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49589发布日期:2023-10-06 10:5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是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构造图集建议的无支承预制次梁采用的是搁置式连接节点,预制主梁的工厂生产较麻烦,而且次梁底筋与主梁之间不作连接,主次梁底部混凝土也未能浇筑成整体,次梁底部的钢筋拉力和混凝土压力均无法可靠传递;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使得连接节点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种连接稳定、可靠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预制主梁就位,所述预制主梁设有锚板;

5、s2、焊接连接板,根据次梁底部纵筋数量生产连接板,连接板与主梁侧面锚板现场焊接,保证连接位置的准确;

6、s3、预制次梁就位、调整,次梁端部设置支撑件;

7、s4、插入楔块、调整;

8、s5、焊接支撑件;

9、s6、焊接楔块。

10、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由成对的斜向压筋、次梁底筋和下拉箍筋共同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受力体。

11、优选的,所述预制主梁在靠近次梁底筋处埋设成对拉结的锚板,锚板由两块同样的钢板和若干对拉钢筋焊接而成;对拉钢筋相对应于次梁底筋的数量及位置而确定,应确保其承载力不低于次梁底筋的受拉承载力;在与各调节楔块相对应的位置全部附加1根对拉钢筋,直径同其下钢筋。

12、优选的,步骤s3还包括:

13、s31、斜向压筋埋置于次梁顶部,满足受压锚固要求,端部按规范要求向下折弯后与对应的次梁底筋在工厂采用双面剖口焊缝焊接牢固;斜向压筋的数量、直径根据施工过程受力计算确定;

14、s32、斜向压筋顶部折弯处设置下拉箍筋,下拉箍筋尽量垂直斜向压筋的弯弧布置,并套住次梁底筋;下拉箍筋数量直径根据计算确定,宜多数量小直径;

15、s33、预制次梁现场起吊安坐于连接板之上,调整到位后,在斜向压筋与梁侧锚板之间插入楔块并顶紧。

16、优选的,步骤s4包括:所有楔块与斜向压筋之间采用双面剖口焊现场焊接,与两侧锚板之间采用双面角焊缝现场焊接。

17、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作为优化,叠合次梁的分布箍筋可以内收,在次梁顶部单侧或双侧留出搭接平台,方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搭设。

18、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钢板。

1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手掌形。

20、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包括锚板、连接板、支撑件和楔块,所述锚板预设与预制主梁内,所述锚板连接所述连接板,预制次梁端部设置所述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楔块插接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锚板之间。

21、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由成对的斜向压筋、次梁底筋和下拉箍筋共同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受力体。

2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自身支承要求,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需附加额外竖向支撑,又能满足次梁在与主梁连接处钢筋和混凝土的可靠传力,保证混凝土浇筑后主次梁能形成统一整体,满足次梁在连接处的连续性设计要求的叠合次梁及其与主梁的连接节点做法。本发明可服务于冶金类项目中常见的多层建筑单体的装配化设计,尤其当生产工艺要求而存在高温高湿环境时。可共同构成一种防火防腐性能优异、无需额外竖向支撑、无需高支模、可多层同步浇筑混凝土的纯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减少施工工序,提升施工效率,尤其多层楼面同步施工时,可成倍增大了一次性施工的规模,大幅提高了劳动力和材料的使用效率,显著降低了整体施工成本。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在于:

24、1、本发明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整体工艺简单,工厂生产方便;

25、2、本发明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能满足次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自重及其所承受施工荷载的支承作用,无需额外的竖向支撑,施工便利;

26、3、本发明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能满足次梁底筋在主梁处的锚固需求,保证了主次梁在现场浇筑后形成整体,能可靠传递次梁底部的钢筋拉力和混凝土压力,实现了次梁在与主梁连接处强度和刚度的连续性,可适用于井字梁等连续次梁,提高设计的经济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由成对的斜向压筋、次梁底筋和下拉箍筋共同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受力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主梁在靠近次梁底筋处埋设成对拉结的锚板,锚板由两块同样的钢板和若干对拉钢筋焊接而成;对拉钢筋相对应于次梁底筋的数量及位置而确定,应确保其承载力不低于次梁底筋的对拉承载力;在与各调节楔块相对应的位置全部附加1根对拉钢筋,直径同其下钢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所有楔块与斜向压筋之间采用双面剖口焊现场焊接,与两侧锚板之间采用双面角焊缝现场焊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作为优化,叠合次梁的分布箍筋可以内收,在次梁顶部单侧或双侧留出搭接平台,方便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搭设。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钢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手掌形。

9.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板、连接板、支撑件和楔块,所述锚板预设与预制主梁内,所述锚板连接所述连接板,预制次梁端部设置所述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楔块插接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锚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由成对的斜向压筋、次梁底筋和下拉箍筋共同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受力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主梁就位,所述预制主梁设有锚板;S2、焊接连接板,根据次梁底部纵筋数量生产连接板,连接板与主梁侧面锚板现场焊接,保证连接位置的准确;S3、预制次梁就位、调整,次梁端部设置支撑件;S4、插入楔块、调整;S5、焊接支撑件;S6、焊接楔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稳定、可靠的一种自承式叠合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组件及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陈权,高文杰,金桂玉,孙结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