定性更强,支撑能力更强。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竖向设置在室内的支撑立杆(1),支撑立杆(1)的底端通过底板(11)设置在室内地面上,支撑立杆(1)的顶端通过调节组件设有顶托(2),顶托(2)的顶端设有支撑龙骨(5),支撑龙骨(5)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建筑模板(7)的次龙骨(6),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杆(1)之间设有加固斜撑(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平面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加固斜撑(8)对称设置,加固斜撑(8)与所述支撑立杆(1)之间通过盘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1)顶部开设有调节槽(12),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立杆(1)顶端的调节套筒(31),调节套筒(31)与调节槽(12)同轴互通,调节套筒(31)内穿插有升降筒(32),升降筒(32)与调节套筒(31)螺纹连接,升降筒(32)插入调节槽(12)并与调节槽(12)通过限位组件(4)连接,转动调节套筒(31)能够实现升降筒(32)在支撑立杆(1)上的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2)包括凵形板(21)和承插轴(22),承插轴(22)固定在凵形板(21)底部,承插轴(22)与所述升降筒(32)的内孔相适配,凵形板(21)两侧侧板之间的空腔与所述支撑龙骨(5)相适配,顶托(2)的承插轴(22)插入升降筒(32)的内孔中并且顶托(2)的凵形板(21)底面与升降筒(32)伸出调节槽(12)的一端端面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固定在调节槽(12)内壁上的限位条(41)和开设在升降筒(32)侧壁上限位槽(42),限位条(41)与限位槽(42)相适配,升降筒(32)插入调节槽(12)时,限位条(41)插入对应的限位槽(42)内并与限位槽(42)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筒(3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关于调节套筒(3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调节翼板(311)。

7.根据权利要求1-4和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1)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十字剪刀撑,十字剪刀撑包括横杆(91)和纵杆(92),横杆(91)和纵杆(92)之间通过扣件连接,横杆(91)和纵杆(92)在水平面上沿左右、前后方向穿设在支撑立杆(1)之间并通过扣件与对应的支撑立杆(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剪刀撑的横杆(91)和纵杆(9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顶撑杆(93),顶撑杆(93)伸出螺纹槽的一端与对应的室内墙壁或室内侧壁上的应力点抵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包括多根竖向设置在室内的支撑立杆,支撑立杆的底端通过底板设置在室内地面上,支撑立杆的顶端通过调节组件设有顶托,顶托远离支撑立杆的一端设有支撑龙骨,支撑龙骨顶部设有次龙骨,次龙骨远离支撑龙骨的一侧设有建筑模板;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杆之间设有加固斜撑,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加固斜撑对称设置。本技术不仅均有较好的支撑、承载能力,而且建造材料的周转性较强,方便拆装组合,施工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东,王军校,刘坤,郑永杰,李凯,刘月秋,王士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