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8674发布日期:2023-06-15 11:2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支撑机构,具体涉及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1、砖木结构,房屋的一种建筑结构: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楼板、屋架等用木结构;由于力学工程与工程强度,一般砖木结构是平层(1-3层);

2、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通常用于农村的屋舍、庙宇等,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的古建筑,需要修缮,在这些古建筑的修缮过程中的需要更换屋檐上的一些结构,为了防止屋檐发生坍塌,这时便需要将屋檐的部分进行加固,通常使用的方式都是支起大量木质的支撑杆对屋檐上的木质横梁进行固定;

3、现有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中赣派和徽派建筑最为著名,这类建筑目前保持完整的多以建筑群的形式存在,不同于现代建筑,其间距较近,在对建筑进行加固时,尤其是对其外立面进行加固时,需要保证其间的道路正常通行,且不要使相邻的墙体受力和遭受破坏,传统通过斜置支撑杆抵住建筑外墙和地面的方式加固古建筑砖木结构,这种支撑方式需要较宽的间距,并会妨碍人员通行,由此提出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中赣派和徽派建筑最为著名,这类建筑目前保持完整的多以建筑群的形式存在,不同于现代建筑,其间距较近,在对建筑进行加固时,尤其是对其外立面进行加固时,需要保证其间的道路正常通行,且不要使相邻的墙体受力和遭受破坏,传统通过斜置支撑杆抵住建筑外墙和地面的方式加固古建筑砖木结构,这种支撑方式需要较宽的间距,并会妨碍人员通行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由一个横梁和一个竖杆相互垂直连接,所述横梁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柱,所述竖直柱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锁定孔,所述锁定孔的里侧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里侧螺纹连接有连接栓,所述连接栓的一端穿过放置槽同连接杆一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卡接着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接触板;

3、地基的顶部设置有墙体,所述地基的顶部安设着支撑板,所述接触板的顶部和墙体的顶部外侧紧靠,所述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连接处的套设有密闭组件,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插接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的底端倾斜插入地基。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的坡板,所述接触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接触球,所述接触球的外侧和墙体的外侧紧贴,所述接触球的材料为橡胶。

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弧形的坡板便于车辆通行,接触球可减少对墙体外侧的硬性挤压,从而避免破坏墙体表面。

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横梁和竖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一,所述加强筋一和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二。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强筋一和加强筋二加强横梁和竖杆之间的结构强度。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插入槽,所述插入槽的内底壁插接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的形状为“乀”字形,所述固定钉的顶端埋入插入槽的里侧,所述固定钉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底端和支撑板的里侧螺纹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钉使支撑板和地基连接固定。

10、进一步地,横梁的底部和支撑板顶部的垂直距离大于两米。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横梁的高度方便底部通过人员,不干扰正常人员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密闭组件包括密封环、波纹管和密封圈,所述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分别同波纹管的两端插接,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密封环,每个所述密封环的里侧设置有一个密封圈,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环套接于连接杆一的外侧,另一个所述密封环套接于连接杆二的外侧,所述插板的外侧和抵接板的外侧活动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波纹管可伸长、折叠,密闭组件是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连接处封闭,避免水分进入放置槽导致连接杆一、连接杆二和连接栓发生锈蚀。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里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装配块,所述连接座的顶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里侧插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底端固联着插板,插板的外侧和抵接板的外侧可变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座通过插板对抵接板进行挤压,通过调节插板的厚度,和装配块配合使抵接板和连接座锁定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分别和一个装配块滑动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装配槽和装配块配合使用,使抵接板和连接座锁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上横梁抬高竖直柱、连接杆二、连接杆一、连接座和抵接板都抬升至高处,方便人员从横梁的底部通过,不干扰正常人员活动,支撑板两侧的弧形坡板方便车辆通行;

2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钉使支撑板固定在地基的顶部,通过接触板抵住墙体的外墙,将抵接板同连接座插接,使装配块滑入装配槽的里侧,控制抵接板、接触板紧靠墙体的外侧,使支撑架、支撑板、连接杆一、连接杆二和抵接板受力,从而使墙体得到支撑、加固。

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架(2),每个所述支撑架(2)由一个横梁和一个竖杆相互垂直连接,所述横梁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柱(5),所述竖直柱(5)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锁定孔(17),所述锁定孔(17)的里侧铰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二(13),所述连接杆二(13)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9),所述放置槽(19)的里侧螺纹连接有连接栓(20),所述连接栓(20)的一端穿过放置槽(19)同连接杆一(1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一(12)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的内侧卡接着抵接板(6),所述抵接板(6)的一侧设置有接触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的坡板,所述接触板(1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接触球(11),所述接触球(11)的外侧和墙体(16)的外侧紧贴,所述接触球(11)的材料为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横梁和竖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一(3),所述加强筋一(3)和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二(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插入槽(18),所述插入槽(18)的内底壁插接有固定钉(15),所述固定钉(15)的形状为“乀”字形,所述固定钉(15)的顶端埋入插入槽(18)的里侧,所述固定钉(15)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栓(29),所述固定栓(29)的底端和支撑板(1)的里侧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横梁的底部和支撑板(1)顶部的垂直距离大于两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组件包括密封环(24)、波纹管(25)和密封圈(28),所述连接杆一(12)和连接杆二(13)分别同波纹管(25)的两端插接,所述波纹管(2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密封环(24),每个所述密封环(24)的里侧设置有一个密封圈(28),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环(24)套接于连接杆一(12)的外侧,另一个所述密封环(24)套接于连接杆二(13)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9)里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装配块(8),所述连接座(9)的顶端开设有卡接槽(21),所述卡接槽(21)的里侧插接有卡接块(22),所述卡接块(22)的底端固联着插板(23),插板(23)的外侧和抵接板(6)的外侧可变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6)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装配槽(7),所述装配槽(7)分别和一个装配块(8)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古建筑砖木结构加固用支撑机构,属于支撑机构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由一个横梁和一个竖杆相互垂直连接,所述横梁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柱,所述竖直柱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锁定孔。本技术解决了相邻的墙体受力和遭受破坏,传统通过斜置支撑杆抵住建筑外墙和地面的方式加固古建筑砖木结构,这种支撑方式需要较宽的间距,并会妨碍人员通行的问题,本技术中,支撑板上横梁抬高竖直柱、连接杆二、连接杆一、连接座和抵接板都抬升至高处,方便人员从横梁的底部通过,不干扰正常人员活动,支撑板两侧的弧形坡板方便车辆通行。

技术研发人员:章振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殷巧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