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7197发布日期:2023-11-21 00:3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为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动车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政府的支持动了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动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大大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低,需及时充电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特别是在医院、大型商场、车站、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车辆停放充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车位,占地面积过大,前车充电后车需要长时间等待,空间利用率低下,另外停车过程的杂乱无序会直接导致拥堵,为了优化和解决提出的问题,现发明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包括基础面,所述基础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车库、停车库和电梯楼,所述基础面的顶部位于进车库内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中部固定安装有后背板,所述后背板的前侧上、下方均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套入有传送带,所述导向杆上套设安装有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的中部滑动安装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后侧转动连接在传送带的前壁上,所述移动块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拖车板。

3、所述拖车板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过度板,所述转板的顶部左侧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以及转板的顶部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车轮限位块,所述转板的顶部中部位于两个车轮限位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垫。

4、所述停车库内设置有多层相同结构的停车层,所述停车层内两侧均设置有呈线性分布的停车位和充电桩,所述停车层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过桥板,所述拖车板的底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过桥板的底部设置有感应板。

5、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进车库位于停车库的右侧,所述电梯楼位于停车库的左侧,所述进车库的前侧下方开设有汽车入库口,所述电梯楼的前侧下放设置有电梯口。

6、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转轮的后侧通过轴承与后背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轮的旋转动力来源于后背板后侧设置的一号电机。

7、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轨道板为横向水平设置,且轨道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杆外壁相适配的插孔。

8、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轨道板的中部开设有与移动块相适配的横向滑槽,且移动块滑动安装在横向滑槽上,所述移动块的后侧通过轴承与传送带固定连接。

9、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拖车板的顶部开设有与转板相适配的转动槽,且转板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转动槽固定连接,所述转板的旋转动力来源于拖车板内的二号电机。

10、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转板的顶部左侧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且滑块的底部通过弹簧与滑槽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楔形块,所述转板内相对于楔形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伸长端固定安装有楔形头,且楔形头与楔形块相抵接,所述楔形块与楔形头为相对面倾斜设计的梯形结构。

11、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过桥板的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转有围挡。

12、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拖车板的内部左侧滑动安装有锁杆,所述过桥板的右端开设有与锁杆相适配的锁槽。

13、在一优选的发明方式中,所述锁杆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旋转动力来源于拖车板内的三号电机。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拖车板,当汽车开进进车库的前侧,将要停靠在转板上时,先启动二号电机带动转板旋转,使得转板的左侧对准汽车,再启动电动伸缩杆收缩带动楔形头向内侧移动,此时楔形块失去楔形头的抵接,会在滑块底部的弹簧收缩复位下向下移动,进而将滑块顶部的车轮限位块收回转板内部,然后便可启动汽车倒退驶入转板上,汽车位置停好后,启动电动伸缩杆伸长,带动楔形头抵接楔形块带动滑块向上移动,进而使得车轮限位块从转板内伸出,两侧的车轮限位块此时便构成了对汽车轮毂的边缘抵挡,防止汽车未拉手刹而发生滑动,起到保护作用。

16、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移动块,当汽车停靠在拖车板上后,启动一号电机带动转轮旋转,进而带动传送带做周向移动,这里以传送带的逆时针转动为例,由于传送带的前壁通过轴承与移动块相连接,使得移动块可以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可发生旋转,加上移动块被套设在导向杆上的轨道板限位只能横向滑动,使得移动块带动拖车板跟随传送带移动到最上方时,会保持水平向左移动,并继续跟随传送带向下移动到停车库的右侧不同的位置上,当移动块带动拖车板跟随传送带移动到最下方时,同原理会保持水平向右移动到原位,此设计可以在移动拖车板上的汽车到停车库上时,始终保持拖车板的水平状态,防止汽车倾倒,有效增强汽车移动时的稳定性。

17、3.本发明中,通过在停车库内设置多层停车层,可充分利用地面的有限空间停放更多的车辆,当拖车板带动汽车需要来到停车库内停放时,可根据停车库内停车层的空间利用情况选取不同位置的停车层进行汽车的停放,当拖车板通过移动块跟随传送带来到停车库的右侧时,拖车板底部的位置传感器会遇到有闲置空间的过桥板底部的感应板,受到感应后,会关闭一号电机继续带动转轮上的传送带转动,此时拖车板停靠在过桥板的右侧,此时启动三号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将锁杆推出插接进锁槽内,实现拖车板与过桥板的安全对接,接着启动二号电机带动转板上的汽车旋转,使得汽车的车头对准过桥板,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收缩将挡在汽车轮毂前侧的车轮限位块收回转板内,最后驾驶员启动汽车并将汽车开进停车层内的空闲位置上的停车位上停放,并将充电桩连接充电即可,最后驾驶人员通过电梯楼离开即可,当驾驶人员需要驾车离开,按上述步骤按返回路径操作一次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包括基础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车库(2)、停车库(3)和电梯楼(4),所述基础面(1)的顶部位于进车库(2)内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底部中部固定安装有后背板(7),所述后背板(7)的前侧上、下方均转动安装有转轮(8),所述转轮(8)上套入有传送带(9),所述导向杆(5)上套设安装有轨道板(10),所述轨道板(10)的中部滑动安装有移动块(11),且移动块(11)的后侧转动连接在传送带(9)的前壁上,所述移动块(1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拖车板(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库(2)位于停车库(3)的右侧,所述电梯楼(4)位于停车库(3)的左侧,所述进车库(2)的前侧下方开设有汽车入库口,所述电梯楼(4)的前侧下放设置有电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8)的后侧通过轴承与后背板(7)固定连接,所述转轮(8)的旋转动力来源于后背板(7)后侧设置的一号电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10)为横向水平设置,且轨道板(10)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杆(5)外壁相适配的插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10)的中部开设有与移动块(11)相适配的横向滑槽,且移动块(11)滑动安装在横向滑槽上,所述移动块(11)的后侧通过轴承与传送带(9)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板(12)的顶部开设有与转板(13)相适配的转动槽,且转板(13)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转动槽固定连接,所述转板(13)的旋转动力来源于拖车板(12)内的二号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3)的顶部左侧开设有与滑块(15)相适配的滑槽,且滑块(15)的底部通过弹簧与滑槽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楔形块(17),所述转板(13)内相对于楔形块(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8),且电动伸缩杆(18)的伸长端固定安装有楔形头(19),且楔形头(19)与楔形块(17)相抵接,所述楔形块(17)与楔形头(19)为相对面倾斜设计的梯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桥板(21)的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转有围挡(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板(12)的内部左侧滑动安装有锁杆(23),所述过桥板(21)的右端开设有与锁杆(23)相适配的锁槽(2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23)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4),且螺纹杆(24)的旋转动力来源于拖车板(12)内的三号电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充电车位泊车装置,包括基础面,所述基础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车库、停车库和电梯楼,所述基础面的顶部位于进车库内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中部固定安装有后背板,所述后背板的前侧上、下方均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套入有传送带,所述导向杆上套设安装有轨道板,当汽车停靠在拖车板上后,启动一号电机带动转轮旋转,进而将拖车板上的汽车送到停车库中,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拖车板的水平状态,防止汽车倾倒,有效增强汽车移动时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在停车库内设置多层停车层,可充分利用地面的有限空间停放更多的车辆,增加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阿晓,章显腾,周天旺,黄章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碳电气实业(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