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23835发布日期:2023-09-13 13:0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地下车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在雨季地铁施工中,防雨措施是保证基坑内正常施工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钢结构支架支撑的固定式的防雨棚在基坑施工中十分常见。

2、基坑冠梁作为主要支撑结构,没需要将防雨棚支架安装固定在基坑冠梁表面,防雨棚覆盖在基坑出土口上方,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需要改变出土口位置,防雨棚位置也随之改变。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异型基坑中,由于基坑冠梁宽度随基坑的变宽而改变,相比于在方形冠梁上完成装拆,异型冠梁对防雨棚的移动和落位更加不便,需要重新预制与冠梁宽度一致的防雨棚,难以重复使用,因此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防雨棚重复使用,本申请提供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及使用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及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包括挡雨部件、若干支撑腿以及若干个顶棚骨架单元,若干所述顶棚骨架单元并排设置并拼成顶棚框架,所述挡雨部件覆盖在顶棚框架的上表面;若干所述支撑腿分置于顶棚框架两侧且滑动连接在顶棚框架底部,相邻所述顶棚骨架单元相互铰接,相邻顶棚骨架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雨棚从横向宽度大的冠梁上移动至宽度小的冠梁上时,通过将支撑腿往顶棚框架中部方向移动,以使得两侧的支撑腿的距离尺寸与冠梁横向宽度尺寸一致,然后对两端的顶棚骨架单元向下翻转折叠,从而改变了雨棚的整体宽度,提高了雨棚在变宽基坑中的适应性,从而便于雨棚重复利用。

5、优选的,所述挡雨部件为挡雨布,所述挡雨布覆盖在顶棚框架上表面,所述顶棚框架内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用于收卷或释放挡雨布。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卷机构的驱动下可对挡雨布进行收纳,有利于提高雨棚的使用灵活性。

7、优选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电机、用于收卷挡雨布的辊轴、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所述辊轴同轴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实现电机换向传动,可为辊轴提供足够空间,便于自动收卷挡雨布。

9、优选的,所述顶棚骨架单元下端面设置有底部滑轨,所述底部滑轨长度方向与顶棚骨架单元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支撑腿的顶端设置有与底部滑轨滑动连接的底部滑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支撑腿稳定滑动于顶棚骨架单元下方。

11、优选的,当相邻所述顶棚骨架单元完成拼接时,相邻顶棚骨架单元之间的底部滑轨之间存在距离,所述底部滑块的长度尺寸大于相邻的底部滑轨之间的距离尺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顶棚骨架单元之间的底部滑轨之间存在距离,从而在顶棚骨架单元向下折叠时为底部滑轨提供避让空间,以降低相邻滑轨发生碰撞的概率,底部滑块的长度尺寸大于相邻的底部滑轨之间的距离尺寸,有利于降低底部滑块在相邻底部滑轨之间滑动时出现脱轨的概率。

13、优选的,所述顶棚骨架单元上端面是这样有顶部滑轨,所述顶部滑轨长度方向与顶棚骨架单元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挡雨布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顶部滑块,若干所述顶部滑块沿挡雨布长度方向分布,当相邻两个顶棚骨架单元拼接时,相邻顶棚骨架单元的顶部滑轨之间相互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挡雨布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挡雨布收纳和展开时的顺畅性。

15、一种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朝顶棚框架的中间方向滑动顶棚框架两端的支撑腿,以缩小顶棚框架两端支撑腿的距离;

17、s2:分别向下折叠顶棚框架两端的顶棚骨架单元,以使折叠式雨棚长度缩短。

18、折叠式自动雨棚还包括水平横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长度方向与顶棚骨架单元的分布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杆横向贯穿若干根横向分布的支撑腿;缩小所述折叠式自动雨棚宽度时,将两根所述导向杆架在基坑的上表面,以使支撑腿离开冠梁表面,然后沿朝顶棚框架的中间方向滑动顶棚框架两端的支撑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无需将折叠式自动雨棚抬出基坑外,导向杆起到支撑以及导向作用,有利于折叠式自动雨棚在基坑上方进行缩小变形步骤,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通过将支撑腿往顶棚框架中部方向移动,以使得两侧的支撑腿的距离尺寸与冠梁横向宽度尺寸一致,然后对两端的顶棚骨架单元向下翻转折叠,从而改变了雨棚的整体宽度,提高了雨棚在变宽基坑中的适应性,从而便于雨棚重复利用;

22、2.通过将导向杆横向贯穿若干根横向分布的支撑腿,两根导向杆架在基坑的上表面,以使支撑腿离开冠梁表面,从而无需将折叠式自动雨棚抬出基坑外,导向杆起到支撑以及导向作用,有利于折叠式自动雨棚在基坑上方进行缩小变形步骤,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雨部件、若干支撑腿(4)以及若干个顶棚骨架单元(31),若干所述顶棚骨架单元(31)并排设置并拼成顶棚框架(3),所述挡雨部件覆盖在顶棚框架(3)的上表面;若干所述支撑腿(4)分置于顶棚框架(3)两侧且滑动连接在顶棚框架(3)底部,相邻所述顶棚骨架单元(31)相互铰接,相邻顶棚骨架单元(31)之间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部件为挡雨布(5),所述挡雨布(5)覆盖在顶棚框架(3)上表面,所述顶棚框架(3)内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用于收卷或释放挡雨布(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电机(32)、用于收卷挡雨布(5)的辊轴(35)、与所述电机(32)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锥齿轮(33)以及与所述辊轴(35)同轴连接的第二锥齿轮(34),所述第一锥齿轮(33)与第二锥齿轮(34)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骨架单元(31)下端面设置有底部滑轨(36),所述底部滑轨(36)长度方向与顶棚骨架单元(31)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支撑腿(4)的顶端设置有与底部滑轨(36)滑动连接的底部滑块(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其特征在于:当相邻所述顶棚骨架单元(31)完成拼接时,相邻顶棚骨架单元(31)之间的底部滑轨(36)之间存在距离,所述底部滑块(41)的长度尺寸大于相邻的底部滑轨(36)之间的距离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骨架单元(31)上端面设置有顶部滑轨,所述顶部滑轨长度方向与顶棚骨架单元(31)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挡雨布(5)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顶部滑块(51),若干所述顶部滑块(51)沿挡雨布(5)长度方向分布,当相邻两个顶棚骨架单元(31)拼接时,相邻顶棚骨架单元(31)的顶部滑轨之间相互连通。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折叠式自动雨棚还包括水平横向设置的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长度方向与顶棚骨架单元(31)的分布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杆(6)横向贯穿若干根横向分布的支撑腿(4);缩小所述折叠式自动雨棚宽度时,将两根所述导向杆(6)架在基坑(1)的上表面,以使支撑腿(4)离开冠梁(2)表面,然后沿朝顶棚框架(3)的中间方向滑动顶棚框架(3)两端的支撑腿(4)。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宽明挖车站可重复使用的折叠式自动雨棚及使用方法,其包括挡雨部件、若干支撑腿以及若干个顶棚骨架单元,若干所述顶棚骨架单元并排设置并拼成顶棚框架,所述挡雨部件覆盖在顶棚框架的上表面;若干所述支撑腿分置于顶棚框架两侧且滑动连接在顶棚框架底部,相邻所述顶棚骨架单元相互铰接,相邻顶棚骨架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具有便于防雨棚重复使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曾大平,李朝刚,刘小滔,李杰,张凡,李长春,吴磊,卢疆,陈梅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