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0094发布日期:2023-04-29 18:1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在制作时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与原始的现场浇筑建筑相比,需要进行现场浇筑作业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有利于提高建筑建造效率。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113463772b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该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通过锁紧机构、套筒加固机构、梁柱支撑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使梁柱与梁套连接更紧密,并且提高梁套自身的结构强度,间接增加梁柱与梁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梁柱与梁套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整个建筑的结构强度,减少工人对于建筑的加固维修的次数,降低建筑的维护成本,有利于节省能源以及人力资源。

3、为了提高减震效果,中国专利cn216920782u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连梁减震阻尼器,该减震阻尼器内部设置有软钢体,软钢体有普通钢材两倍以上的延性和疲劳能力,地震发生时,连梁阻尼器内部的软钢材料会产生往复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可将建筑物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振动转化为热能耗散掉,房屋建筑的地震破坏将比传统建筑明显减轻。然而,在长期使用时,随着软钢体塑性变形次数的增加,该减震阻尼器容易损坏,从而导致使用上述减震阻尼器的建筑连梁的减震效果较差,在遭遇强震时容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在长期使用时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包括:

4、立柱,立柱上设置有连接套;

5、横梁,用于插装在连接套上;

6、装夹机构,包括导向滑动设置在连接套上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能够把横梁夹紧在连接套上,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用于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复位;

7、缓冲机构,包括阻尼缸体和阻尼活塞,阻尼缸体内具有活塞腔,活塞腔中设置有阻尼液,阻尼活塞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活塞杆和活塞头,活塞头导向滑动设置在阻尼缸体的活塞腔中,阻尼缸体与第一滑板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滑板连接,活塞头把活塞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活塞腔靠近第一滑板的部分为第一腔室,活塞腔靠近第二滑板的部分为第二腔室,横梁沿阻尼缸体的轴线方向移动时,第二腔室中的阻尼液向第一腔室转移。

8、进一步地,活塞头的直径小于活塞腔的直径,活塞腔中设置有环形凸起段,活塞头的外壁面能够与环形凸起段的内壁面贴合,活塞头上设置有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阻尼孔,活塞头与环形凸起段贴合时,阻尼孔处于关闭状态,当活塞头受到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阻尼孔能够从关闭状态切换到开启状态。

9、进一步地,活塞头上设置有导向凸起,活塞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滑槽,导向凸起伸入导向滑槽中以使活塞头能够在活塞腔中导向滑动。

10、进一步地,阻尼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一腔室连通,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向第一流道注入阻尼液、从第二流道抽出阻尼液时,能够增大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的间隔,向第二流道注入阻尼液、从第一流道抽出阻尼液时,能够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夹紧横梁。

11、进一步地,第二滑板上设置有缸体套筒,活塞杆设置在缸体套筒内,缸体套筒滑动套设在阻尼缸体的外周面上,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阻尼缸体连接,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缸体套筒连接。

12、进一步地,连接套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位于横梁的两侧且能够在连接套上导向滑动,第二滑板向第一滑板靠近时能够顶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使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夹紧横梁。

13、进一步地,横梁上设置有第一顶推斜面和第二顶推斜面,第一顶推斜面和第二顶推斜面间隔布置且倾斜方向相反,第二滑板上设置有第三顶推斜面和第四顶推斜面,第三顶推斜面和第四顶推斜面间隔布置且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一顶推斜面和第三顶推斜面之间,第二导向柱位于第二顶推斜面和第四顶推斜面之间。

14、进一步地,连接套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均具有长度方向且二者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导向柱能够沿第一长槽的长度方向导向滑动,第二导向柱能够沿第二长槽的长度方向导向滑动。

15、进一步地,连接套具有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第一安装段具有供立柱穿装的穿孔,第二安装段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段上,横梁穿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导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

16、进一步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均设置有供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穿过的导向缺口,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对横梁进行支撑的支撑板。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本发明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安装完成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把横梁夹紧在连接套上,从而把立柱和横梁固定连接起来,此时活塞头位于活塞腔中,活塞头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均具有阻尼液,在发生等级较高的地震时,横梁会沿阻尼缸体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当横梁向靠近立柱的方向移动时,横梁顶推第一滑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的间隔增大,弹性复位件拉伸,同时第一滑板会带动阻尼缸体移动,使得第二腔室中的阻尼液向第一腔室转移,在此过程中,消耗横梁的动能,当横梁向远离立柱的方向移动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滑板复位,且第一腔室的阻尼液向第二腔室转移,随着横梁的继续移动,横梁会使第二滑板远离第一滑板,弹性复位件拉伸,第二滑板带动阻尼活塞移动,使得第二腔室中的阻尼液向第一腔室转移,在此过程中,消耗横梁的动能,如此往复,使得阻尼液能够消耗横梁因地震而获取的动能,从而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效果,由于阻尼液为液体,因此缓冲机构不容易损坏,从而能够使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在长期使用时仍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活塞头的直径小于活塞腔的直径,活塞腔中设置有环形凸起段,活塞头的外壁面能够与环形凸起段的内壁面贴合,活塞头上设置有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阻尼孔,活塞头与环形凸起段贴合时,阻尼孔处于关闭状态,当活塞头受到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阻尼孔能够从关闭状态切换到开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活塞头上设置有导向凸起,活塞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滑槽,导向凸起伸入导向滑槽中以使活塞头能够在活塞腔中导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阻尼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一腔室连通,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向第一流道注入阻尼液、从第二流道抽出阻尼液时,能够增大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的间隔,向第二流道注入阻尼液、从第一流道抽出阻尼液时,能够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夹紧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滑板上设置有缸体套筒,活塞杆设置在缸体套筒内,缸体套筒滑动套设在阻尼缸体的外周面上,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阻尼缸体连接,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缸体套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套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位于横梁的两侧且能够在连接套上导向滑动,第二滑板向第一滑板靠近时能够顶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使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夹紧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横梁上设置有第一顶推斜面和第二顶推斜面,第一顶推斜面和第二顶推斜面间隔布置且倾斜方向相反,第二滑板上设置有第三顶推斜面和第四顶推斜面,第三顶推斜面和第四顶推斜面间隔布置且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一顶推斜面和第三顶推斜面之间,第二导向柱位于第二顶推斜面和第四顶推斜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套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均具有长度方向且二者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导向柱能够沿第一长槽的长度方向导向滑动,第二导向柱能够沿第二长槽的长度方向导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套具有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第一安装段具有供立柱穿装的穿孔,第二安装段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段上,横梁穿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导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均设置有供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穿过的导向缺口,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对横梁进行支撑的支撑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本发明的可调式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包括立柱、连接套、横梁、装夹机构和缓冲机构,装夹机构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能够把横梁夹紧在连接套上,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用于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复位;缓冲机构的活塞头把活塞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活塞腔靠近第一滑板的部分为第一腔室,活塞腔靠近第二滑板的部分为第二腔室,横梁沿阻尼缸体的轴线方向移动时,第二腔室中的阻尼液向第一腔室转移。在使用时,本发明能够利用阻尼液消耗横梁因地震而获取的动能,从而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涛,董海滨,王志强,王艳苹,马秀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清大原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新乡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