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6042发布日期:2023-08-18 08:5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屋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1、不规则贝壳形建筑屋面,建筑总体造型为横躺的贝壳,由于建筑曲面异形,曲率变化复杂,没有标准单元,屋面要求曲率过度顺滑,兼有保温、防水、采光、上人的功能要求,根据这一设计要求,将屋面设计为螺栓球网架曲面渐变的形式,以实现外形效果,采用轻质混凝土填充层保证屋面的保温效果同时减少屋面荷载,采用聚脲防水涂料保证屋面不渗不漏,屋顶设计有龟壳形天窗保证建筑的内部采光,这种新型设计的建筑造型、建筑构造及设计方法,国内无相同工程施工经验。

2、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一种钢结构体系屋面结构(有专利,专利号cn205399775u);钢结构体系屋面结构,包括结构梁,所述结构梁包括主梁和次梁,结构梁上铺设有屋面板,屋面板上表面铺设有涂料层,涂料层上均布固定有挤塑板,挤塑板上表面通过砂浆卧牢封严,并通过砂浆均布固定有挂瓦条,挂瓦条上固定有屋面瓦;所述屋面板由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连接而成,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的板缝间填充有沥青油膏发泡胶。

3、相同点:①钢结构支撑屋面体系;②都有防水及保温功能;

4、不同点:①现有技术为直线型结构,非曲面,所有构件均为标准单元,本技术方案建筑外形为贝壳形,双曲面异形结构,无标准单元;②现有技术是钢结构桁架梁支撑体系,本技术方案为螺栓球网壳结构支撑体系,为超静定结构体系;③现有技术钢结构上铺设厚度为100mm的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alc板),自重大,本技术方案用钢结构压型钢板做结构板,而上部的泡粒混凝土为填充层和保温层,自重小,节约用钢量;④现有技术应用防水涂料为丙烯酸涂料,本技术方案应用防水涂料为强度更高、拉伸性能更强的聚脲防水涂料,防水效果更好;⑤现有技术在防水层上铺设有50mm厚b1级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温层,本技术方案在防水涂料底部的泡粒混凝土已起到保温作用,节约了一层构造;⑥现有技术面层为挂瓦非上人屋面;

5、因此现有技术一种钢结构体系屋面结构完全不适用本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防水保温体系的钢结构厂房屋面(有专利,专利号:cn205399844u);一种具有防水保温体系的钢结构厂房屋面,包括屋面钢承板,所述屋面钢承板安装在屋面檩条上,在屋面钢承板上铺设有岩棉板保温层,所述岩棉板保温层上铺有防水卷材,所述岩棉板保温层、防水卷材通过铆钉连接,在屋面钢承板上所述屋面钢承板与岩棉板保温层之间设置有隔汽层。

7、相同点:①都是钢结构支撑体系;②都有屋面檩条及屋面钢承板,且都采用钢承板作为屋面结构板;③都在屋面钢承板上设置了保温层;④都在保温层上设置了防水层。

8、不同点:①现由技术在仅公示了厂房屋面且剖面图为平屋面,非异形结构,本技术方案建筑外形为贝壳形,双曲面异形结构,无标准单元;②现有技术是钢结构桁架梁支撑体系,本技术方案为螺栓球网壳结构支撑体系,为超静定结构体系,受力更合理,且曲面过度更为平滑;③现有技术保温层为传统的岩棉板,为无机材料,拼缝很难处理,而本技术方案采用泡粒混凝土属于复合型a级材料,自重小,性能比岩棉板更优秀;④现有技术钢承板与保温层之间需要设置隔汽层,施工复杂,本技术方案泡粒混凝土保温层为非渗透型复合保温材料,涨缩系数很小,不需要设置隔汽层;⑤现有技术应用传统防水卷材,本技术方案应用防水涂料为强度更高、拉伸性能更强的聚脲防水涂料,防水效果更好;⑥现有技术面层为厂房屋面,为非上人屋面,本技术方案采用细石防水保护层及水刷石面层作为阶梯台阶,为上人屋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通过混凝土结构板与网架构造实现双曲面贝壳性的外观效果,在国内工程中无先例,同时比现有桁架技术受力合理,更为稳定,且减少屋面荷载,节约用钢量,节约造价,通过槽钢主龙骨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单元构造,并通过角钢次龙骨对三角形进行加强,增加结构整体稳定性,屋面防水层采用性能更好的聚脲涂料,渗水隐患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所述建筑屋面主体包括有多个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支撑台上端的屋顶网壳支座,所述屋顶网壳支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圆管,多个所述支撑圆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弦螺栓球,相邻的所述上弦螺栓球通过拉杆固定连接形成支撑网,位于最上侧的所述上弦螺栓球上固定连接有支托圆管,所述支撑圆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支撑有两个槽钢,两个所述槽钢通过槽钢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槽钢的上端固定有屋顶结构,所述屋顶结构包括固定在槽钢上端的压型钢板,所述压型钢板的上端铺固定有泡粒混凝土,所述泡粒混凝土的上端铺设有聚脲防水层,所述聚脲防水层的上端铺设有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上端有水刷石面层。

