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97892发布日期:2023-08-21 21:2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楼面施工时,由于某些材料或工具需要在上下楼层间传递,每层楼面均会设置预留洞口以方便传递物件。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预留洞口闲时会采用盖板将其封闭进行安全防护,使用完后用混凝土对预留洞口进行封堵。现阶段的屋面及楼层面预留孔洞施工过程中,传统的预留孔洞是利用木工支设的模板木盒进行孔洞留设,待得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模板木盒,拆除后对洞口还需再次加设盖板进行防护,在后期,再绑扎钢筋支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封堵。

2、传统的做法存在如下缺点:1)洞口后加防护容易出现不牢固、安全性低等问题;2)后支设模板还需进行反顶加固耗费人力且工序麻烦复杂;3)后浇混凝土结合面易出现渗漏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包括:

2、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预留孔,且装置本体配有一块混凝土抽板;

3、固定基座,设置于装置本体底部,所述固定基座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混凝土抽板对应配合。

4、通过将装置放在需要预留孔洞的现浇面模板上,由固定基座与模板进行固定,再将钢筋穿过钢筋及后浇混凝土结合面预留孔,该预留孔在现浇面浇筑混凝土前先用拦灰网进行封堵,待得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剔除,解决了传统做法中后浇混凝土结合面易渗水的问题。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呈倒梯形台中空结构,其顶部开口。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上方设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尺寸与装置本体上表面尺寸一致。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外侧设有一圈止水翼,多个所述预留孔分列于止水翼的上下方。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基座上开设有多个加固孔。

9、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将装置本体置于需要预留孔洞的现浇面模板上,通过固定基座上的加固孔与模板进行固定;

11、s2、将钢筋穿过装置本体上钢筋及后浇混凝土结合面的预留孔,并在现浇面模板浇筑混凝土前用拦灰网对预留孔进行封堵;

12、s3、待现浇面浇筑完成后,先剔除对预留孔的封堵,再放下防护盖板保护洞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发明通过防护盖板进行洞口防护,避免了传统的模板防护的不牢固、安全性低等问题;并且装置上设置有止水翼,能够防止后期封堵部位出现渗漏,装置底部还设置有混凝土抽板,在后期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免去支模、反顶加固这一工序。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呈倒梯形台中空结构,其顶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方设有防护盖板(5),所述防护盖板(5)的尺寸与装置本体(1)上表面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外侧设有一圈止水翼(4),多个所述预留孔(11)分列于止水翼(4)的上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2)上开设有多个加固孔(22)。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面或楼面层预留洞口免支模封堵防护装置及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预留孔,且装置本体配有一块混凝土抽板;固定基座,设置于装置本体底部,所述固定基座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混凝土抽板对应配合。本发明通过将装置放在需要预留孔洞的现浇面模板上,由固定基座与模板进行固定,再将钢筋穿过钢筋及后浇混凝土结合面预留孔,该预留孔在现浇面浇筑混凝土前先用拦灰网进行封堵,待得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剔除,解决了传统做法中后浇混凝土结合面易渗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潘道镇,汪佳,胡为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