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雨水回收,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为了节约占地面积,高层建筑群不断扩大,随着人口密集度增高,城市周围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水紧缺,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暴雨洪水等问题日益突出,房屋作为人类制造的建筑物,其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在一些落雨周期以及落雨量较大的区域,很多雨水都从屋面以及墙体侧面直接落下,落到地面,然后通过下水道排出,一方面会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雨水渗入地下,无法直接进行回收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的广泛开展,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可以说,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解决和缓解节水问题,有效收集雨水再次利用于生活用水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
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5483261u,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包括:雨水接收系统和雨水存储系统,所述雨水存储系统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和第三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纵截面为三角形,第一储水箱通过其底面的矩形结构设置于绿色建筑顶端,所述第二储水箱设置于第一储水箱一侧的绿色建筑顶端位置,所述第三储水箱设置于绿色建筑外部底端,所述雨水接收系统位于第一储水箱的两个侧面上,雨水接收系统包括多个雨水接收器和连通多个雨水接收器的引流管,位于第一储水箱两个侧面顶端的雨水接收器与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引流管上端与位于第一储水箱两个侧面顶端的雨水接收器连通,所述引流管底端连通第二储水箱,所述第二储水箱与第三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分别连接绿色建筑的冲厕管道,所述第三储水箱连接绿色建筑的灌溉管道。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收集雨水容易进入大的树叶或石块导致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堵塞,且该装置处于高处,不方便对堵塞处进行处理,从而无法正常对雨水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绿色建筑,所述绿色建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雨槽,所述集雨槽上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风力发电风车、蓄电池、过滤网、导轨、直线电机、毛刷、处理箱、排泥泵、排泥管,所述风力发电风车固定安装在集雨槽的顶部,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集雨槽的背面,且蓄电池与风力发电风车电性连接,所述过滤网固定连接在集雨槽的内壁上,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集雨槽的内壁上,所述直线电机设置在导轨上,所述毛刷与直线电机固定连接,且毛刷的底部与过滤网的顶部接触,所述处理箱固定连接在集雨槽的一侧,且处理箱与集雨槽连通设置,所述排泥泵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内壁上,所述排泥管一端与排泥泵的输入端连通设置,且排泥管的另一端贯穿处理箱的内壁和集雨槽的外壁。
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处理箱上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杆、粉碎刀、连接管、废料箱,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背面,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处理箱的背面并与处理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粉碎刀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处理箱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废料箱与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
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雨槽上设置有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第二转杆、风杯、螺旋刀、排水管、蓄水箱,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轴承贯穿过滤网的顶部并与过滤网转动连接,所述风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的顶部,所述螺旋刀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的底部,所述排水管与集雨槽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蓄水箱与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
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蓄水箱的后面设置有备用水箱,所述蓄水箱与备用水箱之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蓄水箱连通设置,且水泵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与备用水箱的顶部连通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备用水箱、水泵和进水管,是为了能存储更多的雨水。
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雨槽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避雷针,且避雷针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避雷针分别设置在集雨槽的顶部四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避雷针,是为了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风力发电风车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风力发电风车对称设置在集雨槽的顶部两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风力发电风车,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发电。
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外壁固定套设有加强套,且加强套与绿色建筑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加强套,是为了使排水管更加稳定。
10、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液位仪,且液位仪与水泵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液位仪,是为了便于控制水泵的开启或关闭,无需人为操作,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旋刀处于排水管的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螺旋刀,是为了避免排水管,从而影响排水效果。
1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轨和直线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和直线电机对称设置在集雨槽的内壁前端和后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两个导轨和直线电机,是为了使毛刷移动更加稳定。
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4、1、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通过设置风力发电风车能将风力转化为电力并储存在蓄电池中,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更加节能环保,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对树叶等垃圾进行拦截,提高集雨槽收集雨水的水质,通过设置排泥泵能将集雨槽内部堆积的泥沙排出,从而使集雨槽集雨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直线电机能带动毛刷对过滤网进行刷拭,避免过滤网堵塞。
15、2、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电机能带动粉碎刀转动,从而对进入处理箱中的垃圾进行粉碎,避免垃圾堵塞连接管,通过设置废料箱能对粉碎的垃圾和泥沙进行收集,便于统一处理。
16、3、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通过设置风杯能在风力作用下带动螺旋刀转动,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通过设置螺旋刀,是为了对排水管的进水端进行旋动,避免排水管的进水端堵塞,从而影响集雨效果,通过设置蓄水箱,便于对雨水进行存储,从而方便人员取水。
1.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绿色建筑(1),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建筑(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雨槽(2),所述集雨槽(2)上设置有过滤机构(3),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风力发电风车(301)、蓄电池(302)、过滤网(303)、导轨(304)、直线电机(305)、毛刷(306)、处理箱(307)、排泥泵(308)、排泥管(3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307)上设置有粉碎机构(4),所述粉碎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01)、第一转杆(402)、粉碎刀(403)、连接管(404)、废料箱(405),所述驱动电机(401)固定安装在处理箱(307)的背面,所述第一转杆(40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401)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4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处理箱(307)的背面并与处理箱(307)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粉碎刀(40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402)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管(404)的一端与处理箱(307)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废料箱(405)与连接管(404)的另一端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槽(2)上设置有防堵机构(5),所述防堵机构(5)包括第二转杆(501)、风杯(502)、螺旋刀(503)、排水管(504)、蓄水箱(505),所述第二转杆(501)通过轴承贯穿过滤网(303)的顶部并与过滤网(303)转动连接,所述风杯(502)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501)的顶部,所述螺旋刀(503)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501)的底部,所述排水管(504)与集雨槽(2)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蓄水箱(505)与排水管(504)的另一端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505)的后面设置有备用水箱(6),所述蓄水箱(505)与备用水箱(6)之间设置有水泵(7),所述水泵(7)的输入端与蓄水箱(505)连通设置,且水泵(7)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8),且进水管(8)与备用水箱(6)的顶部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槽(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避雷针,且避雷针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避雷针分别设置在集雨槽(2)的顶部四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风车(30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风力发电风车(301)对称设置在集雨槽(2)的顶部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504)的外壁固定套设有加强套,且加强套与绿色建筑(1)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505)的内部设置有液位仪,且液位仪与水泵(7)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刀(503)处于排水管(504)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04)和直线电机(3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304)和直线电机(305)对称设置在集雨槽(2)的内壁前端和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