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89366发布日期:2023-10-11 11:5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用具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


背景技术:

1、建筑机械是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所用机械设备的总称,它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混凝土制品机械,钢筋级预应力机械,装修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多种机械组成。在建筑机械工程领域里,料斗是一种最常用的施工工具,在固体制剂生产流程中是主要的周转容器,物料可在同一容器中完成不同的用途,达到物料不转料、不加料等频繁的工序,有效地防止粉尘与交叉污染,其施工效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的进度;

2、现有的料斗通常从上方进料从下方出料,依靠材料自身重力向下流出的方式可能造成材料在接触到地面时意外飞溅出去,既会浪费材料又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且在进料下料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振动对料斗本身造成一定的损害,建筑材料在下料箱中的流速较为缓慢需要对材料进行松动加速材料的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该装置包括大型漏斗、第一减震架和第二减震架,所述大型漏斗左右侧面的前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侧面连接在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设置有大型漏斗,所述大型漏斗左右侧面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侧面连接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设置有大型漏斗,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部设置有承重底架,所述大型漏斗底部设置有下料箱,所述第一减震架包括第一三角支撑架,所述第一三角支撑架设置在下料箱左右侧面的前部,且第一三角支撑架下方设有有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且第一阻尼器底部设有第一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侧面连接在第一连接柱前端,且第一承重柱底部固定连接在承重底架顶部面,所述第一连接柱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前侧面。

3、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架包括第二三角支撑架,所述第二三角支撑架设置在下料箱左右侧面的后部,且第二三角支撑架下方设有有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且第二阻尼器底部设有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二承重柱侧面连接在第二连接柱前端,且第二承重柱底部固定连接在承重底架顶部面,所述第二连接柱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前侧面。

4、优选的,所述下料箱内部设有倒料板,所述倒料板顶部面设有往复疏松机构,所述往复疏松机构包括防砸罩,所述防砸罩固定连接在倒料板顶部面,所述倒料板贯穿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前端固定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且连接轴后端与连接转杆左端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连接转杆右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支架内部滑槽中,所述滑槽支架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长杆,所述滑动长杆与固定滑槽滑动连接,且固定滑槽固定连接在倒料板顶部面,所述滑动长杆贯穿防砸罩前侧面与松动滑铲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松动滑铲滑动连接在倒料板顶部面。

6、优选的,所述大型漏斗与下料箱内部相通,且大型漏斗底部面积小于下料箱顶部面面积,所述倒料板向前倾斜固定连接在下料箱内部,且倒料板最大宽度等于下料箱内部最大宽度。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大小相同,所述承重底架顶部面面积等于大型漏斗顶部面面积。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顶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三角支撑架底部,且第一减震弹簧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承重柱顶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最大底部面积小于第一承重柱顶部面面积,所述第一三角支撑架为直角三角形且中间设有镂空。

9、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套接在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减震弹簧顶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三角支撑架底部,且第二减震弹簧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柱顶部面,所述第二减震弹簧最大底部面积小于第二承重柱顶部面面积,所述第二三角支撑架为直角三角形且中间设有镂空。

10、优选的,所述电机设置在倒料板底部,所述防砸罩将往复疏松机构上部分机构笼罩,所述松动滑铲最大长度与倒料板顶部面最大宽度相同。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通过设置了下料箱改变了材料的出料方向,减少材料因为快速落下而意外飞溅出去的几率,通过设置了第一减震架和第二减震架依靠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在下料箱的左右侧面减少了在材料落入下料箱对设备整体的震动;

1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通过设置了往复疏松机构对在下料箱堆积流动的材料就是松动加速材料的流动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包括大型漏斗(1),所述大型漏斗(1)左右侧面的前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且第一支撑柱(2)侧面连接在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3)上端设置有大型漏斗(1),所述大型漏斗(1)左右侧面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4),且第二支撑柱(4)侧面连接在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二连接杆(5)上端设置有大型漏斗(1),所述第一支撑柱(2)和第二支撑柱(4)底部设置有承重底架(6),所述大型漏斗(1)底部设置有下料箱(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震架(9)和第二减震架(10),所述第一减震架(9)包括第一三角支撑架(91),所述第一三角支撑架(91)设置在下料箱(7)左右侧面的前部,且第一三角支撑架(91)下方设有有第一阻尼器(92),所述第一阻尼器(92)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93),且第一阻尼器(92)底部设有第一承重柱(94),所述第一承重柱(94)侧面连接在第一连接柱(95)前端,且第一承重柱(94)底部固定连接在承重底架(6)顶部面,所述第一连接柱(95)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2)前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架(10)包括第二三角支撑架(101),所述第二三角支撑架(101)设置在下料箱(7)左右侧面的后部,且第二三角支撑架(101)下方设有有第二阻尼器(102),所述第二阻尼器(102)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103),且第二阻尼器(102)底部设有第二承重柱(104),所述第二承重柱(104)侧面连接在第二连接柱(105)前端,且第二承重柱(104)底部固定连接在承重底架(6)顶部面,所述第二连接柱(105)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4)前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箱(7)内部设有倒料板(8),所述倒料板(8)顶部面设有往复疏松机构(11),所述往复疏松机构(11)包括防砸罩(111),所述防砸罩(111)固定连接在倒料板(8)顶部面,所述倒料板(8)贯穿有连接轴(113),所述连接轴(113)前端固定连接在电机(112)输出轴,且连接轴(113)后端与连接转杆(114)左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杆(114)右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15),所述滑块(115)滑动连接在滑槽支架(116)内部滑槽中,所述滑槽支架(116)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长杆(117),所述滑动长杆(117)与固定滑槽(118)滑动连接,且固定滑槽(118)固定连接在倒料板(8)顶部面,所述滑动长杆(117)贯穿防砸罩(111)前侧面与松动滑铲(119)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松动滑铲(119)滑动连接在倒料板(8)顶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漏斗(1)与下料箱(7)内部相通,且大型漏斗(1)底部面积小于下料箱(7)顶部面面积,所述倒料板(8)向前倾斜固定连接在下料箱(7)内部,且倒料板(8)最大宽度等于下料箱(7)内部最大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与第二支撑柱(4)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5)大小相同,所述承重底架(6)顶部面面积等于大型漏斗(1)顶部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93)顶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三角支撑架(91)底部,且第一减震弹簧(93)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承重柱(94)顶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93)最大底部面积小于第一承重柱(94)顶部面面积,所述第一三角支撑架(91)为直角三角形且中间设有镂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03)套接在第二阻尼器(102),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03)顶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三角支撑架(101)底部,且第二减震弹簧(103)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柱(104)顶部面,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03)最大底部面积小于第二承重柱(104)顶部面面积,所述第二三角支撑架(101)为直角三角形且中间设有镂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2)设置在倒料板(8)底部,所述防砸罩(111)将往复疏松机构(11)上部分机构笼罩,所述松动滑铲(119)最大长度与倒料板(8)顶部面最大宽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下料建筑工程用料斗,包括大型漏斗,所述大型漏斗左右侧面的前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侧面连接在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设置有大型漏斗,所述大型漏斗左右侧面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侧面连接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设置有大型漏斗,所述大型漏斗底部设置有下料箱,通过设置下料箱改变材料的出料方向,减少材料意外飞溅出去的几率,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架和第二减震架依靠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在下料箱的左右侧面减少了在材料落入下料箱对设备整体的震动,通过设置往复疏松机构对在下料箱堆积流动的材料就是松动加速材料的流动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金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