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4051发布日期:2023-08-01 20:1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饰,尤其是涉及一种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


背景技术:

1、目前,天花板吊顶应用的空间跨度会很大,比如在剧院、影院就会安装吊顶,这些吊顶往往只具备装饰功能,一但在剧院或影院出现火情,所产生的烟雾经常无法排出。

2、在相关技术中,会在剧院或影院内安装排烟风机,采用此设计,由于剧院或影院的内部空间很大,若要实现烟雾蔓延的快速控制,所要安装密集布置排烟风机,该方式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包括:

2、多个连接杆单元,所述多个连接杆单元的一端用于与墙顶面的顶梁相连;

3、转换层,所述转换层与多个所述连接杆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转换层内具有空腔,所述转换层的底面设有多个吊顶面层,两个所述吊顶面层之间形成第一敞口,所述转换层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敞口,所述第一敞口、所述空腔以及所述第二敞口连通,所述第二敞口用于与墙顶面的排烟口连通。

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连接杆单元上或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杆单元之间竖向连接有吸音板。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吸音板吸收室内的噪音,设计在剧院、影院时也能消除封闭空间中的回音达到使声音传播清脆单一,让人听觉不受回音干扰。

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吸音板间隔排布,形成多个导烟通道,多个所述导烟通道用于与墙顶面的排烟口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吸音板在吸收噪音的同时,也有导流的作用,使气体的流向更为一致,便于排烟或换气。

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层的底面与所述转换层的顶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敞口内安装有灯具。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异形吊顶面层安装于转换的底面时,通过使转换的顶面与异形吊顶面层平行,可以便于检修人员经过转换的特定区域时,对灯具进行检修。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层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敞口内,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灯具连接于移动板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移动灯具的位置,便于检修人员检修更换灯具,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调整灯具的位置来布置室内灯光。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层的侧面设有第三敞口,所述第三敞口用于与墙侧面的排烟口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墙侧面的排烟口相较于墙顶面的排烟口实现气体交换的效率更高,即通过第三敞口能够使气体交换更为畅通。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层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护栏,两个所述护栏之间形成检修道。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换层的顶面与异形吊顶面层平行,转换层的顶面可能为斜面、波浪面等构造面这样就不利于检修人员的行走,而设置护栏的目的在于方便检修人员辅助行走。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层包括第一架体和多个第二架体;多个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相连,相对设置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架体具有承托所述吊顶面层的承托部,相背设置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架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敞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先完成第一架体与多个第二架体的安装,再将吊顶面层移动至多个第二架体上,这样可以便于吊顶面层的安装定位。

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层还包括垂杆;所述垂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底部相连,所述垂杆另一端与所述吊顶面层相连。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计用于提高吊顶面层的安装稳定性。

2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杆单元包括连接杆体和抱箍;所述抱箍用于与墙顶面的顶梁相连;所述连接杆体一端与所述抱箍相连,所述连接杆体另一端与所述转换层相连。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 连接杆单元安装在墙顶面的顶梁上,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可以供检修人员对吊顶面层进行检修维护;在发生火情时,烟气能从依次经过多个第一敞口、空腔、多个第二敞口直到从墙顶面的排烟口排出,确保了消防安全;而在没有火情时,也可以保持气体的畅通。

23、2.吸音板吸收室内的噪音,设计在高大厅堂等空旷空间时也能消除空间中的回音,达到理想的声学效果;同时多个吸音板间隔排布,形成多个导烟通道,可以使吸音板在吸收噪音的同时,也有导流的作用,使气体的流向更为一致,便于排烟或换气。

24、3.转换层可以由多个架体单元连接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同转换层既是吊顶面板的安装悬挂受力层,也是多个连接杆单元、吸音棉板的受力承托层,这样设计能够减少用钢量,节省大量的钢材。



技术特征:

1.一种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杆单元(10)上或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杆单元(10)之间竖向连接有吸音板(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多个吸音板(50)间隔排布,形成多个导烟通道(51),多个所述导烟通道(51)用于与墙顶面的排烟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20)的底面与所述转换层(20)的顶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敞口(22)与所述第二敞口(2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敞口(22)内安装有灯具(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20)包括固定板(28)和移动板(29);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20)的侧面设有第三敞口(24),所述第三敞口(24)用于与墙侧面的排烟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20)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护栏(41),两个所述护栏(41)之间形成检修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20)包括第一架体(25)和多个第二架体(2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20)还包括垂杆(2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单元(10)包括连接杆体(11)和抱箍(1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吊顶装配构造综合体系,涉及建筑装饰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多个连接杆单元和转换层,多个连接杆单元的一端用于与墙顶面的顶梁相连;转换层与多个连接杆单元的另一端相连,转换层内具有空腔,转换层的底面设有多个吊顶面层,两个吊顶面层之间形成第一敞口,转换层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敞口,第二敞口用于与墙顶面的排烟口连通。本申请的转换层可以供检修人员对吊顶面层进行检修维护;其次,在发生火情时烟气也能从依次经过多个第一敞口、空腔、多个第二敞口直到从墙顶面的排烟口排出,确保了消防安全;此外,吸音板吸收室内的噪音,设计在高大厅堂等空旷空间时也能消除封闭空间中的回音达到理想的声学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曦镁,闫志刚,雷凤亮,李瑜,黎意,赵佳,彭昂,焦拓凡,刘长来,程会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