4、优选地,所述屋顶网壳支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肋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肋板的上端均与上弦螺栓球的底部固定连接。

5、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肋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肋板均与上弦螺栓球的上端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泡粒混凝土的厚度为200mm,且所述泡粒混凝土的上端通过水泥砂浆找平处理。

7、优选地,所述聚脲防水层的上端设有水泥砂浆隔离层。

8、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与水刷石面层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相结合。

9、优选地,所述屋顶结构的上端呈阶梯状设置。

10、优选地,所述拉杆与上弦螺栓球焊接连接。

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混凝土结构板+网架构造实现双曲面贝壳性的外观效果,在国内工程中无先例,同时比现有桁架技术受力合理,更为稳定,且减少屋面荷载,节约用钢量,节约造价。

13、2、通过槽钢主龙骨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单元构造,并通过角钢次龙骨对三角形进行加强,增加结构整体稳定性。

14、3、本屋面建筑构造,是在钢承板上直接浇筑轻质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即作填充层又做保温层,减少建筑构造层次,在国内工程中无先例。

15、4、屋面防水层采用性能更好的聚脲涂料,渗水隐患小。

16、5、从泡粒混凝土保温层到面层的各层建筑构造均为弧曲面台阶,在国内工程中无先例。

17、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混凝土结构板与网架构造实现双曲面贝壳性的外观效果,在国内工程中无先例,同时比现有桁架技术受力合理,更为稳定,且减少屋面荷载,节约用钢量,节约造价,通过槽钢主龙骨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单元构造,并通过角钢次龙骨对三角形进行加强,增加结构整体稳定性,屋面防水层采用性能更好的聚脲涂料,渗水隐患小。



技术特征:

1.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屋面主体(1)包括有多个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包括固定在支撑台(2)上端的屋顶网壳支座(4),所述屋顶网壳支座(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圆管(5),多个所述支撑圆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弦螺栓球(8),相邻的所述上弦螺栓球(8)通过拉杆(7)固定连接形成支撑网,位于最上侧的所述上弦螺栓球(8)上固定连接有支托圆管(9),所述支撑圆管(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支撑有两个槽钢(11),两个所述槽钢(11)通过槽钢连接板(12)相连接,所述槽钢(11)的上端固定有屋顶结构(13),所述屋顶结构(13)包括固定在槽钢(11)上端的压型钢板(14),所述压型钢板(14)的上端铺固定有泡粒混凝土(15),所述泡粒混凝土(15)的上端铺设有聚脲防水层(17),所述聚脲防水层(17)的上端铺设有混凝土保护层(19),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9)的上端有水刷石面层(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网壳支座(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肋板(6),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肋板(6)的上端均与上弦螺栓球(8)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肋板(10),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肋板(10)均与上弦螺栓球(8)的上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粒混凝土(15)的厚度为200mm,且所述泡粒混凝土(15)的上端通过水泥砂浆(16)找平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脲防水层(17)的上端设有水泥砂浆隔离层(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9)与水刷石面层(21)之间通过水泥砂浆(20)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结构(13)的上端呈阶梯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7)与上弦螺栓球(8)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壳形建筑网架上人屋面结构,包括建筑屋面主体,所述建筑屋面主体包括有多个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支撑台上端的屋顶网壳支座,所述屋顶网壳支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圆管,多个所述支撑圆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弦螺栓。本发明通过混凝土结构板与网架构造实现双曲面贝壳性的外观效果,在国内工程中无先例,同时比现有桁架技术受力合理,更为稳定,且减少屋面荷载,节约用钢量,节约造价,通过槽钢主龙骨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单元构造,并通过角钢次龙骨对三角形进行加强,增加结构整体稳定性,屋面防水层采用性能更好的聚脲涂料,渗水隐患小。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松,黄树利,唐玉林,郁勇,时景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